《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櫧子

(《拾遺》)【校正】原附鉤慄,今析出。【集解】藏器曰∶櫧子生江南。皮、樹如慄,冬月不凋,子小於橡子。穎曰∶櫧子有苦、甜二種,治作粉食、糕食,褐色甚佳。時珍曰∶櫧子,處處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數抱,高二、三丈。葉長大如慄,葉稍尖而濃堅光澤,鋸齒峭利,凌冬不凋。三、四月開白花成穗,如慄花。結實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後苞裂子墜。子圓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內仁如杏仁,生食苦澀,煮、炒乃帶甘,亦可磨粉。甜櫧子粒小,木紋細白,俗名面櫧。苦櫧子粒大,木紋粗赤,俗名血櫧。其色黑者名鐵櫧。按∶《山海經》雲∶前山有木,其名曰櫧。郭璞注曰∶櫧子似柞子,可食,冬月採之。木作屋柱、棺材,難腐也。

氣味】苦、澀,平,無毒。時珍曰∶案∶《正要》雲∶酸、甘,微寒。不可多食。【主治】食之不飢,令人健行,止泄痢,破惡血,止渴(藏器)。

皮、葉

【主治】煮汁飲,止產婦血(藏器)。嫩葉∶貼瘡,一日三換,良(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