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人道大陰陽疏

人道大陰陽有六。以立人紀。其一爲先天奠位立體之陰陽。經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夫人以神立以精存。而行之以氣。是以神爲大君。精爲儲養。而氣充以輔立神。必有建極之處。廣而明者。所以立極也。前之者。神君以臨照接物。故前之也。後爲太沖。衝以升騰爲義。升其精氣以濟乎上。以奉神君。故即以爲後。後之者。此氣從乎水位。故後之也。由太沖之地。即爲少陰少陰水位也。爲藏精之腑。既藏精以自固。復昇陽以騰驤。故其上爲太陽太陽居上,充乎巔頂。爲陽之極盛。要即衝脈而上之。故同衝脈。俱從少陰也。而前廣明之下。複次太陰。其前爲陽明者。陽明太陰同爲中土。定爲國儲倉廩。以賦中邦。是以太陰廣明也。少陰之前。即爲厥陰。厥之雲者。絕盡之義也。厥陰少陰之前。當太陰之下。兩陰交盡而厥。而一陽即來複於此。故其表即爲少陽。此少陽生九地之下也。先立前後者。奠水火之位也。於是終太陰以司會。後少陰以宅精。底厥陰以成終成始。此三陰之正也。太陽華蓋之上。陽明充中土之貢。少陽起太和之氣於絕蘇之會。此三陽之正也。三陽三陰者。陰爲陽宅也。其二爲形氣致用之陰陽。經曰。三陽爲經。二陽爲維。一陽遊部三陰爲表。二陰爲裏一陰絕作朔晦。夫陽有氣而無質。陰有質而有部。故陽能主陰。而陰得奉陽。陽者人之生氣也。生氣莫盛於三陽三陽爲生人之大主。其氣能貫臟腑。而立十二經。故三陽爲經。所謂經者。大經大本也。二陽充滿在中。所以會肌膚。束筋體。扼四關。繳四末。故爲維。維。維繫之也。遊部者。初陽起下。其氣輕柔。升其和德。進臨諸經。而無所不達。故爲遊部。蓋陽以氣爲主。而其用則自下而上。分爲三部少陽自下。陽明在中。太陽尊盛在上。其體用如是也。三陰則有形質矣。外而官體。內而臟腑。以及精液血肉骨脈。凡屬有形質者。皆陰爲之。是以得分表裏焉。陰之大總爲三陰。宅中而主形軀肌肉。故爲表。二陰受精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以得主臟腑而主內。故爲裏。一陰絕者。在下之窮陰也。陰盡則陽生。象晦而復朔。故云作晦朔也。三陰既有質有部。則其形層如是。蓋三陽爲縱。三陰爲橫。合之形氣。所以致用也。其三爲上下倡和。雌雄相應之陰陽。經曰。三陽爲父。三陰爲母。二陽爲衛。二陰爲雌。一陽爲紀一陰爲獨使。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夫陰陽必兩相倡和而能鼓舞。一則神。兩故化也。是以言三陽之尊。必及三陰之親者。有其尊必不容廢其親也。二陽二陰。言衛與雌者。衛以營其外。雌以繕其內。其居中用事譬猶處家之道。必夫婦親之也。紀與獨使者。遊繳之任。在一陽罷極之肩。在一陰相合而始。備行役傳宣之用。譬之行旅。有車騎必給芻茭也。此陰陽之輸應。不可不合兩也。其四爲自相鼓盪。以各成一致之陰陽。經曰。太陽爲開陽明爲闔少陽爲樞太陰爲開厥陰爲闔少陰爲樞陰陽既以合兩爲功。又以一致爲和。合兩則共爲開闔。各一則自爲開闔。蓋陰陽之用。總以鼓鑄爲事。三陰三陽。雖各處形層部位。而要其共氣。則陽與陽對。陰與陰伍。必自相得以爲和。故亦自爲開闔。各有樞以持其間者。所以致開闔之用也。太陽盛於衛外。故爲開。陽明充於營中。故爲闔。少陽能與之參和。故爲樞。必三者備而合爲陽之用。乃以成其一致。而其脈乃搏而勿浮也。太陰健運。而其氣不藏。故主開。厥陰潛藏。而其氣不揚。故主闔。少陰蓄水藏火。獨兼二氣。故主樞。有樞而兩陰始不迫促。是以能合而致一陰之用。而其脈乃搏而勿沉也。其五爲臟腑立職之陰陽先天陰陽既有部位。則設官分職以守之臟腑者以五。五行部署。應天之官。而分之以職者也。髒以藏神。腑以備器。其貴賤相使。各殊其位。經曰。心爲君主。爲陽中之太陽。肺爲相傅之官。爲陽中之少陰心主夏。肺主秋。二髒位胸中膻中。所謂陽而在上。即應天之燥熱在上者也。脾胃者。倉廩之官。爲陰中之至陰。主季夏。陰中者。脾屬足部。至陰者中土坤德。以順天承。而不以陽居也。胃爲水穀之海。當兩陽合明。以合乎太陰。故亦同居中土。即應天所謂土居其中也。腎爲蟄藏之官。爲陰中之太陰。肝爲將軍之官。爲陰中之少陽。一主冬。一主春。腎既藏精。爲先天寒水。與心太陽爲對。故即名太陰。肝從一陽來複。而起風木主令。故爲少陽。二髒居足陰部。而又在下。即應天之風寒在下也。膽爲中正之官。十一髒皆取決焉。以一陽生氣。爲太和之元神。而遊部三焦。出入經絡。即應天所爲大遊行其間者也。外此則膀胱爲州都。大小腸爲傳送。以備器致用。經雲。此皆至陰之類。通乎土氣。而不得以應天矣。前廣明章。陰陽奠其地分。而此臟腑分其守職。故謂五臟能立陰陽則可。謂地分陰陽五臟則非也。凡內經陰陽病。不拈臟腑。職是故耳。其六爲營氣隧道。並行出入之陰陽。此爲經絡也。經絡者。以其經連屬五絡。以通部分。爲隧道以出陰入陽。出陽入陰。總爲通衢。而每經隧道。又各交屬互絡。通乎上下。所以各經有表裏之名。此表裏要非太陰陽所主之表裏也。足三陰從足入腹。手三陰從腹出手。六陰皆以次相接於腹中。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六陽皆以次相接於頭上。腹中者。以陰接陰。頭上者。以陽接陽。其至於手。則以內陰接外陽。其至於足。則以外陽接內陰。所謂隧道也。而各經並行者。在手則太陰肺。出臂內上廉陽明大腸。即出臂外上廉少陰心。出臂內下廉太陽小腸。即出臂外下廉厥陰心包。出臂內中道。少陽三焦。即出臂外中道。足三陰三陽亦然。茲則以其隧道並行。所謂表裏也。若不識臟腑陰陽體用。又不知經絡。此表彼裏。是猶衆盲摸象也。是以得條列而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