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遠端腫瘤廣泛切除和小腿旋轉成形術

手術 局部廣泛性切除術 小兒外科手術 骨腫瘤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gǔ yuǎn duān zhǒng liú guǎng fàn qiē chú hé xiǎo tuǐ xuán zhuǎn chéng xíng shù

2 英文參考

rotation-plasty for osteosaroma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emur

4 分類

小兒外科/骨腫瘤的手術/局部廣泛性切除術

5 ICD編碼

77.65

6 概述

兒童骨腫瘤包括原發性繼發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指原發於骨組織的良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繼發性骨腫瘤指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轉移到骨組織腫瘤。臨牀上以良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較爲多見。而惡性骨腫瘤中,骨肉瘤最爲多見。近年來由於外科技術的進步,骨腫瘤外科分期系統的建立和手術前後輔助化療的廣泛應用,使骨腫瘤外科治療效果顯著提高,2年無瘤存活率已由30%提高到80%左右。而且已不再把截肢術作爲治療惡性骨腫瘤的首選方法,許多學者推崇採用局部廣泛或局部根治性骨腫瘤切除和保留肢體的手術,即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竈,同時應用輔助化療消除已發生的顯微轉移病竈。

7 適應

股骨遠端腫瘤廣泛切除和小腿旋轉成形術適用於:

1.位於股骨遠端、脛骨近端或腓骨近端骨肉瘤,可考慮行廣泛性局部切除和小腿旋轉成形術

2.術前化療敏感疼痛減輕和腫瘤體積縮小。

3.術前CT和MRI顯示血管神經束未受累,尤其神經不能受累,外科分期爲Ⅰ期、ⅡA期和某些ⅡB期的病變。

4.病兒及其父母有保肢願望。

8 禁忌症

1.術前化療不敏感

2.術前CT和MRI顯示神經束受累。

3.外科分期爲Ⅲ期。

9 術前準備

1.患肢全長的正側位X線片,CT和MRI檢查,確定骨腫瘤受累範圍。

2.胸部X線片及全身同位素骨掃描,除外肺轉移和骨轉移

3.活檢明確病理診斷。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33.3.2-1~12.33.3.2-4)。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大腿的正前方中上1/3至膝關節下方做一大的菱形皮膚切口,菱形兩側與大腿後方縱向長切口相連(圖12.33.3.2-5)。菱形切口的長軸應超過腫瘤反應區上下界以外5~10cm。

12.2 2.顯露

先在大腿前內側做縱行切口,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在近端分離縫匠肌和股薄肌間隙,將縫匠肌和股薄肌牽向兩側,顯露股動、靜脈,並用橡皮片牽開保護。然後沿血管遠端顯露,切開Hunter管的前壁,再經內收肌裂孔向膕窩方向分離解剖膕動、靜脈血管的分支全部結紮切斷。然後大腿的後方做另一個切口分離股二頭肌和股外側肌間隙直到小腿近端,仔細解剖坐骨神經和腓總神經、脛神經,直到脛骨結節下方8cm。

12.3 3.切除腫瘤及軟組織

骨腫瘤上界近端5~7cm處,橫行切斷股骨周圍的肌肉軟組織袖,然後脛骨結節下方5cm平面將肌腱肌肉切斷。然後用電鋸或線鋸截斷股骨和脛腓骨(圖12.33.3.2-6)。立即取上下界的骨髓組織做冷凍切片,保證達到合適的手術切除緣。此時在術野僅保留股動、靜脈坐骨神經及其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12.4 4.小腿旋轉

小腿外旋180°,使足跟位於正前方。將股動靜脈坐骨神經及其脛神經和腓總神經置於股骨內側的肌肉組織內,避免扭曲打結。用6孔加壓鋼板將脛骨近端骨幹與股骨殘端骨幹進行固定,然後將股四頭肌遠端和腓腸肌近端縫合,膕繩肌與脛前肌羣縫合(圖12.33.3.2-7)。

12.5 5.閉合切口

徹底止血生理鹽水沖洗後,切除近端多餘的皮膚,將股部的肌肉小腿筋膜縫合,以便減少大腿小腿周徑之間的差異。然後縫合皮下組織皮膚切口切口內放置負壓吸引管。

13 中注意要點

1.如果血管被包在腫瘤的假包膜中,應將血管腫瘤一起整塊切除,爭取在2h內完成血管修復,恢復血液循環

2.如果術中發現坐骨神經腫瘤包裹,應改用截肢手術。

3.小腿旋轉後應注意足背動脈的搏動。

4.小腿旋轉後的足跟位置不能內旋或外旋。踝關節的高度應比對膝關節低,其程度應根據兒童生長潛力而不同,但一般不能低於4~5cm。

14 術後處理

股骨遠端腫瘤廣泛切除和小腿旋轉成形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密切觀察足的血運

2.切口內負壓吸引保留3~5d。

3.術後第3d開始鍛鍊踝關節(新的膝關節)的伸屈活動

4.按綜合治療方案進行化療和生物治療。

5.切口拆線後1周,可裝配臨時性負重支具,然後再定製假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