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藤纏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常見病 瓜藤纏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ā téng chán

2 英文參考

vine tangl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rythema nodosu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瓜藤纏(vine tangling erythema nodosum[1])爲病名[2]。見《證治準繩·瘍醫》卷四。是指以繞足脛生紅斑結節數個,日久腫痛,潰爛流膿血,纏綿難愈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3]。爲繞足脛而生的一種腫瘍[3]。因數枚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腿脛生而得名。屬紅癍結節性皮血管炎性皮膚病[3]。以散在性皮結節,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好發於小腿伸側爲臨牀特徵。多見於青年女性,以春秋季發病者爲多。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雲:“此證生於腿脛,流行不定,或發一二處,瘡頂形似牛眼根腳漫腫,……若繞脛而發即名瓜藤纏結核數枚,日久腫痛。”

瓜藤纏相當於西醫的結節性紅斑[3]

4 瓜藤纏病因病機

瓜藤纏溼熱下注,蘊蒸肌膚而成[3]

素體血分有熱,外感溼邪,溼與熱結,或脾虛失運,水溼內生,溼鬱化熱溼熱下注氣滯血瘀,瘀阻經絡而發;或體虛之人,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寒溼之邪乘虛外襲,容於肌膚腠理,流於經絡氣血瘀滯,寒溼凝結而發。

5 瓜藤纏症狀

其症繞足脛生核數個,日久腫痛,潰爛流膿血,纏綿難愈[3]

6 瓜藤纏的診斷

瓜藤纏發病前常有低熱、倦怠、咽痛、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皮損好發於兩小腿伸側,爲鮮紅色疼痛性紅腫結節,略高出皮面,蠶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對稱性分佈,若數個結節融合在一起,則大如雞蛋,皮損周圍水腫,但境界清楚,皮膚緊張,自覺疼痛,壓之更甚。顏色由鮮紅漸變爲暗紅。約經幾天或數週,顏色及結節逐漸消退,不留痕跡,不化膿亦不潰破。在緩解期,常殘存數個小結節,新的結節可再次出現。皮損發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數病人可發於上肢及面頸部。

瓜藤纏發病急,經過迅速,一般在6周左右可自愈,但亦有長達數月不愈者。部分病人可因勞累、感冒受寒、婦女行經而復發。

6.1 輔助檢查

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升高;紅細胞沉降加快。

7 需要瓜藤纏相鑑別的疾病

7.1 硬結性紅斑

硬結性紅斑秋冬季節發病,起病緩慢,結節較大而深在,好發於小腿屈側,疼痛輕微,易潰破而發生潰瘍,癒合後留有疤痕,病程較長,常有結核病史。

7.2 皮膚變應性血管炎

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皮損爲多形性,可有紅斑、丘疹斑丘疹、瘀斑、結節潰瘍瘢痕等,疼痛較輕,及復發作,病程較長。

8 瓜藤纏的治療

瓜藤纏治宜健脾利溼清熱解毒[3]

內治可內服防風通聖散化裁;局部發熱者,服當歸拈痛湯[3]

外治可貼陽和解凝膏[3]

8.1 辨證治療

8.1.1 溼熱下注

瓜藤纏·溼熱下注證(vine tangling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溼熱下注,以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疼痛,伴頭痛咽痛關節痛,體溫增高,口渴大便幹,小便黃,舌質微紅,舌苔膩,脈滑微數爲常見症的瓜藤纏證候[3]

8.1.1.1 症狀

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伴頭痛咽痛關節痛,發熱口渴大便於,小便黃;舌微紅,苔白或膩,脈滑微數。

8.1.1.2 辨證分析

溼熱瘀阻經絡,局部氣血凝結,故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溼阻清陽,熱擾清竅則頭痛溼熱內蘊,故發熱口渴大便幹,小便黃;溼熱上壅則咽痛;舌微紅、苔白或膩、脈滑微數爲溼熱瘀阻之象。

8.1.1.3 治法

清熱利溼活血化瘀

8.1.1.4 方藥治療

萆蘚滲溼湯桃紅四物湯加減。

8.1.2 寒溼瘀滯

瓜藤纏·寒溼瘀滯證(vine tanglingwith pattern of cold-dampness stasis and stagnation)是指寒溼瘀滯,以結節暗紅,反覆纏綿不愈,伴有關節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幹,舌質淡,舌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爲常見症的瓜藤纏證候[3]

8.1.2.1 症狀

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伴有關節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幹;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

8.1.2.2 辨證分析

寒性凝滯,溼性粘滯,寒溼人絡,氣血凝滯,凝結於皮下,故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寒凝肢節,阻遇陽氣,故肢冷,關節痛,遇寒加重;寒溼陰邪,陰津不傷,故口不渴,大便不幹;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爲寒溼人絡之象。

8.1.2.3 治法

溫陽健脾,通絡理溼。

8.1.2.4 方藥治療

當歸四逆湯合三妙丸加減。

8.1.3 氣滯血瘀

瓜藤纏·氣滯血瘀證(vine tangling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脛前結節觸痛明顯,皮損紫紅或暗紅,隱隱作痛,常伴胸悶,善嘆息,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爲常見症的瓜藤纏證候[3]

8.1.3.1 症狀

脛前結節觸痛明顯,皮損紫紅或暗紅,隱隱作痛,常伴胸悶,善嘆息,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3]

8.2 外治法

以消炎、散結、止痛爲原則。

(一)皮下結節較大,紅腫疼痛者,外敷金黃膏四黃膏玉露膏

(二)皮下結節色暗紅,紅腫不明顯者,外敷沖和膏

(三)蒲公英丹蔘紫草各30g,荊芥丹皮當歸各20G,煎水外洗。

8.3 鍼灸療法

主穴足三裏三陰交崑崙陽陵泉實證用瀉法,虛證補法

8.4 神燈照法

用紗布浸透金粟蘭酊後敷於結節處,然後神燈照射20分鐘。

9 瓜藤纏患者日常保健

1.注意休息,適當抬高患肢,以減輕局部腫痛。

2.注意飲食宜忌,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避風寒,防潮溼,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復發。

10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2.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