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部位瘢痕攣縮畸形修復術

手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ān jiē bù wèi bān hén luán suō jī xíng xiū fù shù

2 註解

關節部位瘢痕攣縮畸形修復術

關節部位的瘢痕多數可造成屈曲攣縮。治療目的主要是解除屈曲攣縮畸形,使關節恢復伸屈功能瘢痕輕者爲條索狀、蹼狀,重者則關節上、下肢體可粘連在一起。同時,由於燒傷時年齡多較小,瘢痕形成時間長,往往造成肌腱血管神經的短縮。

3 手術圖解

⑴右肘蹼狀瘢痕

⑵z形切開

⑶形成皮瓣

⑷皮瓣移植後遺留創面

移植皮片閉合創面

⑹多個z形成形術

圖1 肘關節蹼狀瘢痕攣縮畸形修復術

4 手術步驟

條索狀或蹼狀瘢痕攣縮,可用單個或多個z形成形術修復。如瘢痕範圍較廣,z形成形術不能完全閉合創面者,可輔以中厚皮片移植[圖1 ⑴~⑹]。

重型瘢痕攣縮,在瘢痕切除、鬆解和關節伸開後,創面常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復。遇有肌腱神經外露;可先用周圍軟組織包埋。如周圍無軟組織,則需用皮瓣修復,決不允許在裸露的肌腱神經上行皮片移植術

在切除瘢痕時,應注意損傷血管神經。作皮片移植時,瘢痕切除的創緣兩側必須超過側面的中線,以免術後再次發生攣縮。

瘢痕切除、鬆解後,關節不能完全伸直者,應分析具體原因,在術中同時予以處理。如爲單純肌腱短縮,可行肌腱延長術;對伴有血管神經短縮者,術中應作充分分離。在切口癒合後,可進行持續牽引,逐漸增加重量,使關節逐漸伸直。對於關節僵硬者,應根據情況施行關節囊切開、關節內粘連鬆解、切骨矯形等手術。術後用石膏固定2周,然後開始關節功能鍛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