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溫熱論

中醫學 書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ǎng wēn rè lùn

2 註解

廣溫熱論》即《廣溫疫論》。書名。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約撰於1722年。戴氏取《溫疫論》予以增訂、刪改,辨明溫疫傷寒之異,特別是早期證候的鑑別。卷一辨析氣、色、脈、舌、神,辨時疫風寒病因、受病、傳經兼證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證證候32條;卷三列裏證證候41條;卷四敘述汗、下、清、和、補等治法,並辨別由於溫熱餘邪未盡所引起的種種後遺症等。所附《佛崖驗方》1卷,共收載治療溫熱病方84首。本書後經乾隆年間鄭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內容並無改動;1878年陸懋修又將《廣溫疫論》加以刪訂補充,改名《廣溫熱論》。清末何廉臣在《廣溫熱論》基礎上參考前人著作,綜合印證,內容又有所補訂,並將原書併爲二卷,書名《重訂廣溫熱論》。建國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