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ā lóu wán

2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三:栝樓丸

2.1 處方

栝樓根(薄切)。

2.2 製法

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爲末,煉蜜爲丸。

2.3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多

2.4 用法用量

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米飲送下。

2.5 摘錄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三

3 《聖惠》卷十八:栝樓丸

3.1 處方

栝樓根1兩,黃連1兩(去須),桑根白皮3分(銼),犀角屑3分,人蔘3分(去蘆頭),地骨皮3分,鐵粉3分,黃芩3分,茯神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3.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熱病脾積熱,口乾煩渴。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小麥湯送下,不拘時候。

3.5 摘錄

《聖惠》卷十八

4 《聖惠》卷五十三:栝樓丸

4.1 處方

栝樓根2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知母1兩,人蔘3分(去蘆頭),黃芩半兩,苦蔘半兩(銼),土瓜根半兩,赤茯苓1兩。

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消渴煩躁小便不利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4.5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5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栝樓丸

5.1 處方

栝樓根5兩,黃連(去須)1兩,浮萍草2兩。

5.2 製法

上爲末,用生地黃汁半盞,於石臼內木杵搗令勻,再入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幹燥,渴喜飲。

5.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栝樓根丸”。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6 楊氏家藏方》卷八:栝樓丸

6.1 處方

栝樓1枚(大者,去瓤),天南星(炮)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細辛(去葉土)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當歸(洗,焙)半兩,寒水石半兩,白礬半兩。

6.2 製法

上件除栝樓外,餘爲末,入在栝樓內,用紙數幅緊裹,於飯上蒸2次後,卻於新瓦上焙乾,研爲細末,醋糊爲丸,如綠豆大。

6.3 功能主治

風熱咳嗽,痰涎壅盛,頭目不利,鼻塞不通。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以生薑蜜湯送下。

6.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八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醫心方》卷十二

7.1 方名

栝樓丸

7.2 組成

栝樓根3兩,鉛丹2兩,葛根3兩,附子1兩。

7.3 主治

消渴。日飲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飲送下,日3次,渴則服之。

7.5 加減

春、夏減附子

7.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方出《聖惠》卷五十三,名見《醫方類聚》卷一二四引《神巧萬全方》

8.1 方名

栝樓丸

8.2 組成

栝樓根2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苦蔘3分(銼),人蔘3分,(去蘆頭),知母3分。

8.3 主治

消渴四肢煩熱口乾心躁。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牛膽汁爲丸,如小豆大。

9 《聖惠》卷六十

9.1 方名

栝樓丸

9.2 組成

栝樓2枚(割去盔子),硫黃1兩(銼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豬牙皁莢1兩(去皮,生搗碎)。

9.3 主治

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

9.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以黃耆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散,入栝樓內,卻以蓋子蓋之,用竹纖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燒面黃焦爲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細,以軟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三因》卷九

10.1 方名

栝樓丸

10.2 組成

栝樓(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與瓤別用)、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10.3 主治

胸痞胸中痛徹背,氣塞喘息咳喘,心腹痞悶。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食後以熱熟水送下,1日2次。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先取栝樓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濟方》卷一七九

11.1 方名

栝樓丸

11.2 組成

栝樓根、黃連(去須)、鐵粉(細研)各等分

11.3 主治

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茅根湯送下,不拘時候。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鐵粉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