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

藥物 內分泌系統藥物 糖尿病及胰島疾病用藥物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é liè měi niào

2 英文參考

Gimepiride

glimepirid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藥品標準

3.1 正式名

格列美脲

3.2 漢語拼音

Geliemeiniao

3.3 標準號

WS-593(X-512)-2000

3.4 拉丁文或英文

Glimepiride

3.5 主要活性成分

本品爲1-[4-[2-(3-乙基-4-甲基-2-氧代-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環己基)-脲。

3.6 性狀

本品爲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

本品在氯仿溶解,在甲醇乙醇中極溶解,在水或乙醚中不溶。

熔點:本品的熔點(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Ⅵ C)爲205~209℃。

3.7 鑑別

(1)取本品,加乙醇製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Ⅳ A)測定,在227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品的圖譜一致。

(3)取本品約0.1g與硝酸鉀0.2g混合,加熱使炭化,然後灰化,放冷,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發佈 四川省藥品檢驗所 審覈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委員會 審訂 四川普渡製藥廠 提出

本標準自2000年12月15日起試行,試行期2年。

保護期8年,保護期內,其它單位不得仿製。

渣加水10ml溶解,濾過,濾液顯硫酸鹽(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Ⅲ)的鑑別反應

3.8 檢查

氯化物 取本品1.0g,加水50ml,煮沸,迅速放冷,濾過,濾液加水使成50ml,量取25ml,依法檢查 (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A),與標準氯化鈉溶液7.0ml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14%)。

硫酸鹽 取上述氯化物項下剩餘的濾液25ml,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B),與標準硫酸溶液2.0ml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40%)。

有關物質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Ⅴ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甲醇-磷酸二氫銨溶液(取磷酸二氫銨1.725g,加水300ml溶解,用磷酸調節pH至3.5土0.5)(6:3)爲流動相;檢測波長226nm。理論板數按格列美脲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測定法 取本品25mg,精密稱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超聲處理使溶解,並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1,置10m1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2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對照溶液(1);另分別取磺酰胺對照品與磺酰胺甲酸乙酯對照品各12.5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分別用甲醇10ml超聲處理使溶解後,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再用流動相分別稀釋製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2)與(3)。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2)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對照品溶液(2)峯高約爲滿量程的10~l5%,再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對照品溶液(3)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記錄至主成分峯保留時間的2倍,如有保留時間與對照品溶液(2)、(3)相應的雜質峯,其峯面積分別不得大於對照品溶液(2)、(3)的峯面積(0.5%),其它雜質峯的峯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1)的峯面積(0.5%)。

甲苯 取本品0.1g,精密稱定,照有機殘留溶劑測定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P)測定,含甲苯不得過0.089%。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L)。

熾灼殘渣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N)遺留的殘渣不得過0.1%。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N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氰化物 取本品0.5g,依法檢查(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Ⅷ F第一法),應符合規定

3.9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加中性乙醇(對麝香草酚酞指示液顯中性)100ml,加熱溶解後,冷卻至室溫,加麝香草酚酞指示液5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49.06mg的C24H34N4O5S。

3.10 作用與用途

用於2型糖尿病

3.11 用法與用量

3.12 注意

1.已知對該藥有過敏史者禁用。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或不伴昏迷者禁用

3.孕婦、分娩婦女、哺乳期婦女、小兒禁用。

3.13 劑量

推薦的起始劑量爲1~2mg,每天一次,早餐時或第一次主餐時,詳見使用說明書。

3.14 標示量

乾燥品計算,含C24H34N4O5S應爲99.0%~101.0%。

3.15 類別

3.16 製劑

推薦的起始劑量爲1~2mg,每天一次,早餐時或第一次主餐時,詳見使用說明書。

3.17 規格

3.18 貯藏

密封保存

3.19 有效期

暫定二年。

4 格列美脲介紹

4.1 藥品名稱

格列美脲

4.2 英文名稱

Gimepiride

4.3 別名

伊瑞亞莫利安尼平;Amaryl

4.4 分類

內分泌系統藥物 > 糖尿病胰島疾病用藥物

4.5 劑型

格列美脲1mg、2mg、3mg、4mg、6mg。

4.6 格列美脲的藥理作用

格列美脲屬磺酰脲類促胰島素釋放劑,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增加組織胰島素敏感性。格列美脲胰腺β細胞受體結合,導致平滑肌ATP敏感的鉀通道關閉,使β細胞去極化及鈣通道開放,促使胰島素分泌。口服治療劑量不會對血流產生影響,也不會引起血管收縮,一次給藥後可控制24h的血糖濃度。

4.7 格列美脲藥代動力學

空腹或進食服用均較易吸收血漿藥物濃度達峯時間爲1h,口服爲2~3h內最大的降糖效應血漿半衰期爲9h,在肝臟代謝,部分在肝臟中完全氧化分解,其代謝產物的藥物活性僅爲母體藥物的30%。大部分從糞便或尿液中排出,24h後仍可在尿液中測出藥物。每天劑量分次服用,並不能提高療效。

4.8 格列美脲適應

用於治療應用飲食和運動控制後均不滿意的2型糖尿病,也可與胰島素合用於治療,單用後者療效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4.9 格列美脲禁忌

1.肝腎功能不全者、7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服推薦的低劑量

2.兒童、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

3.胰島素依賴型糖尿依賴型糖尿病C肽陰性糖尿病患者禁用。

4.10 注意事項

1.從小劑量開始應用。

2.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3.因格列美脲作用較強,輕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時應注意用量。

4.11 格列美脲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食慾不佳、噁心便祕金屬味、腹瀉消化症狀,偶見低血糖皮膚過敏反應,對視力和肝功能的影響均少見。

4.12 格列美脲的用法用量

口服,初始劑量每次1~2mg,每天1次,於早餐或第1次主餐中服用,持續1~2周後每天增加2mg,維持劑量爲每天4mg,最大劑量每天8mg。

4.13 藥物相互作用

二甲雙胍合用則會產生低血糖現象,口服糖果或飲葡萄糖水可解除此現象。

4.14 專家點評

國外報道,一項與格列本脲的雙盲試驗,49個醫療中心共10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1年其療效兩者相似,但是格列美脲用量比格列本脲小,格列美脲每天4mg能控制血糖24h,而且發生低血糖者比格列本脲少,特別適用於一般磺脲類不能控制2型糖尿病者。一項多中心研究對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口服格列美脲格列本脲作對照,口服格列美脲組每天1~8mg,口服格列本脲組於早餐前服2.5~20mg,連續12個月。結果顯示兩組控制平均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方面等效,但格列美脲在降低空腹時血糖水平和C肽水平的作用格列本脲更顯著。與格列本脲比較格列美脲可減少新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改換藥物後發生低血糖症的危險,在治療初期格列美脲所致的低血糖症格列本脲組低50%。另一項研究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空腹口服格列美脲1~6mg或口服格列齊特40~160mg,結果兩者在控制空腹血糖濃度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等效。在美國9箇中心對1161例糖尿病者進行期15周的隨機、雙盲、交叉的一項研究中,年齡在40~80歲,體重理想體重90%~150%範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研究前至少4周口服格列美脲以外的降糖藥以控制血糖並使用藥劑量穩定。上述患者分別口服每次6mg,每天1次或每次3mg,每天2次,結果兩種給藥方法短期內均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並均有較好的耐受性,其發生不良反應安慰劑相似。但每天1次的給藥方法可增加患者服用的依從性,更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國內報道,解放軍總醫院對40例健康受試者(年齡18~50歲,體重50~80kg)單劑量口服格列美脲每次1~10mg,結果受試者的體溫脈搏血壓血沉心電圖腦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各項測定值均在正常範圍內。僅見少數的不良反應,如低血糖8例次,頭暈2例次等一過性輕微的不良反應,提示我國人羣對格列美脲耐受性較好,每天10mg的劑量較爲安全。爲新一代磺脲素口服降血糖藥作用強,藥物作用維持時間長,具有持久平衡的降糖作用,是臨牀上選用長效製劑的常用藥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