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脾虛

中醫病證名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證名 鍼灸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yù pí xū

2 英文參考

stagnation of liver-QI with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spleen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肝鬱脾虛證候名。指肝失疏泄與脾氣虛弱並見,肝氣鬱結,橫逆犯脾,脾氣本虛,又兼肝氣所犯,氣機鬱滯,運化失職的病理變化[1] 。肝氣鬱結,引起脾胃虛弱,其中主要爲消化功能減弱的病變[2]。症見脅痛厭食腹脹大便溏泄四肢倦怠[2]。治宜疏肝健脾[2]

肝鬱肝氣鬱結的簡稱[2]。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發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惱怒傷肝,或因其他原因影響氣機升發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鬱之證,肝氣鬱結則疏泄不利,脾氣亦因之運化失職,出現以消化功能減弱爲主的證候[2][3] 。臨牀表現爲兩脅脹滿或竄痛胸悶不舒,且常隨情緒變化而增減[3]。若肝氣上逆咽喉,使咽中似有異物梗阻的感覺[3]肝鬱影響脾胃,則出現肝脾不和的病症[3]。在婦女還可出現乳房脹痛月經不調[3]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7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8.

治療肝鬱脾虛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