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質性遺尿症

精神障礙 精神科 通常起病於兒童少年的行爲和情緒障礙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i qì zhì xìng yí niào zhèng

2 英文參考

nonorganic enuresis (F98.0)[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非器質性遺尿症也稱功能遺尿症原發性遺尿症,是指兒童 5歲以後反覆出現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但無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器質性病[1]。主要表現爲遺尿(指在能自主控制小便的年齡出現非自願的或非故意的排尿現象),包括夜間和(或)白天遺尿,以夜尿症居多[1]

功能遺尿症兒童中的患病率較高,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1]。據統計,5 歲兒童平均每週尿牀 2 次者佔 15%~20%、7歲爲 7%、9~10 歲爲 5%、12~14 歲爲 2%~3%,15 歲以上爲 1%~2%[1]

4 病理、病因及發病機

非器質性遺尿症病因目前尚未明確[1]。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例如家族性遺尿史)、神經發育遲緩原發性遺尿的主要病因)、睡眠過度、上呼吸道阻塞、嬰幼兒時期排尿訓練不良、社會心理應激(在兒童排尿訓練關鍵時期突然遭遇父母離異或死亡、社會隔離、意外事故創傷)、家庭矛盾等[1]

5 臨牀特徵

5.1 原發性遺尿

原發性遺尿是指兒童遺尿一直持續到 5 歲從未間斷過,且無器質性或心理問題,佔 75%~80%[1]

5.2 繼發性遺尿

繼發性遺尿是指 5 歲以前曾有一段時間能自主排尿(至少 6 個月),5 歲以後再次出現遺尿。從時間上分,可將功能遺尿症分爲夜間遺尿(最常見,約佔80%,男孩多見)、日間遺尿(較少見,約佔 5%)和混合性遺尿(佔15%)。部分患兒可與功能性遺糞、智力發育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焦慮障礙(尤其是選擇性緘默症)共病。[1]

6 臨牀評估

依據患兒病史、臨牀特徵、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尿培養、尿流動力學等)、超聲檢查尿道造影、脊椎 X 線片、腦電圖等予以綜合分析[1]

7 診斷

[1]

(1)5 歲及以上兒童仍不自主排尿。

(2)遺尿每週至少 2 次,持續至少 3 個月。

(3)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遺尿,如先天原因(脊柱裂尿道狹窄等)、泌尿道結構異常(尿路梗阻膀胱容量小等)、神經科疾病(癲癇發作、脊髓炎症、馬尾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糖尿病等)、外傷等,以及重度精神障礙和智力發育障礙等疾病。

8 鑑別診斷

[1]

(1)泌尿系統病變。感染畸形尿路梗阻(如包莖尿道口狹窄)、膀胱功能失調和低膀胱容量等可出現遺尿。經詳細追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超聲檢查尿道造影等方法,有助於鑑別。

(2)神經系統疾病。隱性脊柱裂脊髓炎症、外傷腫瘤所致的脊髓橫貫性損害、癲癇等;糖尿病可出現遺尿。根據疾病的各自臨牀特點、神經系統查體及相關輔助檢查脊椎 X 線片、腦電圖等)有助於鑑別。

(3)還應排除重性精神病、重度智力發育障礙精神障礙,通過詳細詢問病史、精神狀況檢查及臨牀心理評估智力測試等)有助於鑑別。

9 治療

9.1 治療原則

習慣培養、定時喚醒排尿、膀胱功能訓練、物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1]

(1)習慣培養。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養成睡前小便習慣。掌握患兒尿牀的時間規律,定時喚醒或使用鬧鐘,逐漸形成時間條件反射,及時醒來排尿。[1]

(2)遺尿報警器治療。該治療安全性好,有效率達 65%~70%,是目前一線治療方法遺尿報警器埋於特製牀墊內,當兒童遺尿時,尿液使牀墊內的電路接通,發出警報聲而喚醒患兒起牀排尿。經反覆訓練可自行排尿。[1]

9.2 生物反饋治療

通過交互式生物反饋原理,讓患兒學習肌肉控制[1]

9.3 藥物治療

(1)去氨加壓素。人工合成去氨加壓素(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抗利尿作用較強,作用時間長,無升壓副作用,適用於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尿多膀胱容量正常的中樞遺尿患兒。可作爲一線治療藥物。常見副作用有面部潮紅、口乾低鈉血癥,也可以引起血管擴張性低血壓心率增快,使用時應緩慢給藥。[1]

(2)三環類抗抑鬱藥。常選用小劑量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丙咪嗪作用機理不明,可能與抗膽鹼作用有關。口服有效劑量一般爲 1~2.5 mg/(kg·d)。多在服藥後 1 周左右見效。停藥後易復發。該類藥物副作用大,特別是對心臟毒性作用,一般不作爲首選,需在專科醫師指導下使用,並密切監測心電圖[1]

(3)抗膽鹼能藥阿托品東莨菪鹼 0.1~0.3 mg,每晚睡前口服 1 次,但療效不如三環類抗抑鬱藥[1]

10 疾病管理

非器質性遺尿症預後尚好,症狀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約 1%的遺尿可持續到成年。應針對父母給予相關幼兒心理健康與衛生教育,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排尿習慣;儘量減少不良環境刺激,父母應注意使用溫和有效的養育方法,不恐嚇、不訓斥、不責罵或體罰遺尿兒童,鼓勵兒童面對病症。[1]

11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

治療非器質性遺尿症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