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質性遺糞症

精神障礙 精神科 通常起病於兒童少年的行爲和情緒障礙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i qì zhì xìng yí fèn zhèng

2 概述

非器質性遺糞症又稱功能性遺糞症是指兒童在 4 歲以後仍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出正常糞便的異常狀態,又稱“功能大便失禁[1]

本症以男孩多見,患病率是女孩的 5 倍[1]。4~12 歲兒童的患病率爲 3%[1]。隨着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下降[1]

3 病理、病因及發病機

可能的因素包括:自幼排便習慣不良、母嬰關係不良、遭遇精神創傷、父母過分嚴厲和(或)追求完美以及強制性訓練,兒童排便疼痛、對排便恐懼嬰兒早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祕肌肉力量不夠或不協調腸道動力不足等。[1]

4 臨牀特徵

4.1 原發性遺糞症

兒童從未養成控制大便能力,5 歲以後每月至少有 1 次遺糞[1]原發性遺糞兒童多伴有遺尿和其他發育遲緩現象;多數患兒共病功能便祕;常伴有行爲情緒問題[1]

4.2 繼發性遺糞症

兒童 4 歲前已養成控制排便能力,以後再次出現遺糞。多發生於 10 歲以後,往往伴有遺尿症。主要特徵包括反覆隨意或不隨意地在當地風俗習慣文化背景不允許場合下解大便,最常見是拉在內褲裏。大便性狀一般正常,多在白天遺糞,尤其在學校發生者爲多數。患兒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發現。智力正常,無其他精神疾病[1]

5 臨牀評估

仔細瞭解有關患兒排便情況的病史,進行認真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依據病史、臨牀特徵、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及培養)、X 線鋇劑灌腸、直腸活檢方法協助評估綜合分析[1]

6 診斷要點

[1]

(1)4 歲及以上兒童反覆不自主或有意在不恰當的地方(如衣服上、地板上)大便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遺糞,症狀至少持續 3 個月。

(3)沒有器質性病變。

7 鑑別診斷

[1]

(1)各種原因所致的腹瀉。如急性或慢性腸炎痢疾所致的腹瀉。患兒也可出現大便失禁,但一般伴有腹痛或其他全身症狀大便常規化驗有異常,腹瀉控制後,大便失禁現象即消失,有助於鑑別。

(2)肛周疾患。肛門檢查及指檢可有異常發現。

(3)先天性巨結腸。可有慢性便祕及遺糞,但同時伴腹脹嘔吐腸梗阻等表現,肛門指檢拔出手指時常有大量糞便、氣體排出,腹脹隨之減輕。有特殊的 X 線改變,可資鑑別。

(4)嚴重的軀體疾病、意識障礙癲癇陽性體查發現、意識改變以及癲癇發作特徵性表現等可資鑑別。

(5)重性精神病或嚴重的智力發育障礙。患兒有明顯的精神症狀智力低下的表現。

8 治療

8.1 治療原則

以消除誘因、改變飲食習慣、訓練排便習慣行爲治療爲主,適當的藥物干預爲輔[1]

8.2 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

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最佳訓練時期是 1~2歲。及時治癒腹瀉便祕等軀體疾病[1]

8.3 改變飲食習慣

有規律的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穀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等,減少糖和脂肪的攝入,同時要規律增加戶外活動[1]

8.4 心理行爲治療

可採用操作性行爲療法[1]

8.5 藥物治療

可試用丙咪嗪每日 25~50 mg,但應注意副作用,並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對伴有便祕的遺糞症,採用輕瀉藥灌腸劑治療,80%~90%有效。[1]

9 疾病管理

本症預後較好。應培養兒童每天定時排便,併到允許排便的場所、馬桶等處排便。避免精神創傷,對於預防本症的發生均有意義。總之,結合多種治療手段,爲家庭提供支持和教育,併爲患兒提供個性腸道管理等可獲得更爲理想的治療效果。[1]

10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

非器質性遺糞症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非器質性遺糞症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