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麻

針刺麻醉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灸法學 耳針療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má

2 英文參考

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耳針麻醉(e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通過刺激耳穴達到鎮痛作用,以施行手術的一種針刺麻醉方法[1]。爲針刺麻醉的一種[2]。臨牀較爲常用[3]

4 耳針麻醉的起源和發展

耳針麻醉是在耳針療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3]。自60年代初問世以來,經過20餘年的大量臨牀實踐,現已對其適應範圍和臨牀規律積累了一定經驗,逐步發展成爲一種可供臨牀選擇使用的新型麻醉技術。

5 耳針麻醉的特點

耳穴集中分佈耳廓上,便於針刺操作和術中管理,而且比較安全,生理干擾少,能夠讓病人在清醒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耳麻沒有明顯的麻醉後遺症,術中血壓脈搏較爲平穩,術後併發症少,且恢復較快。

6 耳針麻醉的適用範圍

耳針麻醉現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使用針麻外科手術[3]。尤其以顱腦、五官、頸、胸部手術效果較佳[3]

7 耳針麻醉的操作

針麻要求在耳穴上針刺以進行手術[3]

7.1 選穴

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藏象學說選取耳部神門穴和肺穴爲各種手術的基本穴外,還根據手術部位和有關臟腑選取耳部相應刺激點,如胃切除選胃穴,脾切除選脾穴[3][3]。此外,還可配合現代醫學生理病理學知識選穴,如胸腹部手術常選取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交感穴等等[3]

耳麻選穴一般只取患側,少數手術也可雙耳取穴

7.2 操作方法

操作時採用捻轉法頻率爲每分鐘180~300次;如用電麻儀以雙相尖波電脈衝爲宜,頻率一般亦爲每分鐘180~300次[3]刺激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爲度[3]

耳穴刺激有特殊要求,手法宜用捻轉而不宜提插運針要輕柔,用力要均勻,不可改變針尖方向,要求病人耳廓有脹、熱等感覺。爲了易於統一刺激參數,大多數情況下選用電脈衝刺激代替傳統的針刺方法。在常用的電脈衝波形中,因斷續波人體組織可產生較爲持久的感應,可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爲臨牀較多應用的一種波形。刺激強度一般以患者對酸、麻、脹、重的針感能夠耐受爲宜。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