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蠑螈

中藥材 生物學 有毒動物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ōng fāng róng yuán

2 中文名

東方蠑螈

3 拉丁名

Cynops orientalis (David)

4 中文目名

有尾目

5 中文科名

蠑螈科

6 中文屬名

蠑螈屬

7 形態

東方蠑螈雄螈全長61~77mm,雌螈64~94mm。頭部扁平兩側無脊棱,脣褶顯著,梨骨齒列呈“Λ”形。皮膚較光滑具細小痣粒,背脊棱微顯。四肢細長,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互重疊,掌、蹠突微顯或不顯;指4,趾5,均無緣膜。尾明顯短於頭體長。體背面黑色顯蠟樣光澤,一般無斑紋。腹面硃紅色間雜以黑斑;肛前半部和尾腹鰭褶邊緣硃紅色,肛後半部黑色。

8 鑑別特徵

東方蠑螈頭部扁平兩側無脊棱。體背面黑色顯蠟樣光澤,一般無斑紋。四肢細長。尾明顯短於頭體長。腹面硃紅色間雜以黑斑

9 地理分佈

東方蠑螈分佈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10 生態生物學資料

東方蠑螈成螈多棲於海拔30~1000米的山區小水坑、靜水塘、泉水潭以及水稻田內。繁殖期白天靜伏水底水草或石間,偶浮游到水面呼吸空氣。3~7月繁殖,5月爲繁殖高峯,分批產卵,卵單粒粘附在水草上。雌螈年產卵80~100粒,最多達238粒;幼體當年完成變態捕食蚊、蠅幼蟲及其他水生小動物和蚯蚓等。

11 毒性

11.1 有毒/泌毒部位

皮膚

11.2 毒素類型

神經毒素

11.3 毒性

對蠑螈屬的皮膚腺的分泌物進行系統、全面的深入研究後,發現其分泌物含蠑螈素Samandarin,從生物產生學講,這是來自膽固醇的類固醇生物鹼結構式爲C19H31NO2,光晶體衍射表明,這種生物鹼分子構造可以分3種基團:惡唑烷類型、甲醇胺類型和兼有二者的類別。蠑螈素有10種衍生物,是一種作用中樞神經系統的強神經毒會,導致驚厥、呼吸麻痹而死亡,具有明顯升高血壓作用局部麻醉作用

11.4 中毒途徑

誤食或使用帶有分泌物的器皿進食

11.5 採集描述

費梁等,中國兩棲動物圖鑑,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P.54-56

錢銳,有毒動物及其毒素中毒的防治和毒素的應用,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1996。P.186

11.6 數據來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12 《中華本草》·東方蠑螈

12.1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12.2 拼音名

Dōnɡ Fānɡ Rónɡ Yuán

12.3 英文名

Salamandra,Salamander,Newt,Eft,Cynops

12.4 別名

四足魚;四腳魚;水龍

12.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蠑螈科動物東方蠑螈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ops orientalis (David)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用酒悶死後,除去內臟,微火烘乾

12.6 形態

東方蠑螈,體形小,全長70mm左右,頭部扁平;軀幹渾圓;尾部側扁,尾梢鈍圓。頭頂平坦,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鼻孔極近吻端;眼徑約與吻等長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的下方,脣褶在口角處較爲顯着,掩蓋下頜的後端;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二長斜行成“幾”形,前端頗爲接近,在二內鼻孔間的內側會合,後端向兩側斜行;舌小而厚,卵圓形,前窄後寬,前後端粘連於口腔底,左右兩側遊離;四肢較弱而長,貼體相向時,指趾端相重迭,達對方的常蹠部位;指、趾略扁平而細長,末端較尖圓,基部無蹼;指4,其序爲3、2、4、1;趾5,其序爲3、4、2、5、1,內側指趾均短小。尾長,略短於全長的1/2,尾高在5-7mm之間,背腹鰭褐較平直,在尾端會合而成圓鈍的尾梢。肛孔爲一短縱裂縫,雄性的裂縫長,沿肛壁內側,有許多絨毛狀突起,生殖季節肛部肥腫隆起頗顯着;雌性裂縫短,內側無突起,隆起不顯着。皮膚較光滑,頭、背的表面;腹麪皮膚光滑,有橫細溝紋,在淺色區可透視黃色的小腺體;勁側耳後腺較平直而不明顯;枕部略顯“V”形隆起,咽起頸褶清晰,繞至耳後腺後端,背正中微有脊溝,但不明顯。

12.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在清寒的靜水池內。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雲南等地。

12.8 化學成份

肉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等。睾丸含Δ5-3β-羥甾脫氫酶(Δ5-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腦含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12.9 性味

味甘;苦;性寒

12.10 歸經

肺;心;脾經

12.11 功能主治

消積化滯;清熱解毒。主小兒疳積;燒燙傷;皮膚癢疹

12.12 用法用量

內服:3-5g,焙焦研末。外用:適量,焙焦研末,調塗。

12.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