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羊鵲

消積散痞 中藥材 清熱解毒 中醫學 止咳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ì yáng què

2 英文參考

birdsfoot trefoil herb and flow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地羊鵲

地羊鵲中藥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1]

3.1 別名

牛角花五葉草三月黃花斑鳩[1]

3.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的全草及根[1]分佈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陝西、廣西等地[1]

3.3 性味

全草:辛,平[1]

3.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咳消痞[1]

1.治風熱咳嗽無痰,咽炎扁桃體炎,胃部痞滿疼痛[1]。根: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1]。煎服:9~18g[1]

2.治瘡癤,溼疹痔瘡全草搗爛敷[1]

3.5 化學成分

全草含5,7,3’,4’-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半乳糖苷等黃酮苷,另含刀豆酸、齊墩果酸、皁苷等[1]

4 《*辭典》·地羊鵲

4.1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4.2 拼音名

Dì Yánɡ Què

4.3 別名

斑鳩窩、三月黃花、酸米子、小花生藤(《四川常用中草藥》)。

4.4 來源

豆科植物百脈根全草及花。夏初採花,夏、秋採全草

4.5 化學成份

該植物含5,7,3′,4′-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D-半乳糖甙、刀豆酸、齊墩果酸皁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以及硫胺素核黃素等。

花含槲皮萬壽菊素-3-半乳糖甙和棉花皮素-7-甲醚種子含γ-L-谷氨酰基-L-酪氨酸和γ-L-谷氨酰基-L-苯丙氨酸,前者含量較後者多數倍。

4.6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味淡辛。"

4.7 功能主治

《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止咳平喘消痞滿。全草風熱咳嗽無痰,胃部痞滿疼痛痔瘡下乳;花蒸豬肝雞肝服,治眼霧。"

4.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錢。

4.9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