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針

中醫治療儀器 鍼灸工具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灸法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iàn rè zhēn

2 英文參考

Electrothermic need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xibustion with electric warming needle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電熱針(moxibustion with electric warming needles)爲鍼灸儀器名[1][2]。爲利用電流產生熱效應以代替溫針火針鍼灸儀器[2]。可代替鍼灸傳統焠刺[3]。其主要結構是利用一個可調穩壓電源,根據治療需要控制電壓和電流的大小,使電流通過特製的針具產生熱量,針尖部的熱量可以控制在一定範圍內[3]。將針刺入深部經絡後產生一定的熱效應,沿經絡傳導擴散,以改善和調節氣血運行狀態[3]。針溫一般控制在40~50℃、200℃之間,也可達到火針的範圍[3][3]。將針刺入深部經絡,溫度只集中在針尖,其熱效應沿經絡傳導,以調節氣血運行[3]。由於溫度集中在針尖部位,不會燙傷[3]電熱針具有針刺、火針灸療綜合作用[3][3]。經動物實驗和臨牀觀察,電熱針有加強和調節雙向針刺感應作用[3]。主要用於風寒溼痹[3]電熱針的研究始於1973年、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中蒙醫研究所研製的樣機正式定型[3]

4 電熱針的特點

針柄上用電阻絲加溫至60℃,皮膚下層組織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溫度被循環的液體所擴散和帶走。而電熱針是在針體前部產生溫度,溫度可以直接影響被刺的針感層,最高溫度可以燒灼針體周圍的組織,起到火針作用,但針柄及針體根部溫度卻增加甚微。電熱針的出現增強了針刺的效果和治療範圍,實爲針刺方法的創舉。

電熱針爲空心針體,直徑爲0.4~0.6毫米,最短的針爲40毫米,內裝有發熱原件。由於發熱原件安裝的位置不同,針體發熱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針尖發熱,也可使針體某段發熱或整個針體發熱。針體溫度可調節在5~500℃。

5 操作方法

選好穴位刺激部位,消毒後將針快速刺入皮下,再慢慢稍加捻轉推針直達應有的深度,尋找針感,將針感增強到要求的程度。接通控制儀,旋開加溫電鈕,緩慢地使儀表指針上升。達到要求的溫度後停止。根據需要留針15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預定時間後,關掉輸出電源,除去通往控制儀的導線。 出針出針時左手食指、中指壓住針體的兩側,右手持針柄,稍加提插捻轉出針,如發生針體粘連可多提插幾次。此種針在液體較少的組織內,由於溫度的關係,有時會與組織粘連,所以出針時不能硬拔。

6 電熱針適應

此種針術爲治風溼寒證理想方法。治療風溼寒痹、如關節炎肩周炎、肢體麻痹症,肌肉萎縮症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壓痛點刺針。針體加溫到45℃,時間爲30~60分鐘。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針則可。治療胃腸虛寒證,如消化不良、泄瀉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兩個穴位,加強45~50℃(病人感到微痛),30分鐘後出針。 此外,電熱針還可治療會陰白斑症、癌症等。

7 注意事項

電熱針應禁止穿過血管或緊靠血管神經纖維,避免燒傷血管引起出血損傷神經纖維造成永久性麻痹

② 對風溫寒病證的治療,其溫度不能超過55℃。

③ 應用溫度超過75℃時,要捻轉提插針體多次,使針體脫離組織後才能慢慢出針,禁止直接提針拔出,因針體與組織有大面積粘連,硬提會將大塊組織帶出造成嚴重出血。如針體無法脫離組織,可以在組織內多停留幾個小時,或在針體周圍採用按壓脫離法。

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祝世訥、從林主編.中醫新知識詞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2:6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