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í gū

2 註解

Arrowhead慈姑,屬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李時珍說:“慈姑一根歲產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手,故以名之。燕尾,其時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3 慈姑的別名

茨菰、烏芋、白地果、茨菇、燕尾菇

4 慈姑營養價值

慈姑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有防癌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中醫認爲,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慈姑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作用

5 慈姑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 適宜咳嗽痰中帶血、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腳氣病神經患者多食。

2. 孕婦,便祕者不宜多喫。

6 慈姑食療功效

慈姑球莖味甘、澀、性微寒,入肺、心經

具有斂肺,止咳止血的功效;

主治痰核瘰癧腫塊瘡癤、肺熱咳嗽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7 慈姑的食用建議

慈菇不宜多食,多食則發腸風痔漏崩中帶下,使人乾嘔、損牙齒、失顏色、皮肉乾燥等。

8 《*辭典》:慈姑

8.1 出處

《綱目》

8.2 拼音名

Cí Gū

8.3 別名

茨菇(《藥性論》),白地慄(《本草圖經》),慈菇(《滇南本草》)。

8.4 來源

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8.5 形態

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燕尾草(《日華子本草》),河鳧茨,剪刀草(《本草圖經》),水慈菰、剪搭草(《救荒本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爲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長5~20釐米,闊或狹,先端鈍或短尖,基部裂片多少向兩側開展;葉柄長20~40釐米,三棱形。花莖長15~45釐米,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花3~5輪,每輪有花3~5朵,下輪的爲雌花,上輪的爲雄花而有較細長的柄;苞片短,短尖或鈍;花徑約1.8釐米;萼片3,卵形,鈍;花瓣3,白色,基部常紫色,近圓形;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聚集於花托上。瘦果斜倒卵形,先端短銳尖。花期夏、秋。

8.6 生境分佈

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佈

8.7 化學成份

維生素B胰蛋白酶抑制物。

8.8 性味

《綱目》:"苦甘,微寒,無毒。"

8.9 歸經

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8.10 功能主治

行血通淋。治產後血悶,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

①《千金方》:"下石淋。"

②《唐本草》:"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

③《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

④《嶺南採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犬咬傷,並治牛程(即石硬)。"

8.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

8.12 附方

①治淋濁慈姑根塊六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肺虛咳血:生慈姑數枚。去皮搗爛,蜂蜜米泔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效。(《滇南本草》)

8.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