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民

現代 人物百科 醫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én jiàn mín

2 註解

陳健民,男,漢族,上海市人,生於1941年8月。現任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中醫科教授。1965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爲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上海第一醫學院(現爲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工作至今。現任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腫瘤雜誌》編委。曾任上海醫科大學中醫教研室教學祕書、上海醫學辯證法學會理事、上海市靜安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7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爲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研究班指導老師。 卅餘年的治學格言是博採衆長、一專多能、見難而上;醫哲求索、中西結合、融匯貫通。臨牀擅長腫瘤病及癌前病變等疑難雜症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尤以青紫舌、舌脈異常等診斷及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療見長。1974年起發表醫學論文90餘篇、醫學譯文12篇,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8次,遞交論文10篇。自制芎龍湯對癌症、心腦血管病肝病痛經糖尿病膠原性病血液高粘狀態有所改善;地黃湯對癌症、免疫性病等免疫功能紊亂有所調整;地冬合劑乳腺癌、乳腺小葉增生等乳腺病有所控制六妙湯舌苔厚黃膩諸病證有清熱燥溼作用;升墜湯對內臟下垂等中氣下陷證有升提功能;抗柯片對長期使用激素者有抽戒療效。臨牀行醫準則是診斷病證明確、指標客觀可靠、治療簡明有效。另對醫學哲學醫學史有所研究,“略論晉唐時期醫學家的哲學觀”刊登於《復旦學報》1985年第6期,後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史》月刊所選匯。對近代名中醫陸淵雷生平及學術思想研究發表論文數篇。

任上海醫科大學中醫教研室教學祕書10餘年,對教研室建設嘔盡心血,面對西醫院校學生、西學中醫師課堂教學甚獲好評。主編教材《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學》、《鍼灸學》等5種。發表教學論文5篇,專著9種。至今在國內、外報刊發表醫學普及文章達200多篇。

堅持高尚醫德,1992年獲歐陽街道“十佳社區服務明星”稱號; 1994年獲虹口區社區服務明星”,同年獲上海市民政局、老齡委、衛生局、教育局、托幼辦、退管會聯合表彰,並榮獲“上海市1992~1993年社區服務實事”先進個人。

3 學術觀點

3.1 醫本仁術

仁字系人與二所組成。此二即指醫生和患者二人,可見沒有醫生就無患者,沒有患者就無醫生,醫生治病就是醫生和患者二個人之間,不可分割、密切相間的過程。因此,無論是中國古代自然哲學中的陰陽學說,還是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論均說明:醫本仁術的哲學性、科學性和現實性的正確與重要。患者生病找醫生天經地義,患者對醫生的救死扶傷的成功抱着極大的希望、感謝,甚至終生難忘。可是醫生給患者治好了病絕對離不開患者的密切配合;醫生的技術不斷提高絕對離不開給患者治病的實踐,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因此,個別醫生的思想觀點根本不可取,相反要感謝廣大患者給你的機會;愛病不愛人,愛人不愛病,追逐名與利等,均是不符合醫生這一高尚職業的道德相反安神定志、無慾無求、一心赴救(孫思邈語)。因此,作爲醫生的我,自立的座右銘爲:患者需要、精勤不倦; 病人需要、終生所求。

3.2 醫三三制

舊的醫學模式只是使醫生僅僅停留在患者的病理狀態上,而新的“醫學――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使醫生的視野擴大到患者精神狀態,以及圍繞患者環境上。因此,在卅餘年的臨牀實踐中,除了堅持新的醫學模式,更繼承中醫學傳統六淫七情致病學說,對患者,特別對癌症患者強調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爲醫生; 三分之一爲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 三分之一爲患者的休息、營養、鍛練和工作。患者在剛得病時恐懼、懷疑、緊張較爲多見; 病期稍長而不見好轉則多見憂慮、期待、失望;晚期者則孤獨、無助、遺棄等,這些不良心理狀態實是疾病痊癒的極大障礙。不良心理狀態亦必然會導致休息、營養、鍛練和工作的康復手段受阻,絕對無助疾病的恢復,這在癌症患者中極爲常見。因此,在初診時必須萬分強調三三制;每次藥物治療同時仍須時時強調三三制,即心理治療,關心其休息、營養、鍛練和工作情況。大量醫療實踐證明:重視後兩個三分之一併取得效果,前三分之一的藥物治療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醫本仁術中“仁”字爲醫生與患者兩人的合作,析患者中“患”字系“串”字與“心”字所組成,而串字表示醫生與患者兩人的口用“|”連結起來,因此患字是醫生和患者必須心心相通,團結一起,才能在與疾病作鬥爭中取得最後勝利。

3.3 醫哲求索

醫學雖屬自然科學範疇,但與哲學息息相通。從醫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來看,哲學的深深烙印根本無法抹去。如歷經3千年的中國醫學理論,就是在中國古代自然哲學影響與指導下形成的,成書於先秦兩漢的《黃帝內經》中,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氣血學說、運氣學說病因學說等等,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理論,即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哲學思想的滲透、參與和融合。在中國古代自然哲學影響下的中醫理論必然反映出其整體觀、辯證觀與系統觀的特徵。現代醫學又稱西醫雖然其歷史僅5百餘年,但顯微鏡的應用,特別在機械唯物論的哲學思想指導下迅猛發展。尤其在近百年藉助各種不斷創新的儀器設備,對人類疾病的研究提高更快,定性、定位、定量已深入到人體分子水平。儘管治療遠遠跟不上診斷水平,但其日新月異的變化是中醫學無法比擬的。因此,究其哲學特徵是強調個體,重視微觀注意實驗,以辨病爲目的。中國古代自然哲學雖然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但總不能與當代科學的唯物辯證法相比。西醫的血液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免疫學說、分子學說等雖已逐步擺脫機械唯物論的束縛,向整體觀系統觀邁進,但與中醫的哲學特徵還有一段差距。當代醫學同樣需要哲學思想的指導,這個哲學必然是唯物辯證法。因此,必須以唯物辯證法來推動中醫學西醫學,包括中西醫學的邊緣學科,中西醫結合學的發展。既重視整體,又注意個體;既重視宏觀,又注意微觀;既重視辨證,又注意辨病;既重視經驗,又注意實驗等等,應該是唯物辯證法運用於當代醫學的具體體現。因此,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來指導,是自己畢生醫療實踐的追求。

3.4 醫病三要

悉心服務病人,以唯物辯證法爲武器,還必須有與之匹配的醫病思路與方法。30餘年醫療實踐中總結爲三要:病證診斷要明確,客觀指標要可靠,簡明治療要有效。病證診斷要明確。西醫靠先進儀器設備診斷疾病,但誤診有時難免。因此,對癌症不能僅僅停留在臨牀診斷,應千方百計明確病理診斷。即使非癌症同樣需要明確何病,不能因爲是中醫而忽略辨病。中醫的一方一藥均爲中醫病證所設,因此,不通過望問聞切四診後進行辯證,並確定證的類型是無法處方或不應處方的。常有人求治癌方,但如肝癌者單舌象有紅絳舌、青紫舌之分,有黃膩苔光剝苔之別,治療清熱或活血,化溼養陰,不見病人,不辨證,如何選擇方藥。因此,西醫任一個病,特別包括癌症的疑難病,以一病一方的中醫治療是無法取得滿意結果的。創造條件任何一個病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必會伴隨着證的變化,證不變效方不變,證變方藥亦要變,因此,證的複雜性、多變性,對中醫辨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西醫結合實踐中提出微觀辨證,是對中醫證的發展和創新。總之,不但要儘早明確西醫病的診斷,同時不斷提高中醫辨證水平,反辨病與辨證有機的、合理的結合起來,才能在臨牀治療中取得滿意療效。客觀指標要可靠。指標一般指西醫診斷的手段,通過血液、尿、糞、景象、活檢等取得的標本,從種種儀器上得出數字、照片、形態等靜止指標,來判斷屬何型,以及病的輕重轉歸。因此,明確診斷某一個病及其變化,指標是重要的。如臨牀治療中,肺炎患者即使經過治療基本恢復,但還必須由胸片證實是否完全吸收尿路感染者雖然膀胱刺激症狀已消失,但亦必須看尿檢是否正常。不然僅滿足於症狀的消失,留下隱患,之後必然復發。我國30餘年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中,均可見到指標的重要性,如腎的研究內分泌系統三條軸的有關指標;血瘀證血液變性微循環,以及扶正培本法與免疫系統功能等聯繫,均已得到公認。癌症同樣如此,沈某某1987年患右肺中葉3×4cm腫瘤,丁×患腦瘤手術已20餘年,但經CT證實有復發,兩人均極度虛弱,明顯惡液質,無法再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服中藥幾個月後,症狀大爲改善,能獨自生活,沈某某還去居委會協助工作。10餘年中每年CT複查,沈××的肺部腫瘤和丁×的腦部轉移竈均依然存在。這種生存期延長、生存質量提高,但腫瘤無任何變化的中西醫結合新現象----帶癌生存,亦突出了客觀指標的重要性。指標不僅僅指西醫,中醫亦有客觀指標,如癌症防治中,舌象中青紫舌、舌脈曲張已引起人們極大重視。青紫舌對癌症初篩、輔助診斷、判斷預後、指導治療等具有極高價值的指標。當然指標必須可靠,指標檢測時條件,如試劑、溫度、儀器靈敏性,以及每項指標有其適應證和侷限性等,均會影響其可靠性,不可不察; 至於中醫指標的不定性、多變性,難以定量、定位,還有待繼續研究。特別強調的是結合中西醫各自指標的長處,彌補各自短處,才能提高客觀指標的可靠性。簡明治療要有效。治療要簡明,簡明不是簡單而是指思路清晰、方法正確。有效當然是指取得滿意療效。但臨牀所見難盡人意,如一旦得了癌症,病人及其家屬首先是尋找種種抗癌藥物,只要市場上有的,報紙上登的,電視裏放的,聽旁人介紹的,均採用“拿來主義”,不論路多遠。均是癌症治療中的誤區。目前雖然尚未攻克癌症,但近40年的癌症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的實踐證明,已有長足的進步,特別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已被國內外所公認。當然中西醫結合絕不是簡單地中藥加西藥,必須認識到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何取長補短,有機結合是必須勇於實踐,不斷探索。如激素是西醫不少疑難病治療的王牌,其迅速控制病情發展、惡化是其長處,但其嚴重的副反應一柯興氏症是其短處,而以中醫腎瀉火的中藥配合治療,常常可以減少激素副反應,並且鞏固其療效。以手術、放療、化療來消除腫瘤,這是西醫治療癌症的指導思想,注射於局部,消除癌竈,抑制癌細胞是其長處,但手術創傷、化療和放療的毒副反應,如消化反應骨髓抑制免疫功能紊亂等,均給病人帶來不少痛苦,是其短處。中藥抑制癌細胞較弱,可是中醫重視整體,重視正氣這一內因,重視調整陰陽失衡,更有大量扶正祛邪中藥可供選用是其優勢。因此,作爲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正確辨證思路,應該在手術、化療、放療等同時,辨證地運中藥,並制定具體的取長補短、攻補兼施的方案和方法,才能達到簡明而有效的目的。

3.5 醫無止境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3年,才知天下無方可用”。可謂自已剛從醫校畢業後工作頭幾年的真實寫照。卅餘年的醫療實踐深深體會到:無書本知識是不行的,但單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書本知識只有通過醫療實踐的應用,才能轉化爲真正的知識。中醫辨證是其精華,但書本上典型的證在臨證中很少遇到,多兼證、夾雜證,因此,代表方的應用必須化裁,多樣性的證更具有多變性,證變治必須變,方藥當然更要加減,正確的辨證,絲絲入扣地辨證實是不易。身處西醫力量極強的華山醫院,遇到種種疑難雜症,異病同治,同中求異; 同病異治,異中求同,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更是一個廣闊需不斷摸索的課題。舊的病種尚未攻克,新的病種又不斷涌現,識病的要求接踵而來,真應接不暇。活到老、學到老,實踐到老。醫無止境,正如古人曰:“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4 證治經驗

4.1 癌症

(一)中西醫結合。癌症當前仍需手術、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綜合治療,單打一療效必差。對衆多的早、中期實體瘤,包括部分晚期者,應力爭儘早通過手術來消滅佔80~90%的癌細胞然後再依靠放療、化療來消滅殘餘的癌細胞,當然同時以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扶助正氣,以防手術、化療、放療等“敵我不分”的毒副反應傷害。鑑於癌症進展迅速,任何延遲與顧慮均不可取。因此,應該在一開始進行癌症治療時,即應制定一個中西醫結合的最佳治療方案,以儘量減少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二)攻補兼施。攻即祛邪,對癌症而言即消滅或抑制癌細胞;補即扶正,對病人而言即扶助正氣,包括機體各項正常生理功能,如血液循環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代謝系統,以及心、肺、腎、消化器官功能。手術、放療、化療等以攻邪見長,而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扶正爲優。當然這種攻補觀點絕不是絕對的,如手術、放療、化療等切除或縮小癌塊,改善了機體進一步惡化的功能紊亂,可謂“邪擊正即安”,而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通過扶正或調節紊亂的免疫功能,以防止癌細胞“死灰得燃”,即“扶正以祛邪”。必須強調的在這5種癌症治療手段中,中醫中藥的攻補觀點及方法更爲豐富多彩。如清熱解毒法、以毒攻毒法、化痰軟堅法、活血化瘀法等均是祛邪之法,而扶正補益法則是扶正之法。在癌症中西醫綜合治療中,如見炎症則可選用半枝連、七葉一枝花清熱解毒中藥;全身情況尚可但見腫塊變化不大可選用蛇六穀、半夏、南星、黃藥子化痰軟堅中藥;在見有青紫舌及舌脈異常或血液高粘狀態的癌症者中,可選用川芎延胡索牛膝活血化瘀中藥;癌症患者出現免疫功能紊亂狀態則可選用黃芪、生地、黃精等補益中藥。可見,中醫中藥雖以扶正爲優,但其祛邪之功亦極其突出。

(三)隨病加減。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亦是中西醫結合一個重要內容。中醫治療癌症當然要強調辨證論治,一病一方是無法取得滿意療效的。但是雖均具有血瘀主證肝癌肺癌賁門癌等,在選用活血化瘀爲主方,即“異病同治”的同時,還需“同中求異”,即對肝癌配伍養肝陰疏肝氣;對肺癌配伍肺氣、養肺陰;對賁門癌配伍胃氣、養脾陰等。以使中藥處方更完善、更靈活、更具針對性,這對提高療效極爲關鍵、至關重要。

4.2 腦血管病

(一)血脈宜通。血液高粘及血栓栓塞則是西醫對中風心肌梗塞發病的二個重要病因與病理,而中醫認爲氣血逆拂是心絞痛中風的主要病機。目前臨牀使用已廿餘年的中藥丹蔘即是這中西醫結合的產物,至今不衰。鑑於卅餘年以活血化瘀法改善癌症血液高粘狀態取得有效經驗。對同時具有血液高粘狀態的心腦血管病,特別見有青紫舌和舌脈異常時,必用活血化瘀法爲君。丹蔘一味功同四物,但僅停留在一病一藥是不夠的。

(二)氣陰宜補。氣血辨證關係衆所周知,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血瘀;在心腦血管病中,少見氣血瘀,而多見氣虛血滯,前者猶如道路車子衆多,無法加速奔馳;而後者路寬車疏,只是老爺車無法加速疾馳。因此,對心腦血管病必須在活血化瘀同時,配伍大量補氣藥,如黃芪黨蔘等極爲必要。中醫理論又認爲氣生血,氣虛陰血亦易不足,故在補氣同時不忘補陰,生地、當歸麥冬之類。

(三)溼熱宜除。心腦血管病雖然病變在心、腦,但其影響必波及五臟六腑,心腦血管發病時必會影響到脾胃的生理升降功能。因此,臨牀常見舌苔厚黃膩的脾胃溼熱證候,對此必須選用清熱燥溼中藥,如黃連黃柏蒼朮半夏等,配伍活血化瘀補氣養陰藥,當然,首先重用清熱燥溼藥,一俟苔化,纔可加多加重補氣養陰藥。

4.3 腎病

(一)病理定法。腎病包括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腎病綜合徵、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各病病理大多已明,特別免疫細胞毛細血管增殖已被電鏡所證實。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劑等是治療腎病主要藥物。爲進一步提高療效,中醫中藥參與治療已成爲熱點。腎病中醫水腫範疇,有治肺、治脾、治腎之說。但僅滿足中醫證型幾乎難以提高療效。因此,基於腎病各病病理及所用西藥,如何選用與之取長補短的中藥是值得探索的課題,如急性腎小球腎炎鏈球菌引發,常用青黴素及對症處理,加用清肺利水中藥後,效果有所提高;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量大,且時間長,其副反應柯興氏症亦在所難免,儘早地使用養陰清火的生地、知母甘草等,不但可大大延遲柯興氏綜合症的出現,且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量及時間;IgA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免疫複合物存在,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毒物合併免疫抑制治療,補氣養陰地黃湯黃芪、生地、黃精等)及活血化瘀的芎龍湯(川芎地龍牛膝等)均有調節免疫功能紊亂的良好功效;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均見到血液高粘狀態,益母草澤蘭等活血中藥作用雖不及肝素血小板解聚劑、纖溶劑等,但安全得多是其優點。

(二)補腎爲基。腎病中醫治療雖有清肺、健脾、補腎三大法,但又必須配合疏風、瀉火、利水、化溼、活血等治法,補腎法是腎病的各型或各期中,使用最基本的治法。補腎法中主藥應是生地黃,儘管六味地黃丸地黃熟地黃,由於熟地較滋膩,有呆胃之弊,而生地黃清熱生津之功,故臨牀常以生地黃爲補腎之君藥六味地黃丸爲補腎主方這已被公認,而其類方更常被腎病所選用,如杞菊地黃丸常用於肝腎陰虛知柏地黃丸常用於陰虛火旺證附桂八味丸常用於腎陽虛證濟生腎氣丸常用於腎水氾濫證,參麥地黃丸常用於脾腎氣虛證。補腎的君藥生地黃熟地黃,說明以補陰(血)爲主,即使要溫陽,如附子肉桂仙靈脾肉蓯蓉等,仍須以補腎陰爲基,故附桂八味丸金匱腎氣丸,即在滋補腎陰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附子肉桂所組成,這亦是陰陽學說中,陰陽互根陰陽轉化的理論指導。

(三)重用黃芪腎病免疫功能紊亂是確切無疑的。人體免疫功能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兩類。腎病免疫功能紊亂的研究大多反映體液免疫方面,如免疫球蛋白G、A,以及在補體參與下,形成的免疫複合物。在癌症免疫功能研究中發現: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兩者間亦存在着對立統一現象,癌症絕不僅僅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早、中期體液免疫亦可亢進,而晚期亦陷入低下水平。兩者間亦存在互相消長關係。實驗資料證明:自制地黃湯及芎龍湯在扶助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亦會抑制亢進的體液免疫,如免疫球蛋白及其免疫複合物。儘管腎病研究細胞免疫功能不多,但黃芪臨牀使用極多,量亦不小,之所以取得療效,應該認爲黃芪類似干擾素作用,是通過提高細胞免疫功能而達到的。

4.4 慢性肝病

(一)保肝爲先。慢性肝病均由感染肝炎諸病毒後遷延而成。與腎病不同,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重點保護肝細胞免遭病毒侵襲應居治療慢性肝病首位。實驗室得知柴胡枸杞子甘草等均有此作用,依中醫理論分析柴胡疏肝氣,爲肝經引經藥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甘草解諸毒。中醫傳統與西醫研究特相近也。

(二)化瘀隨所。慢性肝病症狀與體徵,如肝脾腫大、脅部刺痛面色黧黑蜘蛛痣、肝掌、腹部青筋等,中醫辨證均屬瘀血爲患,加上青紫舌、舌脈異常不在少數,以及門脈高壓、血液高粘、靜脈血栓等更是使用活血化瘀藥指徵。活血化瘀藥可分三類:活血藥川芎丹蔘延胡索等; 化瘀藥三棱莪術牛膝桃仁等;化瘀止血藥茜草蒲黃、參三七大黃等。中醫理論更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說,因此,擔心肝病,特別慢性肝病使用活血化瘀藥會引起出血傾向是不必要的。臨牀中經常選用三棱莪術牛膝延胡索活血化瘀藥,至今未見有出血副反應。有人認爲活血相似抗凝、化瘀相似纖溶,這類中西醫結合的思路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氣陰雙育。“見肝之病,當先實脾”,說明治療肝病健脾補氣不可缺少,即所謂“扶土抑木法”。黨蔘黃芪白朮茯苓等均可選用。經實驗室及臨牀證實,不少補氣藥可以提高機體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對慢性肝病極其合適。肝藏血、血屬陰,補血當歸白芍首烏等,補陰鱉甲女貞子等。當然,在舌苔厚黃膩,即溼熱較甚時,暫不用黃芪鱉甲等滋膩之品,先以蒼朮川黃柏之類祛除溼熱,俟苔淨即又加用黃芪鱉甲之類。

4.5 慢性胃病

(一)辨病定證。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目前已遠遠高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特別通過胃鏡檢查慢性胃炎又可分淺表性胃炎萎縮胃炎,病理鏡檢又可見到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或異型間變,加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不典型增生者已屬癌前病變膽汁返流性胃炎吻合炎症以及胃下垂者均爲常見。因此在明確診斷後,再依中醫辯證方法定證,如淺表性胃炎較輕,多見肝胃不和萎縮胃炎陰不足,而氣虛甚於陰虛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多見脾胃虛寒胃下垂則多見中氣下陷膽汁返流性胃炎除治胃外,必須清瀉肝火; 吻合炎症溼熱爲患等等。當然,這並是固定一病一證,臨牀千變萬化,均有兼證,或氣滯、或血瘀、或溼戀、或熱擾,治療選方用藥必須兼顧。

(二)四君加味。慢性胃病病久必虛,此虛爲脾虛也。脾氣虛當以四君子湯爲主方。與六味地黃丸一樣,四君子湯類方衆多。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歸芍六君子湯等均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味,爲治淺表性胃炎常用諸方;常用於胃下垂補中益氣湯分析其組成,即補氣藥(加黃芪)配伍升麻柴胡、昇陽藥等;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黃芪健中湯,亦是補氣藥(黃芪)配伍桂枝乾薑等溫中藥;常用於胃腸功能不足的參苓白朮散,即補氣藥加米仁砂仁化溼藥;即使治療脾腎陽虛附子理中湯亦可看作四君子湯附子乾薑溫陽藥。多年驗案證實四君加味是治慢性胃病主方。

(三)補中宜通。四君子湯補氣主方,但胃氣宜降、脾氣宜升,升降出入離不開通,理氣之藥有香附川楝子等。降氣之藥有旋覆花、蘇梗等,升提之藥有升麻柴胡等,慢性胃病中均不可少。通的第二個含義即脾虛之外還兼有溼阻、熱擾、血瘀等邪,溼阻之藥有丹蔘、亦芍等。慢性胃病虛實夾雜實是多見,治療必須分清標本輕重緩急,補通兼顧,一般先祛溼、熱、瘀之邪以通,再議補虛,如邪不重則補通平分秋色,即使無邪單以補虛爲主,亦宜加一些理氣之藥。

4.6 呼吸道易感者

(一)虛人受邪。假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中醫辨證正虛邪戀,那麼一些中年人經常容易感冒,發病時間長於一般人,且又易延及氣管、肺部,引發氣管炎肺炎,雖經抗菌及對症處理,但治癒與恢復時間亦長於常人,特別突出的是每年總要發病1次,甚至更多。這類人被稱爲呼吸道易感者,相應於中醫的虛人感冒

(二)虛在氣陰。虛人感冒中醫有兩方:參蘇飲專治氣虛感冒,以補氣人蔘配伍蘇葉、葛根解表藥加減葳蕤湯專治陰虛感冒,以養陰玉竹配伍豆豉薄荷解表藥。臨牀雖有單純氣虛、單純陽虛,但以氣陰兩虛居多。因此在急性發作期雖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等爲主,但仍須加1味補氣陰之藥,隨着邪氣逐步退卻,則亦逐步加重補氣陰之藥,當然在緩解期當以補氣養陰爲主,少佐肅肺之品,並堅持服藥一段時間,以避免再發。

(三)平時補腎。曾對數十例呼吸道易感者緩解期時,測定其血中細胞免疫功能大多偏低,而給予補腎方,再測細胞免疫功能均有提高。這一實驗室結論證實了中醫對肺與腎相關的理論的正確:肺爲氣之主,腎爲氣之根;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當然亦包括肺之精;臨牀上,慢性肺病中醫辨證確實多見肺腎氣虛肺腎陰虛證。因此,在習慣使用黨蔘黃芪補氣南沙蔘北沙蔘麥冬養陰之時,配伍一些補腎藥極爲必要,如生地、熟地、仙靈脾肉蓯蓉等。

4.7 免疫性疾病

(一)重用生地。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免疫複合體病,常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特別是皮膚腎臟血清有多種自身抗體,特別是抗核抗體,是本病的特徵性標誌。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包括滑膜、軟骨、韌帶肌腱及骨胳)病變爲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臨牀多表現爲遊走性、對稱性關節疼痛、僵硬、腫大、變形等。類風溼因子陽性免疫球蛋白異常。此兩種病中醫辨證雖有多種證型,但多以生地爲君,蓋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可配伍祛風、息風、清熱、涼血、活血、養陰溫陽、散寒等各類中藥。因此,臨牀控制症狀及體徵效果明顯。從腎的研究中發現:生地有保護胸腺免疫皮質激素抑制,而胸腺正是產生T細胞的主要器官,因此生地可能有維護與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作用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功能兩者間系相反相成的關係,通過細胞免疫功能增強來抑制亢進的體液免疫功能,可能是生地有效的機理所在。

(二)次用黃芪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均系患病日久的慢性病,其雖有熱、風、溼、瘀等種種徵候,但氣陰不足的正虛必顯,故治必須邪正兼顧,不扶正單祛邪效必不顯。因此,生地養陰黃芪補氣必重用,並自始至終。使用黃芪,只要舌苔不厚膩用之無礙,若舌苔厚膩選用燥溼藥祛之,現代藥理研究得知:黃芪有類干擾素作用,扶助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可作肯定。

(三)佐使化瘀。上兩病中醫辨證氣陰兩虛,加上病日久,其血必瘀,所謂久病入絡,瘀熱交阻。因此,化瘀藥常用丹蔘川芎赤芍延胡索丹皮茜草五靈脂桃仁留行子三棱莪術等。在腎移植中,活血化瘀藥常作爲免疫抑制劑使用。在癌症治療中,自制芎龍湯不但可抑制免疫複合物,亦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作用。上兩病如測其血液變性,其血液高粘狀態亦較嚴重。因此,使用活血化瘀藥實屬必要。

4.8 體質偏勝者

(一)平衡陰陽。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主張四體液學說:多血質粘液質、急躁質、憂鬱質。古印度名醫蘇斯拉他主張三體液論:人體系由氣、膽、痰三種原質組成。古印度佛教醫學又提出四原素: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主張五形各分五色。俄國各醫巴甫洛夫則以神經類型分成?種體質。臨牀所見應是有病者居多,但不少人並無西醫所檢查出的病症,即所謂亞健康者。從中醫脈舌所察,結合主訴,或見氣虛、陽虛;或陰虛血虛;或見熱體、寒體;或溼重、瘀阻。這些體質偏勝往往極易導致疾病叢生,必治未病要求,以中藥平衡偏勝的陰陽實爲重要。

(二)生活調攝。體質偏勝者極易受到周圍環境衆多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節奏緊張,勞逸失調,忽視飲食,鍛練,以及所謂現代病的誘因:空調綜合徵、辦公室綜合徵、疲勞綜合徵等等。此時雖未見病症出現,但如不加注意,亞健康必向不健康轉化。

(三)膏方進補。冬令以膏方進補不但可用於各種慢性病,對體質偏勝的亞健康者更爲合適。膏方進補必須辨證,寄希望於人蔘西洋參,或現成的十全大補膏長春膏等未必有效。體質偏勝者必須辨清氣陰陽的偏勝,寒熱溼瘀的多少,扶正結合祛邪才能達到糾偏目的,改善亞健康。

5 用藥特色

5.1 生地

①臨牀常用病症 津液不足:配伍玄蔘麥冬石斛等(增液湯加味);腎虛配伍山茱萸肉、杜仲枸杞子等(六味地黃丸及其類方等);血虛配伍白芍川芎等(四物湯及其類方);服用激素副反應配伍知母甘草等(自制抗柯片);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諸病:配伍黃精明黨蔘黃芪扁豆等(自制地黃湯);乳腺病:配伍天冬黃芪葛根蒲公英柴胡等(自制地冬合劑);免疫性病,如類風關膠原性病牛皮癬皮膚淋巴瘤等:重用生地30~120g。

②使用指徵。舌紅苔少、舌紅中裂,內分泌免疫功能引起諸病症。

禁忌。溼重即苔厚膩者採用,誤用後助溼呆胃;脾虛甚者即舌體胖、齒痕明顯者不用,需用則配伍山藥扁豆白朮之類,否則可引起腸鳴腹瀉

劑量。一般30克,類風關膠原性病牛皮癬等可逐步從60g 90g,增至120g,病情一但控制則從120g 90g 60g,減到30g。

⑤按語。經參與腎的研究科研工作,得知生地與地塞米松合用,可改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被激素抑制的保護作用,除血11羥、ACTH、尿17一羥、尿17一酮的減少有所緩解,另外腎上腺、甲狀腺垂體胸腺等重量均比對照組(單用地塞米松)有所增加。說明其有改善內分泌免疫胸腺爲T淋巴細胞生髮區)紊亂的作用

5.2 川芎

①臨牀常用病症。風寒頭痛:配白芷細辛羌活等(川芎茶調散);經閉腹痛:配當歸(芎歸飲);鼻淵:配辛夷蒼耳子黃芩等; 血粘度偏高諸病症:配葛根地龍延胡索牛膝等(自制芎龍湯);腦部腫瘤:配蛇六穀、黃芪等(自制芎龍湯加味)。

②使用指徵。青紫舌、舌脈異常者;血粘度偏高者。上二項中見一項者必使用。

禁忌月經過多血瘀者,有出血傾向舌非青紫色,或舌脈不異常者,一般不用,或僅用3克。目前常用15~30g,量雖大未見出血副反應

劑量。3~30g。常用15~30g。

⑤按語。經藥理實驗得知:川芎小量收縮血管,大量擴張血管;小量收縮子宮、大量擴張子宮。含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性、以及血栓形成,故對血液高粘狀態改善有益。臨牀川芎用至15~30g,效果顯著。

5.3 葛根

①臨牀常用病症。外感風寒、裏已化熱配伍柴胡羌活黃芩石膏等(柴葛解肌湯);熱瀉配伍黃連黃芩等(葛根芩連湯);頸項板滯(多見高血壓頸椎肥大等病):配伍川芎羌活牛膝黃芩、生地等;心腦血管供血不足:配伍川芎地龍丹蔘牛膝黃芪等(自制芎龍湯加減);內耳微循環障礙引起耳鳴配伍川芎黃芪磁石等。

②使用指徵。舌紅津少;青紫舌、舌脈異常;血粘度偏高者。上三項見一項者即可使用。

禁忌舌苔厚膩者一般不用。若黃膩苔確需使用者須配伍蒼朮黃連黃柏等。

劑量。10~30g,常用15~30g。

⑤按語。葛根原有解表生津止瀉傳統功效。但近年來臨牀及藥理研究得知,其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作用肯定。故應有中醫活血功效,是新的進展,應充分發揮。

5.4 蒼朮

①臨牀常用病症。溼阻脾胃:配伍厚撲、陳皮甘草等(平胃散);溼熱配伍黃柏二妙散);舌苔厚黃膩:配伍黃柏黃連牛膝米仁、蔻仁等(自制地妙湯);目糊:配伍枸杞子、潼蒺藜白蒺藜等。

②使用指徵。舌苔膩必用。黃膩配清熱藥,如黃柏黃連;白膩配溫中藥,如草果附子舌紅中裂苔膩配養陰藥,如生地、玄蔘沙蔘舌胖邊有齒印苔膩配補氣藥,如白朮茯苓黃精

禁忌舌紅苔光、或裂紋舌無苔者不用

劑量。10~30g。苔厚膩者必用30g。

⑤按語。蒼朮祛風燥溼健脾等功效卓著,但必以苔膩者爲準。另含大量維生素A、D,對目疾有益。苔膩必兼黃、白、或裂紋舌、齒印舌等,當配伍它法同用。

5.5 枳殼

①臨牀常用病症。脾虛腹脹配伍白朮(積術丸);內臟下垂:配伍黃芪黨蔘升麻柴胡甘草等(自制升墜湯);心血管供血不足:配伍葛根丹蔘川芎等;咳痰無力:配伍桔梗溼阻苔膩:配伍蒼朮厚朴等。

②使用指徵:舌淡胖;全身臟器及組織收縮功能下降。以上二項中有一項者必使用。

禁忌。一般情況均可使用,尚未見任何副反應

劑量。10~30g。指徵中有一項者可用至30g。

⑤按語。經藥理得知,枳殼對胃腸道子宮心血管等平滑肌有較好的收縮作用,故對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腎下垂眼瞼下垂、肝下垂等,包括疲勞過度,消化不力,四肢乏力等,均有較好療效。

6 科研成果

⒈“癌症血液高粘狀態和活血化瘀治療”榮獲1986年全國第一屆中青年學術交流會(腫瘤三等獎。

⒉“癌症患者舌象研究”獲1990年上海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

⒊“癌症患者血瘀證血液變性”獲1991年上海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

⒋“攻補兼施治癌症,中西醫配合有優勢”、“醫學科普作品決不是小文章”、“癌症治療中的新現象--帶癌生成”等5篇榮獲全國中醫學科普獎。

7 醫案

案一、丁×,男58歲,工人。

初診:91年4月23日。68年4月因腦瘤手術,術後放療。90年10月因頸項板滯,頭痛,行走不便等,行CT示:原發竈處有腫瘤殘餘,疑腦瘤復發。舌尖紅中裂,脈弦。治宜補氣活血,補腎養陰

參芪活血沖劑六味地黃丸

複診:1991年10月8日。訴藥後情況好轉,僅覺後枕疼痛,能獨自1人來診。CT複查示:與1年前CT片相比無變化。舌暗紅,苔薄黃,脈強。治宜活血化瘀化痰軟堅。芎龍湯加減。

蛇六穀30g 川芎30g 地龍30g 葛根30g 牛膝30g 蒼朮15g 黃連4.5g 甘草6g

1992年6月30日。天陰則頭脹,以後枕爲甚。舌紅中裂,脈弦。治宜活血化瘀,息風止痛。

蛇六穀30g 川芎30g 地龍15g 葛根30g 天麻6g 鉤藤12g 牛膝30g 細辛3g 白芷10g 甘草3g

1992年10月27日。服芎龍湯加減1年,整體情況進一步好轉,舌紅中裂,脈弦。測血SOD爲79.7oumg。

胡蘿蔔素膠囊,每次1粒,每日2次。

1993年1月5日。服胡蘿蔔素膠囊兩月餘,胃納增加,精神轉振。苔薄白,脈弦。複測血SOD爲86.12umg。

胡蘿蔔素膠囊,每次1粒,每日2次。芎龍合劑,20ml,每日3次。

1993年12月21日。自覺症狀不重,病情穩定。複查CT片示:腫瘤殘餘與1991年10月8日CT片相比,無甚變化。

按:腦瘤用手術切除較難徹底,複發率較高,故腦瘤術後必須再放療及化療。本例1968年雖經手術、放療,但術後22年在原發竈又見覆發,無法再手術,只得求助於中醫中藥。蛇六穀爲化痰軟堅藥,與南星、半夏屬同一科屬,功效類似。經數十年臨牀使用,對頭頸部腫瘤作用較好。芎龍湯對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腦部血容量,擴張腦部血管,有利於增加人體正氣,而改善全身情況。

SOD又稱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劑。現知體內氧自由基過多,會產生一系列不良應激反應,而腫瘤、心腦血管病先天愚型症,衰老等,均與氧自由基增高有關。曾統計癌症56例,非癌疾病74例,共130例,其SOD活力均低於正常人組。對48例癌症使用天然胡蘿蔔素,服藥前SOD均值爲67.08/10.76umg,服藥後上升到72.27/9.80umg,P<0.01,有極顯著差異。本例服用天然胡蘿蔔素膠囊兩個月,同時停用其它中西藥物,SOD亦有所上升,清除體內有害的氧自由基,可能是本例症狀改善,病情穩定,“帶癌生存”3年餘的原因之一。

案二、王××,女,65歲,工人。

初診:1997年5月29日。1994年11月1日因甲狀腺淋巴肉瘤手術,術後化療10次,放療30次。化療期間肝功能異常,經保肝治療好轉;面部帶狀皰疹發病2個半月經治療而愈。目前測血TT332.0,TT465,TSH<0.05,FT37.9,FT414.5,r-T3 0.7。因聲帶麻痹至今仍嘶啞,舌紅中裂,舌脈曲張,脈弦。治宜補氣化瘀,佐以軟堅養陰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白芍各15g 玄蔘12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黃藥子15g 甘草3g

複診:1997年8月7日。目糊,口乾咽痛肛門痛,血壓偏高,舌紅,舌脈曲張,脈弦。治宜清火活血。

龍膽草6g 夏枯草20g 黃連6g 槐花1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白芍各15g 枸杞子10g 甘草6g

1998年5月9日。血壓仍偏高,胸悶口乾。複查肝功能諸指標均正常,肝、膽、脾、腎、胰及後腹膜等B超均正常,胸片見兩肺紋增多,右中上肺微密影(可能系放療所致)。治宜平肝息風,佐以補氣

天麻6g 鉤藤12g 珍珠母30g 牡蠣30g 黃芩10g 夏枯草20g 杜仲10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白芍各10g 枳殼10g 厚朴10g 甘草6g

1998年11月25日。甲狀腺淋巴肉瘤術後4年,病情穩定,時值冬令,改服膏方。

生地熟地各10g 玄蔘10g 麥冬10g 杜仲10g 川續斷10克 狗脊10g 桑寄生10g 牛膝10g 仙靈脾10g 黨蔘10g 黃芪10g 甘草6g 赤芍白芍各10g 川芎15g 葛根15g 丹蔘15g 天麻6g 鉤藤12g 珍珠母30g 牡蠣30g 阿膠10g 龜版膠5g 鱉甲膠5g 熬膏,每晚服一匙。

1999年2月3日。複查血CEA3.7。TT3 1.5,TT4 54.1,H-TSH17.4。TGA57,MCA48。頭暈耳鳴,目糊,血壓偏高。舌紅體胖,舌脈稍粗,脈強。

生地15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黃藥子10g 川芎15g 葛根15g 牛膝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黃芩10g 麻仁10g

按:本例初診時已是手術後二年半,加上化療、放療較爲全面,故測血甲狀腺激素均屬正常,病情穩定。但證候仍不少,故予中藥調理。辨證爲氣陰不足瘀血爲患。故以黨蔘黃芪補氣玄蔘白芍養陰川芎延胡牛膝活血。因有高血壓史,肝陽上亢證明顯,故原法上加龍膽草黃芩天麻鉤藤珍珠母牡蠣等藥,病情穩定證候改善。

案三、葉某某,1936年生,退休工程師。

初診:1995年3月18日。1987年4月28日因左乳腺癌而手術,腋下淋巴結11尺均無轉移,術後未化療、放療。服三苯氧胺二年後停服。日前自感右半身寒冷,右胸痛,無咳嗽,無痰血。胸片見右肺下葉有4.8cm佔位。給予胸部CT片確診。舌紅、舌脈曲張、脈弦。證屬陰虛血瘀。治宜養陰化瘀。

魚腥草30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30g 黃精30g 柴胡10g 黃芩10g 蒲公英30g 杏仁10g 枇杷葉10g 甘草3g

複診:1995年4月20日。經CT片證實右肺下葉佔位而手術,病理爲轉移性腺癌,術後化療,服三苯氧胺中藥原方加減。

1995年11月2日。化療6次已結束。汗多失眠,周圍血白細胞下降,舌紫暗,脈強。宜活血化瘀。並測血免疫功能,LC0.9;NBT0.52%;NK27.2%;C3 1.65;CPM10023.9;GI94.4%。大多屬低值。

川芎30克,地龍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30g

1996年2月27日。胃脘不適,噯氣失眠、舌暗紅、脈細。複測血免疫功能:LC5.44;NBT0.425;NK23.4;C3 1.52CPM10748.5;GI95.7%。相比無變化,仍處低值水平。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天冬30g 黨蔘12g 生地12g 柏子仁10g 麻仁10g 甘草6g

1996年10月28日。CT片複查胸膜轉移竈而行右上肺轉移竈切除。

1996年12月21日。術後恢復尚可。痰多,納差,舌暗紅苔黃膩,舌脈曲張,脈弦。以清熱燥溼活血化瘀

蒼朮30g 黃柏10g 黃連6g 魚腥草30g 杏仁10g 枇杷葉10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天冬30g 甘草3g

1997年9月4日、1997年12月8日、1998年5月13日分別胸片、胸部CT片複查均屬正常。

按:早期癌雖經手術切除,但轉移、復發仍不少見。至今已見術後1至2年內復發者數例,並有2例術後8年後轉移。本例亦系早期乳腺癌術後8年轉移到肺部的。爲何早期癌術後亦會轉移呢?理由有三:早期癌儘管手術切除了原發竈,淋巴結雖無癌細胞,但血液中,淋巴液中必有殘餘的癌細胞,因此必須以化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特別須中醫中藥治療。本例8年前早期乳腺癌手術後,僅服三苯氧胺2年,未經任何治療;癌症發生和發展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雖然手術切除了原發竈,但其免疫功能紊亂仍須積極調整,而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均擅長於此,特別中醫扶正補益法能調整癌症免疫功能紊亂已獲得公認。本例8年中未堅持服用中藥實爲可惜。從1995年11月2日檢測免疫功能亦均屬低值,經活血化瘀的芎龍湯,三個月後亦無提高。以至離1995年4月20日後一年半的1996年10月28日又行肺轉移竈第二次手術,可以佐證;早期癌經手術後休息較短,大多一年之內即恢復工作進入患病前的工作節秦。如不堅持中藥調理,本已虛弱的正氣經手術創傷後,未及復原又超負荷工作與生活,導致體內正氣無法與殘餘癌細胞相抗衡而轉移與復發。因此,早期癌即使手術後,仍須化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綜合治療。特別中醫中藥須堅持服用2~3年。本例自第2次肺手術後(1996年10月28日)一直堅持中醫調理已2年餘,願本例免受再轉移之苦。

案四、××,女,30歲,會計。

初診:1982年7月27日。1982年5月自摸左乳房有一腫塊,經活檢浸潤癌。6月26日行左乳癌根治術,病理爲腺癌腋下淋巴結陽性,均未見癌細胞。術後化療已6次。舌尖紅、苔薄,脈弦細,先予扶正爲治,地黃湯主之。

生地30g 明黨蔘30g 黃精30g 黃芪15g 扁豆30g

複診:1982年12月28日。藥後尚好,化療已結束。查血粘度:除全血粘度4.64及血漿粘度1.11偏高外,餘4項均正常。周圍血白細胞3450,淋巴細胞18%,血小板數8萬6千,稍偏低,仍以地黃湯扶正。胸片肺門處似小結節

1983年3月1日。病情穩定全血粘度3.62,血漿粘度1.04,均達正常範圍。周圍血白細胞4000,淋巴細胞24%,血小板數9萬9千,均上升到正常範圍。肺分層片無異常。

1984年2月14日。無甚不適,但閉經5月。舌尖紅,脈弦。無懷孕指徵。改以活血調經,芎龍湯加減。

川芎30g 地龍15g 延胡索30g 當歸12g 丹蔘30g 益母草30g 香附12g

1984年2月28日。月經已來,但量少。右乳有多個小結節,約0.4×0.8cm,活動,邊界清楚,無壓痛。胸悶咳嗽舌紅,苔膩,脈弦。

川芎30g 地龍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益母草30g 瓜蔞6g 薤白6g 枳殼6g 桔梗3g 甘草3g

1985年4月16日。左乳癌術後已3年餘。查血粘度,周圍血象、CEA等均正常,胸透(一)。血漿皮質醇14.1ug%(15~25ug%爲正常值)稍偏低。要求成藥。

複方胎盤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丹蔘片,每次4片,每日3次。腫節風片,每次3片,每日3次。

1985年10月22日。懷孕6個月,自覺良好。周圍血象均正常。仍以成藥。肝B超瀰漫性病變,驗血均屬正常。

人蔘健脾丸,每次12g,每日三次,六味地黃丸,每次12g,每日三次。

1986年2月25日。1月18日生一女兒,重2900g。查血粘度、周圍血象、免疫球蛋白血漿皮質醇均屬正常。

丹蔘片,每次4片,每日三次。六味地黃丸,每次12g,每日三次。

1990年8月28日。右乳結節切除後,病理爲小葉增生。

1999年2月23日。一般情況可,女兒已14歲很健康。

按:新婚不久的少婦,忽患乳腺癌,對她本人及其家屬打擊極大。可喜治療及時,尚屬早期,手術後進行小劑量化療同時已服中藥。本例愛人是獨生子,且“幾房合一子”求嗣心切,在堅持服用中藥3年半後,根據檢查結果,同意生育,結果順利產下一女,母女平安,之後14年母女均較健康。另有一例20歲患早期乳腺癌經中藥治療10年後結婚,亦順利生育一女;一例早期腸癌患者,已有一子,經手術後服中藥5年,又生一女兒。但有一例中期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結轉移,雖經手術、化療,但病情反反覆覆,30歲時結婚,未聽醫生勸告,即育一子,結果產後癌症轉移、惡化而亡。可見癌症患者生育間是雖非“禁區”,但是即使早期癌症患者,必須在積極治療後,病情穩定3~5年後纔可考慮。當然,癌症女患者產後不要哺乳,這恐已被人們所接受。

本例手術後即行化療確十分必要。以往對周圍淋巴結未見轉移的早期一般術後不作化療,但仍見個別術後1~2年間轉移、復發,其原因是淋巴系統雖未見癌細胞轉移,但血液循環系統必存癌細胞,如血液高粘則易形成癌栓且引起遠處轉移。因此,早期癌症術後行預防性化療是預防殘餘癌細胞轉移、復發的必要治療手段,這一思路已被越來越多的醫生所接受與採用。

當然,手術創傷,化療的毒副反應使不少癌症患者痛苦不堪,特別個別癌症患者化療常半途而廢。化療又必須,反應又太大,如何辦?同時服用中藥,發揮中醫調整陰陽扶正祛邪藥物衆多的優勢,不但可減輕癌症患者的痛苦,而且堅持完成化療的療程。同樣,中醫中藥可減少放化療毒副反應,且見增效作用,被越來越多的西醫同道所採納與接受。本例術後周圍血象偏低,血粘度6項中有2項偏高,經養陰補氣地黃湯治療後得以改善(1982年12月28日1983年3月1日)。後出現閉經5月,改以活血化瘀的芎龍湯加減,半月後月經即臨。懷孕前夕經檢查,除血漿皮質醇偏低外,均屬正常,因要求成藥,故給複方胎盤片,得知懷孕後改以人蔘健脾丸六味地黃丸,以健脾補腎衛護胎氣腎氣。當然懷孕時內分泌系統的調動,故在產後20余天檢查血象:周圍血象、血粘度、免疫球蛋白血漿皮質醇等均屬正常,順利產下一女兒。

癌症患者最怕轉移。本例右乳小結節肺門結節、肝瀰漫性病變等均使人擔憂乳內、肺、肝等轉移,但進一步檢查均排除。充分發揮西醫客觀檢查的優勢是癌症中西醫結合的重要內容。

案五、王××,1920年生,退休醫生

初診:1993年2月6日。咳血胸痛,痰不多易感冒皮膚癢,失眠,便幹。舌紅體胖,苔薄膩、中裂,舌脈稍曲張,脈弦,攝胸片,胸部CT。證屬氣陰不足熱邪挾瘀。治宜養陰補氣、清熱化瘀。

魚腥草30g 生地30g 黃精30g 黃芪15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黃柏10g 山梔10g 大黃6g 甘草6g

複診:1993年3月10日。CT證實右肺中葉2.5cm佔位,行手術切除,病理爲腺癌

1993年6月1日。術後2周即開始恢復服中藥乏力頭面皮膚癢,舌紅、舌脈曲張,脈弦,治宜養陰補氣,活血祛風

南沙蔘北沙蔘各30g 天冬麥冬各30g 黃精15g 黃芪12g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魚腥草30g 防風10g 蟬衣3g

1993年8月7日。大便乾結,傷口痛,微咳有痰,舌紅苔薄,脈弦。治宜養陰補氣,活血通便

南沙蔘北沙蔘各30g 黃精15g 女貞子15g 當歸12g 黃芪12g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魚腥草30g 大黃6g 麻仁10g 枳實10g

1994年2月17日。偏左頭痛目赤,右肩及兩膝關疼痛,怕冷,舌紅尖尤甚,舌脈曲張已不明顯,脈弦。治宜養陰補氣,養血祛風

當歸10g 生地12g 白朮白芍各12g 黨蔘12g 黃芪12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克,羌活獨活各10g 魚腥草30g

1994年10月23日。1994年3月8日術後一年複查胸部CT片屬正常。胃脹不適、噯氣泛酸腰痛舌紅、脈弦。治宜養陰補氣和胃止酸。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黨蔘12g 黃芪12g 白朮白芍各15g 甘草6g 黃連6g 吳茱萸6g 香附10g 狗脊12g 魚腥草30g

1995年4月30日。1995年3月12日術後2年,複查胸部X線平片屬正常。乏力尿頻,尿檢有白細胞舌紅,脈弦。治宜補氣利尿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殼12g 大黃6克,山梔10g 石葦12g 冬葵子10g 牛膝10g 魚腥草30g

1997年3月25日。肺癌術後4年,胸片複查正常。肝、膽、胰B超:膽囊有泥沙樣結石。治宜養陰補氣,利膽排石。

生地20g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鬱金10g 黃芩10g 大黃6g 黃柏10g 金錢草30g 海金砂30g

1997年11月11日。近8個月因少服油膩,堅持服用中藥,複查B超,膽囊結石已消失。

1999年1月2日。肺癌術後近6年,納可眠安,每日上午外出訪友,或去公園不覺疲勞。仍堅持隔日服用一劑中藥

按:本病例肺癌手術後,因病理診斷爲腺癌對化藥物敏感,故堅持中藥治療近6年,效果良好。中醫獨特的理論體系是重視整體觀,強調辯證觀。本例近6年來的中醫治療得到充分體現。本例手術後分析正氣爲氣陰不足是其基本證型,而其標爲瘀熱證(1993年2月6日)、風邪證(1993年6月1日)、胃火上炎證(1994年10月23日)、膀胱溼熱證(1995年4月30日)、膽溼熱證(1997年3月25日)等侵襲,均經辨證加減而愈。古訓有“證不變效方不變,證變治亦變”之說,是辨證論治的形象,明確闡釋。因此在癌症中“一病一方”、“一病一法”是不符合中醫辨證觀的原則,其療效亦是可想而知的。

案六、沈某某,女,1914年生,工人。

初診:1987年3月24日。咳嗽胸痛、無痰、無咯血。經胸片、分層片及胸部CT片證實:於第三肋水平有約3×4釐米塊影,邊界毛糙,伴有分葉,擬診右上肺周圍型肺癌舌紅、體胖、苔薄白,舌脈曲張,脈弦。證屬氣陰不足,兼見血瘀。治宜補氣養陰、活血。以地黃湯合芎龍湯(自擬)加減。

生地30g 黃精30g 明黨蔘30g 黃芪15g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複診:1988年5月31日。胸片示:右肺門外方見圓形緻密陰影,直徑約2釐米大小,右肺門陰影增大,左下肺小片緻密影,肋膈角失銳,右膈如常。謂右肺癌,縱膈轉移可能。

生地30g 黃精30g 明黨蔘30g 天冬麥冬各30g 黃芪15g 魚腥草30g 杏仁10克 瓜蔞皮12g 枇杷葉10g

1989年3月8日。病程已二年,病情穩定,並在居住地居委會整日協肋工作。胸片與1988年5月17日片相似

1993年9月11日。自覺情況尚佳,胸片示:右肺中野見3.5×3釐米圓形塊影,右下肺小片狀模糊影,餘肺野清晰。謂右肺癌、右下肺感染。胸部CT報告:3×2釐米塊影,謂右肺癌

按:患者因高齡、體弱,無法通過手術獲取病理診斷,但通過多次胸部X片、CT片,臨牀診斷右肺癌可成立。因不願化療與放療,故單純以中醫中藥治療,從1987年3月24日到1993年9月,患者“帶癌生存”達6年半,生存質量亦不低,可以肯定中醫中藥的療效。臨牀中晚期癌症患者,以及癌症轉移、復發的病例,經較長時期中醫中藥治療,而出現“帶癌生存”現象越來越多,這是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中的新現象。

本例中醫辨證清晰,正虛爲氣陰不足邪氣僅見血瘀,無溼痰肺熱,故以地黃湯補氣養陰,芎龍湯活血化瘀。經研究:地黃湯可提高癌症患者體外淋巴細胞轉化率,即提高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芎龍湯一可降低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太(從而防止其轉移),二可提高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三可見到反細胞突變作用。爲本例使用中醫中藥取得療效找到科學依據。

案七、周××,男,72歲,工人。

初診:1997年6月23日。害胸痛咳嗽數週未愈,胸片示左肺上葉佔位,直徑約4釐米。建議先手術治療。

複診:1997年8月14日。1997年7月7日手術,術中所見:左肺上葉緊貼肺門處,4×4×3釐米腫塊,質硬。肺下葉支氣管近端亦可捫及2×1×1cm腫塊,因下葉肺內腫瘤轉移可能,不適於作肺上葉切除術、支氣管成形及全肺切除術,故腫塊未切除。術後月餘,氣急,胸痛舌紅中裂,舌脈曲張,脈弦。將放療。治宜養陰補氣,化瘀活血。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黃精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生地、熟地各15g 魚腥草30g 桔梗6g 甘草6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白茅根10g

1997年10月23日。放療後乏力,胃不適,咳嗽痰中有血絲,舌暗紅。體胖,脈弦,仍守原法。

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生地15g 玄蔘12g 黃精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白芍各15g 葛根30g 牛膝15g 茜草10g 白茅根15g

1998年2月5日。易感冒,半夜胃嘈,咽痛舌紅中裂,脈弦。治宜養陰補氣爲主。地黃湯加味。

生地15g 明黨蔘15g 黃精15g 黃芪15g 扁豆15g 魚腥草30g 黃連6g 蒲公英30g 牛膝15g 桔梗6g 甘草6g

1998年9月22日。胸部CT複查示:左肺上腫塊5cm,且左肺內多發性轉移。左胸痛咳嗽咯血舌紅、脈弦。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黃精15g 明黨蔘15g 黨蔘15g 魚腥草30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枳殼15g 桔梗6g 前胡10g 枇杷葉10g 甘草6g

1999年3月4日,胸部CT複查示:與1998年9月22日CT片相似。仍守原法。

按:本例初診時胸片顯見佔位,故建議爭取手術切除,但剖胸探查無法切除。術後雖用放療,但療效不佳,只能使用中藥。服中藥19個月,證候雖有所改善,體重亦有所增加,能單獨一人二週來一次門診,生存質量有所提高,但CT片複查肺部腫塊並未縮小,生存期延長,是典型“帶癌生存”。

案八、談××,女,56歲,工人。

初診:1997年4月7日。咳嗽,氣急,痰稠難咯,乏力胸痛。胸片示:右肺中葉有2×3釐米、2×2釐米佔位,左肺下葉有2×2釐米2只佔位。經胸部CT片證實。經過胸外科會診無法手術,放療與化療療效亦難理想。舌暗紅,體胖,舌脈曲張,脈弦。證屬氣虛血瘀陰虛溼痰。治宜補氣養陰、活血化痰

黨蔘15g 黃芪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黃精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魚腥草30g 桔梗6g 半夏10g 甘草6克。

複診:1997年9月15日。咳減,痰少,氣亦不急,唯關節遊走性疼痛大便乾結。舌紅,苔白膩,脈弦。仍以補氣養陰,活絡通便。

黨蔘15克,黃芪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黃精15g 魚腥草30g 葛根30g 牛膝15g 杜仲10g 桂枝3g 秦艽10g 大黃6g 甘草6g

1998年1月5日。無咳、痰少,關節亦不痛,唯大便難口乾舌紅,脈弦。治宜補氣養陰,清火通便

黨蔘15g 黃芪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葛根30g 牛膝10g 生地15g 知母10g 黃柏10g 大黃5g 枳實10g 甘草3g

1998年7月18日。1998年6月26日複查胸片示:左肺下葉2×2釐米佔位2枚依然,右肺中葉僅存2×3cm佔位,原2×2cm佔位消失。近來咽癢,咳嗽,有痰,舌紅,苔少,脈弦。治仍補氣養陰利咽化痰

黨蔘15g 黃芪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黃精15g 葛根15g 丹蔘15g 魚腥草30g 杏仁10g 桔梗6g 枇杷葉10g 甘草6g

1998年12月14日。咳嗽依然,無痰,偶而有痰。夾有血絲,舌紅,脈弦。治宜補氣養陰止咳止血

黃精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葛根15g 牛膝15g 魚腥草30g 川貝6g 百合10g 前胡10g 桔梗6g 甘草6g 白茅根15g 茜草10g

1999年3月15日。1999年3月3日複查胸片示:左肺下葉2枚佔位、右肺中葉一枚佔位大小與1998年6月26日胸片相似咳嗽已無,唯目糊腰痠舌紅,脈弦。治宜補氣養陰,滋肝育腎。

黨蔘10g 黃芪10g 黃精15g 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生地、熟地各10g 枸杞子10g 杜仲10g 魚腥草30g 知母10g 桔梗6g 甘草6g

按:本例經胸片及CT診斷,右肺中葉佔位兩處,左肺下葉佔位兩處,已屬晚期,手術、放療與化療均無法進行,只得以中醫中藥治療,治療至今已近二年,經胸片複查:左肺下葉兩處佔位依然存在,大小無變化,右肺中葉僅存一處,另一處未見,僅存一處大小亦無變化,可謂典型的“帶癌生存”。晚期肺癌生存兩年可謂生存期大大延長,其主訴症狀,即胸痛咳嗽,厚粘痰等基本消失,體力與精神亦大爲改善,故生存質量大有提高。兩肺4次佔位雖然消失一處,但餘下3次大小均無變化,堅持中藥治療整整二年,應該認爲中藥直接作用癌細胞並非其長處,而扶正祛邪陰陽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纔是中醫中藥的伏勢。

案九、陶××,女,62歲,工人。

初診:1988年8月2日。1988年3月14日因胃痛,黑糞,大便隱血(++++),作胃鋇餐攝片及胃鏡檢查,擬診胃底癌。於1988年4月23日剖腹探查:術中所見腫瘤已不參切除,故作胃造瘻姑息手術。病理診斷:胃底低分化腺癌胃癌術後食之仍梗。舌苔膩,舌脈曲張,脈弦。證屬血瘀溼阻,治宜活血化溼

川芎30g 地龍15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蒼朮15g 黃柏10g 蒲公英30g 石打穿30g 甘草3g

複診:1988年8月23日。服藥22貼,精神好轉,能食粥。上方出入。

上方去蒼朮黃柏。加三棱15g 莪術15g 鱉甲12克。

1988年12月19日。胃脘疼痛較劇,泛惡涎沫。痰溼血瘀膠結。治宜化痰溼,止疼痛

半夏15g 生南星15g 生川烏草烏各15g 香附15g 延胡索30g 制乳香沒藥各10g 赤芍白芍各30g 甘草6g

1989年1月31日。胃脘疼痛仍劇,且有定處,餘症均減。改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川芎30g 地龍15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大黃10g 赤芍白芍各15g 生蒲黃10g 川楝子10g 厚朴10g 甘草3克。

1989年6月24日。黑糞一週胃脘疼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溼熱瘀交阻,且損正氣,治宜祛邪扶正

蒼朮15g 黃柏10g 黃連3g 山梔10g 大黃6g 延胡索15g 香附10g 牛膝15g 黨蔘10g 白朮10g 甘草6g

1990年2月26日。食水則嘔,腹水較甚,無黃疸。舌暗紅,脈弦。治宜活血化瘀補氣利水。

川芎30g 延胡索30g 牛膝 30g 鱉甲12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黃芪12g 黃精15g 防己10g 半邊蓮30g 蟲荀15g 葫蘆30g 車前子10克。

1990年10月1日。食之不吐,腫稍退。造瘻口液體滲出便血已有兩週。舌淡紅,苔薄,脈細。治宜補氣止血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10g 黃精30g 石打穿15g 蒲公英30g 牛膝30g 厚朴10g 枳殼10g 豬苓茯苓各10克,二醜10g 甘草3g 側柏葉10g 槐花10克。

1990年10月28日。便血雖止,但食之又吐,造瘻管口處已阻塞。脘腹疼痛較劇,於晨3時30分去世。

按:晚期癌症患者經手術剖腹探查,行姑息手術不在少數。術後雖可進行化療或放療,究以弊大於利,故大多服中藥治療。剖腹探查後堅持服中藥,存活兩年半,雖延長了生命,減輕了病痛,但終以腫塊增大導致惡液質而與世長辭。

目前中藥治癌若不經成分提取,僅取生藥飲法10g、30g,甚至500g,對癌細胞難有直接殺傷作用。有人把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白茱萸、龍葵清熱解毒藥稱爲“抗癌藥”,這是無科學依據的,當然清熱解毒中藥用於癌症合併感染確有改善炎症效果,但對腫塊縮小作用不大。體外對癌細胞抑制作用以毒攻毒類,如砒、砷等植物藥,蟾酥斑蝥等動物藥,倒有一定作用,但由於均有一定毒性,故內服限制大量,長期使用。蛇六穀、半夏、南星、黃藥子等化瘀較堅藥,個別藥物體外對癌細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臨牀研究還不多。活血化瘀中藥扶正補益中藥近30年來研究頗多,前者對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確有改善作用,後者對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亂亦有調整作用,但亦必須依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應用才能取效。以上中醫治癌五大法,加上化溼、利水、瀉下、理氣、止痛、止血等類藥物,是通過調整陰陽扶正祛邪思想指導下來治療癌症。特別與手術、化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相結合,使廣大癌症患者在攻補結合的綜合治療中,延長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質量。本例亦說明單靠中藥雖能對晚期癌症的嚴重併發症--發熱疼痛腹水出血等症候有所減輕,但腫塊存在並逐漸增大,以致邪盛正虛導致生命的消失。當然中藥數量衆多,只要堅持實踐,不斷探索,特別發揮中西醫各自長處,有機結合,中晚期癌症患者“帶癌生存”會越來越多。

案十、朱××,男,71歲,研究員

初診:1998年10月3日。因肉眼血尿而行膀胱鏡擬診爲膀胱癌,於1997年10月28日手術切除,病理爲乳頭狀移行細胞癌Ⅰ-Ⅱ級。術後化療灌注26次。胃脹,忽冷忽熱,夜尿多。舌暗紅,舌脈曲張,脈弦。治宜養陰和胃,清熱活血。

生地30g 玄蔘12g 白朮白芍各15g 甘草6g 厚朴10g 枳殼15g 黃連6g 黃柏10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益母草15g 澤瀉各15g

複診:1998年10月2日。膀胱鏡複查示:膀胱內有直徑約3釐米結石2枚,數枚鹽結晶。服藥後呃逆減少,原有萎縮胃炎史。舌暗紅,舌脈曲張,脈強。仍守原法,佐以排石。

生地30g 玄蔘12g 麥冬10g 厚朴10g 枳殼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益母草15g 澤瀉各15g 金錢草15g 海金砂15g 甘草6g

1999年3月13日。膀胱鏡複查示:未見結石。

按:膀胱癌手術後化療灌注1年,膀胱內有3釐米大小的結石2枚,其成因令人不解。5個月後兩枚不可能從尿路排出的大結石竟亦消失,令人驚奇。詢問負責檢查的泌尿科專家,兩次膀胱檢查均無誤。若確有兩枚3釐米大結石,且不論其成因,對突然消失作一探討:從尿道口直徑僅1cm,排兩枚3釐米大小的結石是無法直接排出的,只有通過碎石、溶石後,體積小於1釐米,纔可能排出體外。服用中藥初診時完全依辨證論治原則處方養陰和胃、清熱活血,3周後膀胱鏡示有結石,在原法基礎上佐以金錢草海金砂排石。金錢草海金砂治療膽結石及尿路結石已人所周知,唯其排石、碎石、溶石的機理尚不清,但其臨牀療效已被認可,在養陰理氣、活血的綜合作用下,結石得以消失,當然,膀胱灌注化療藥物生理鹽水亦起到促進排石輔助作用。進一步研究中藥對結石的作用是很有意義的。

案十一、魏××,男,72歲,一級演員

初診:1998年6月16日。1998年4月28日驗血PSA<258(正常值<4),F-PSA156(正常值0.3~0.5)PAD14.7(正常值(3),疑前列腺癌。1998年5月6日行放射性核素骨顯像示:全身多處骨放射性異常增高區,尤以頸、胸、腰椎、骨盆,右膝關節等處明顯。1998年5月22日入院行前列腺穿刺術,病理證實爲腺癌,分化中等,再行雙側睾丸節除術。1998年6月11日驗血PSA下降至5.25,接近正常,F-PSA0.125,PAD1.9,均達正常範圍。術後乏力失眠大便乾結,舌暗紅,體胖,舌脈曲張,脈弦細。證屬氣虛血瘀,方以芎龍湯加減。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益母草30g 澤蘭澤瀉各30g 當歸10g 黨蔘15g 黃芪15g 大黃9g 夜交藤15g 合歡皮10g 甘草6g

複診:1998年12月4日。藥後尚好,唯夜半口乾舌紅,苔少,脈弦。治宜補氣活血,養陰生津

黨蔘15g 黃芪15g 生地、熟地各15g 玄蔘10g 麥冬10g 石斛10g 當歸10g 益母草15g 澤蘭15g 澤瀉15g 甘草6g

1999年2月10日。複查放射性核素骨顯像示:頸、胸、腰椎、骨盆、右膝關節等處放射性異常增高區,與1998年5月6日相比有好轉。

1999年3月2日。餘無所苦,僅咳嗽。舌暗紅,體胖,脈弦。仍以活血、補氣養陰止咳爲治。

益母草15g 澤蘭澤瀉各15g 當歸10g 蛇牀子10g 黨蔘10g 黃芪10g 赤芍白芍各10g 生地10g 杏仁10g 枳殼10g 厚朴10g 甘草6g

按:從驗血疑診前列腺癌,又穿刺得到病理證實,特別骨同位素掃描又知骨已轉移,診斷明確。行雙側睾丸切除術後,血象亦大有好轉。雖然文獻有切除原發竈,轉移竈有所改善,但本例骨轉移恐亦有中藥療效的體現。術後舌暗紅、舌脈曲張、血瘀證存在,故以活血化瘀的芎龍湯加減治療。證候改善明顯。鑑於前列腺癌常與雄激素過多有關,故選用具雌激素作用益母草澤蘭當歸蛇牀子等藥爲君,以達陰陽平衡之目的。臨牀用於前列腺腫大、增生等數例,小便排泄障礙改善極其明顯。可見選用中藥既要求對證、理法方藥要一致,但又考慮其藥理功能,對提高臨牀療效極有好處。本例雖切除多生雄激素睾丸,但腎上腺亦能產生雄激素,故以上用藥思路應該是合適的。

案十二、孫××,女,52歲,科技人員

初診:1994年7月19日。1986年因左卵巢乳頭狀粘液性囊腺瘤手術,術後化療六個療程,近兩年雙乳小葉增生。時有雙側乳房脹痛,檢血:AFP<20,CEA6.6,CA5019,CA15-3 345ur<l,CA12-5 64ur/L。舌紅,體胖,脈細。試服自創方地冬合劑

地冬合劑20ml,一日三次。

複診:1995年4月11日。藥後乳腺偶而疼痛體檢左乳輕度結節感,未及腫塊。復血檢:CA50<5,CA15-3 7.0,CA12-5 9.1ur/L,均在正常範圍。仍服地冬合劑

按:乳腺癌系多因素疾病,爲激素依賴的腫瘤之一,文獻報導糖蛋白CA15-3,CA12-5,CA50與乳腺癌有明顯相關性。CA15-3爲高分子糖蛋白,是乳腺癌的標誌物之一; CA12-5是一類不均一的高分子糖蛋白,此抗原在上皮卵巢癌及患此種腫瘤的婦女血清中找到,雖對卵巢癌特異性較高,但進一步發現不少非卵巢癌惡性腫瘤也見上升,曾對17例乳腺癌患者測血CA15-3、CA12-5,其均數均遠遠高於正常對照組,經地冬合劑治療6個月後,其CA15-3、CA12-5均有所下降,特別CA15-3降至正常範圍。說明地冬合劑確爲乳腺癌術後防止轉移、復發的有效方藥。本例卵巢腺瘤術後雖已8年,但檢測CA12-5,CA15-3,CA50等糖蛋白仍處於高值範疇,雖原發竈尚無發現復發徵象,但雙乳腺小葉增生就不足爲奇,因卵巢與乳腺同爲性腺器官之一。故服地冬合劑後CA12-5,CA15-3,CA50等糖蛋白均有所下降,並均達正常範圍,這對本例防止卵巢腺瘤復發,控制乳腺小葉增生顯然有積極意義。

案十三、陳××,男,70歲,幹部

初診:1997年2月15日。半年前因胸痛,無外傷,二次發生肋骨骨折。經同位素骨掃描發現:肋骨多發性病竈,胸骨坐骨恥骨、兩側股骨也有病竈。周圍血IgG正常IgA、IgM偏低,但免疫電脈示IgG單株峯G1亞型,K輕鏈。骨髓穿刺報告:符合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象。尿本週氏蛋白ELISA法K陽性。以馬法及強的松治療,一月後骨痛減少,胸片無新的骨折部位。周圍血白細胞8000至390間流動。除胸悶外,餘無所苦,舌紅體胖,邊有齒印,舌脈曲張,脈弦。證屬氣陰不足瘀血阻滯。治宜補氣滋腎、活血化瘀

生地30g 知母12g 甘草6g 骨碎補30g 透骨草15g 杜仲12g 黨蔘15g 黃芪15g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複診:1997年3月29日。經化療與中藥, 單株峯已消失,但IgG、IgA、IgM仍偏低。暫停化療改用INF治療。仍用中藥,上方出入。

生地30g 黃精15g 明黨蔘15g 黃芪15g 杜仲10g 透骨草15g 骨碎補3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15g

1997年10月13日。複查免疫電泳,無單株峯出現,但IgA、IgM仍偏低,IgG正常,化療已停半年。肋骨片爲陳舊性骨折,無新病竈。加用干擾素治療,續服中藥,上方出入。

生地30g 黃精15g 玄蔘12g 麥冬12g 黨蔘15g 黃芪15g 當歸10g 杜仲10g 牛膝15g 枳殼15g

1998年2月14日。複查免疫電泳,仍無單株峯出現,IgG、IgA均恢復正常、IgM偏低。仍用干擾素合併中藥

生地30g 扁豆30g 黃精30g 黃芪15g 明黨蔘15g 黨蔘15g 白朮芍各15g 當歸10g 葛根15g 牛膝15g 陳皮6g 甘草6g

1998年4月4日。用干擾素治療近5月,有發熱、神萎、周身不適等反應。因外傷肩胛及右胸鎖關節處腫痛,攝片病理性骨折舌紅體胖,舌脈曲張,脈弦。仍以補腎壯骨爲治。

生地、熟地各15g 杜仲10g 續斷12g 狗脊12g 骨碎補15g 透骨草30g 補骨脂10g 牛膝15g 丹蔘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1998年9月26日。昨日自覺胸骨柄部位隆起、疼痛、且有壓痛。攝片示:溶骨性病變。免疫電泳未見單株峯,IgG、IgA均正常,IgM仍偏低。仍以補氣滋腎,強筋壯骨爲治。強的松10毫克,一日3次,服7天。

生地、熟地各15g 明黨蔘15g 黃精15g 黨蔘15g 骨碎補15g 透骨草15g 雞骨草15、補骨脂10g 知母10g 甘草6g 葛根15g 龍骨30g 牡蠣30g

1999年3月25日。藥後病穩定舌紅,體胖,邊有齒印,脈弦。仍以補腎強骨,補氣活血。

生地10g 山茱萸肉10g 山藥15g 骨碎補10g 透骨草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當歸10g 益母草15g 澤蘭瀉各15g 甘草6g

按:容易全身性多發性骨折多發性骨髓瘤的主症之一。本例經檢血和骨髓穿刺均證實爲多發性骨髓瘤,雖以化療和強的松治療,但同時服用中藥,其副反應極小,且病情穩定,體現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中醫辨證本例脾腎兩虛,兼有瘀血,以此治療兩年餘,效果顯著。

案十四、張×,女,45歲,職員

初診:1997年6月3日。甲狀腺B超示:甲狀腺兩葉瀰漫性病變,同位素示:左葉涼結節。因不願手術,先予中藥保守治療。怕熱,大便乾結,舌暗紅,邊有齒印,脈弦細。治宜養陰清火,健脾化溼

生地20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黃柏10g 萊菔子30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10g 山藥30g 茯苓15g 防己10g

複診:1997年9月2日。腰痠腳腫舌紅,邊有齒印,脈弦。甲狀腺B超示:多發性小結節。仍以雙補脾腎,佐以清火利水。

生地、熟地各20g 山茱萸肉10g 山藥15g 補骨脂10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15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防己10g 澤瀉15g

1998年6月21日。複查甲狀腺B超示:多發性小結節同位素示:正常。檢血T3、T4、TSH、MCA、TGA,血粘度、血糖、血脂等均正常。面浮肢腫,尿少餘無所苦。舌暗紅,體胖,邊有齒印,脈弦。仍守原法。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川芎15g 葛根15g 黨蔘15g 黃芪15g 白朮15g 茯苓15g 防風防已各10g 葶藶子10g 澤瀉15g 車前子10g 大刺10g

按:甲狀腺結節單個,無論是癌症、或是腺瘤,均以手術爲最佳方案。當然單個腺瘤同位素檢查,有熱結節、溫結節、涼結節、冷結節之分,其中冷結節有惡變可能,故熱、溫、涼等結節有暫不手術而隨訪觀察之可能,定期複查其變化再定治療方案;不少甲狀腺病者系兩葉多發性結節,切除一個最大的結節仍遺留其餘結節的治療問題。因此暫不手術或不能手術爲中醫中藥治療多發性結節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本例兩葉多發性小結節,雖在同位素示涼結節,但可暫不手術,服用中藥年餘,涼結節消失,多發性小結節雖存在,甲狀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範圍,故中藥療效肯定。本例以養陰補氣、清火爲主法,生地、熟地、黨蔘黃芪知母夏枯草萊菔子等爲主藥,而依證加減。生地、知母或調節下丘腦垂體甲狀腺激素分泌,萊菔子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爲本例治療有效找到了其藥理依據。

案十五、王××,女,61歲,幹部

初診:1996年8月29日。1996年7月31日因右乳腫塊行手術切除,病理爲右乳腺瘤,伴大汗腺化生,小區上皮輕一中度不典型增生。1975年患腮腺混合瘤,1980年左前臂血管瘤。母親患子宮頸癌,姐姐患胃癌肺癌。術後乏力頭痛。舌暗紅,體胖,舌苔白膩,舌脈曲張,脈弦。予地冬合劑加味治之。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黃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延胡索10g 牛膝15g 黨蔘15g 黃連6g 枳殼10g 甘草6g

複診:1996年9月5日。藥後尚好,唯夜尿較多。舌紅,體胖,舌脈曲張,脈弦。仍守原法。

上方去枳殼,加菟絲子10g。

1997年4月3日。乳腺B超示:左乳暈下見數枚2釐米強光團。左乳鉬靶片示:左側乳暈後區見一侷限性密度增高區,擬診爲左乳腺小葉增生。乏力失眠舌紅,體胖,脈弦。仍以地冬合劑加味。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黃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黃連6g 燈芯2扎、茯神10g 夜交藤10g 合歡皮10g

1997年6月12日。因B超左甲狀腺佔位,故於1997年6月3日行左甲狀腺腫塊切除術,病理爲左甲狀腺濾泡型腺瘤囊性變。術後無不適。舌紅,苔膩,脈弦。治宜養陰補氣,清火燥溼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黃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蒼朮30g 黃柏10g 甘草6g

1997年7月10日。因白帶稀薄量多行婦科檢查子宮B超示:子宮左前壁見一低迴聲區15毫米,擬診子宮小肌瘤可能。舌紅,體胖,苔黃膩,脈弦。治宜清熱燥溼

蒼朮15g 半夏10g 黃柏10g 黃連6g 椿根皮10g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甘草6g

1997年9月18日。白帶減少,大便乾結。舌紅體胖,脈弦。仍以地冬合劑加味。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黃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大黃6g 麻仁10g

1997年12月25日。甲狀腺B超示:左葉上部見術後遺留疤痕組織,左葉中部見兩極低迴聲區5毫米大小。乳腺B超示:左乳暈處有3毫米回聲區。肝B超示:輕度脂肪肝舌紅,體胖,脈弦。仍守原法。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黃藥子30g 大黃6g 生山楂30g 澤瀉15g 首烏12g 甘草6g

1998年6月25日。乳腺B超示:右乳未見佔位病變。甲狀腺B超示:左葉小結節4×3毫米大小失眠齒齦痛。舌紅,體胖,苔黃膩,脈弦。治宜清火燥溼

生地30g 石膏15g 細辛6g 白芷10g 夏枯草20g 萊菔子30g 蒲公英30g 大黃6g 柴胡10g 蒼朮30g 甘草3g

1999年2月4日。乳腺B超示:左乳內側乳暈區有0.7×0.41釐米低迴聲區。甲狀腺B超示:右葉峽部有0.35釐米低迴聲區,左葉內有0.31釐米、0.53釐米低迴聲區,峽部有0.29低迴聲區。

按:本例乳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是名符其實的癌前病變。癌症易感者常見於以下5種情況:有家族遺傳史;有良性腫瘤;有癌前病變;有免疫性疾病;有癌症史。本例竟佔三項,母患子宮頸癌,姐姐患胃癌肺癌;曾患腮腺混合瘤,左前臂血管瘤,左乳小葉增生,左甲狀腺濾泡型腺瘤囊性變,子宮小肌瘤等良性腫瘤;右乳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屬癌前病變。故是典型的癌症易感者。從早預防原則出發,必須加以積極治療,而中藥是最佳選擇。本例自始至終以自擬地冬合劑加味治療,證候改善及自我感覺均佳,但乳腺及甲狀腺B超腫塊未能完全消失,有待方藥進一步摸索。

案十六、林××,女,49歲,工人

初診:1991年6月25日。6年前因子宮肌瘤手術,近日腹部B超示:右側附件見42×40毫米液性暗區,邊緣規則清晰,左側附件見27×24毫米液性暗區,邊緣規則。擬診雙側卵巢囊腫。體胖,乏力腹脹舌胖,質紅,舌脈曲張,脈弦細。治宜補腎活血,健脾利水

生地、熟地各15g 杜仲10g 仙靈脾10g 知母10g 益母草15g 澤蘭瀉各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枳殼15g 厚朴10g 白朮15g 茯苓15g

複診:1991年10月22日。服上方加減4月,複查腹部B超示:右側液性暗區26×24mm,左側液性暗區26×22mm,有所縮小。仍守上法。

1992年1月24日。複查腹部B超示:盆腔、雙側附件均未見異常回聲。

按:卵巢囊腫女科常見病,除巨大者一般不進行手術,而除中藥外適用藥物尚無,故以中藥治療有廣闊前景。本例已行子宮切除術,故於補腎健脾利水法上,加上活血化瘀法,4個月後囊腫有所縮小,7個月後完全消失。

案十七、姜××,女,44歲,工人

初診:1997年3月2日。乙肝史數年,HAA陽性、Hbe陽性、Hbc陽性。半年前GPT、GOT均稍偏高,經藥物治療降至正常。但胃脘作痛、噯氣、多食更甚。脅脹,情緒不佳則重。納差,大便溏薄等,服理氣健脾藥稍有輕減,細詢之,中上腹痛喜按、喜食,腹瀉多在五更。舌紅,體胖邊有齒印,苔黃膩,脈弦細。治宜溫陽健脾、清熱燥溼

附子6g 黨蔘12g 白朮白芍各12g 乾薑6g 甘草6g 扁豆12g 山藥12g 木香6g 黃連6g 黃柏10g 蒼朮15g 柴胡6g

複診:1997年4月10日。腹部CT檢查發現:胰頭腫大,並與鄰近結腸分界不清、粘連,胰管、膽總管未見擴張,可能爲胰腺炎後改變。中上腹疼痛確與飲食、情緒有關。喜熱、喜按,黃膩苔已化,舌紅,脈弦。仍守溫運法

附子6g 乾薑6g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白朮白芍各15g 枳殼15g 補骨脂10g 柴胡10g 延胡索10g

1997年7月19日。大便已成形,但月經未來,舌紅。改以養血調經。方以過期飲加減。

當歸12g 川芎10g 赤芍白芍各12g 生地15g 益母草15g 澤蘭15g 黨蔘12g 延胡索10g 香附10g 甘草6g

1997年8月2日。月經仍未來,下肢毛髮漸粗,面浮出汗舌紅中裂、脈弦。仍守上方出入。

上方去鬱金,加仙靈脾10g 知母10克。

1997年9月13日。上藥服後周月經來臨。但右乳下脹痛,CT示:肝右葉肝內膽管結石可能大。舌紅,苔黃膩,脈弦。肝膽溼熱又顯,故以疏肝利膽爲治。

柴胡10g 鬱金10g 延胡索10g 厚朴10g 金錢草30g 海金砂30g 白朮白芍各15g 竹茹10g 知母10g 牛膝15g 葛根30g 甘草6g

1998年8月22日。脅肋隱痛四肢皮疹,舌紅,苔微黃,脈弦。皮膚科診斷爲丘疹性蕁麻疹犀角地黃湯加味

生地15g 水牛角30g 丹皮10g 赤芍10g 玄蔘12g 蒼朮15g 黃柏10g 大黃6g 麻仁10g 車前子10g 甘草6g

1999年2月20日。腹部CT複查:胰腺大小形態如常,密度尚均勻,胰周圍間隙清晰。肝左右葉比例失調,肝裂寬,脾臟大。舌紅,苔白膩,脈弦。仍以疏肝化瘀。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鬱金10g 延胡索10g 三棱15g 莪術15g 葛根15g 蒼朮15g 黃柏10g 厚朴10g 黨蔘10g

按:本例診斷明確,胰頭腫大,並與鄰近結腸分界不清、粘連。經中藥治療近1年,複查腹部CT,胰頭腫大已消失,胰腺大小形態如常,密度尚均勻,胰周圍間隙清晰。中藥效應肯定。胰腺炎急性發作多與飲食有關,食不慎以至溼阻中焦,鬱而化熱,黃膩苔是其外證清熱化溼是其大法。慢性胰腺炎則示脾氣受損,失其運化,健脾補氣清熱化溼標本兼治則屬基本治法。但本例雖有黃膩苔、脅脹脘痛之實證,但喜按、喜食,五更瀉舌胖邊有齒印,脾腎陽虛證顯見。僅健脾補氣效果不佳是其必然。故以附子理中湯二妙散加減,確見顯效。本例有乙肝史,膽結石,胰腺發炎與之有關。脅脹加重與情緒不佳極有關連,可知肝失疏泄、肝火橫逆,脾胃受困,諸症叢生。1997年7月19日大便已成形,脘痛亦止。但月經未來,此亦屬肝失疏泄影響所致,故改以過期飲加減,特別年近更年期,再加仙靈脾知母,而經臨收功。1997年9月13日因膽結石而肝膽溼熱又顯,則以疏肝利膽爲治而減。1998年8月22日出四肢皮膚丘疹,亦系肝藏血,火旺血擾所致。故改犀角地黃湯加味,亦取得顯效。可見雖是胰腺爲患,但從中醫理論分析,緊抓土虛木亢之環節,扶土抑木以利於胰腺恢復。但1999年2月20日腹部CT示:肝脾腫大。還當擊鼓再進。

案十八、張××,女,62歲,工人

初診:1998年4月5日。胃脘脹痛,且有下墜感,納差,頭暈乏力腰痠。胃鏡示:重度萎縮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幽門螺旋桿菌(一)。證屬中氣不足,治宜升墜湯加味。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殼15g 厚朴10g 葛根15g 黃連6g 蒲公英30g

複診:1998年5月20日。藥後尚好,唯頭暈失眠。上方加減。

上方去葛根,加棗仁6g 合歡皮10g 燈芯3扎。

1998年7月1日。腹脹,苔厚膩。改以燥溼暢中。六妙湯加減。

蒼朮30g 砂仁蔻仁各6g 半夏10g 木香6g 厚朴10g 枳殼15g 黃柏10g 黃連6g 蒲公英30g

1998年7月29日。藥後苔化,舌胖胃脘下墜感好轉。改以補中益氣法。仍守升墜湯主之。

黨蔘15g,黃芪15g,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枳殼15g,木香6g,黃連6g,蒲公英30g

1998年10月25日。複查胃鏡示:中度萎縮胃炎,無腸化生及幽門螺旋桿菌。仍守上方。

按:萎縮胃炎伴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加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爲胃癌前期病變已被公認及重視。本例幽門螺旋桿菌雖爲陰性,但防止其惡變仍極重要。癌症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等三原則已衆所周知。防治癌前病變尤爲早預防中重要課題。本例根據患者諸胃部證候中有下墜感一證,以自擬升陷湯補中益氣,雖中間出現舌苔厚溼阻證,以自擬六妙湯治療,苔化仍以升墜湯治療。半年後複查胃鏡示:原本重度萎縮胃炎有所減輕,成爲中等度。原腸上皮化生已消失。證明中藥的療效,當然治療還需繼續。

案十九、王×,女,50歲,幹部

初診:1998年6月25日。頭暈目花、乏力耳鳴,經腦血流檢查,結論爲供血不足,血液變性12項有8項偏高:全血高切值4.80(正常值3.32~4.17),全血中切值H5.52(4.31~5.12),全血中切值L6.41(5.02~6.13),全血低切值10.82(6.89~8.99),血漿粘度2.05(1.32~1.913),紅細胞最大變形指數3.12(1.0~2.5),紅細胞大聚集指數2.25(2.0~2.2),血沉方程K值137(0~93)。舌暗紅,舌脈曲張異常,脈弦細,證屬氣虛血瘀,治宜活血化瘀,佐以補氣養陰。自創芎龍湯加味。

川芎15g 地龍10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黃芪15g 生地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蒲公英30g 萊菔子30g

複診:1999年1月30日。半年經芎龍湯加味治療,諸症均大有改善,血液變性複查12項中10項均恢復到正常範圍,僅全血高切值4.20,血沉方程K值142等2項仍異常。仍守原法續治。

按:芎龍湯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已較肯定。試用於血液高粘時其它病症同樣有效。此爲異病同治之義。

案二十、梁××,女,51歲,農民

初診:1999年3月19日。月經延期三天,經臨七天仍未淨,量多,色暗紅,有紫塊。以往月經日期正常,經期5天。舌暗紅,體胖,脈弦。治宜養血補氣,化瘀固澀。

當歸10g 川芎6g 赤芍白芍各10g 甘草6g 生地10g 黨蔘10g 黃芪10g 白朮10g 益母草10g 延胡索10g 茜草10g 生蒲黃10g

複診:1999年3月24日。服藥3劑,經量大減,後偶有見紅。仍守原法。

當歸10g 熟地10g 赤芍白芍各10g 川芎6g 黨蔘10g 黃芪10g 白朮10g 茯苓10g 甘草6g 益母草10g 澤蘭10g 枳殼10g

按:本例以往月經日期、色量、經期均正常,但年已近絕經期,故月經紊亂實屬必然。月經紊亂給患者帶來極大恐慌。因經濟困難,處3劑,煎4汁,服6天。辨證正確,效果明顯,複診處方去活血止血茜草生蒲黃,以熟地易生地,增加加強子宮平滑肌收縮的枳殼,又3劑而痊癒

案二十一、葛××,女,49歲,技術員

初診:1987年6月11日。口乾甚,舌紅絳,乾燥,有裂紋,苔光,食幹物難嚥。右腋下淋巴結腫大。目乾澀結膜發炎,兩側腮腺肥大。舌腹二側淋巴結腫塊。驗血GPT<40,TT13.5,ENT22.5,AKP12,血清粘蛋白40.7,血沉32,IgG35.0,IgA7,IgM0.7。擬診乾燥綜合徵。曾服大量養陰補氣藥,效果不顯。改以活血化瘀法。芎龍湯加減。

川芎30g 地龍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三棱30g 石斛30g

複診:1987年10月8日。藥後口乾稍好轉,舌潤、質紅、脈弦。治以活血養陰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生地30g 石斛30g 黃連3g

1988年6月9日。複查血象GPT<40,TT12.5,ENT24.5,血沉29,抗“0<250,IgG31.0,IgA7.75,IgM1.3。化驗稍有好轉,舌紅脈弦。仍守原法。

川芎15g 地龍15g 葛根15g 牛膝15g 石斛15g 花粉15g 玉竹15g 山藥15g

1988年7月7日。右側腮腺化膿性炎症體溫37.8~38.7℃,壓痛明顯,頸部淋巴結腫大壓痛。腮腺造影示慢性腮腺炎改變。左側腮腺區亦捫及淋巴結腫大兩隻,輕度壓痛。大便乾結,舌紅絳,無苔,脈弦。治以養陰清熱

生地30g 玄蔘30g 麥冬30g 川芎30g 葛根30g 銀花10g 黃芩10g 連翹10g 蒲公英15g 板蘭根15g 生甘草3g

1988年7月30日。經抗菌素中藥治療,腮腺腫痛消失,淋巴結亦未捫及。仍改以活血養陰

川芎30g 地龍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柴胡6g 鬱金10g 生地30g 玄蔘15g 麥冬15g 甘草6g

1989年9月9日。堅持服藥至今,病情穩定,無特別不適,舌紅苔潤,脈弦,僅脅隱痛,B超:肝右前小囊腫。驗血:IgG52.0,IgA8.4,IgM1.25,A

川芎30g,地龍15g,葛根30g,延胡索10g,牛膝30g,柴胡10g,鬱金15g,龍膽草6g,赤芍白芍各10g,甘草3g

1999年2月20日。複查IgG24.7,IgA6.01,IgM0.92。脅痛已無,無其它不適,舌紅,脈弦。仍以活血化瘀養陰補氣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生地30g 玄蔘10g 黨蔘15g 黃芪15g 山藥15g 扁豆15g 甘草6g

按:本例診斷乾燥綜合症確定無疑,而口乾甚爲病人主要的痛苦。雖以往曾用大量養陰補氣藥,效果不顯。根據病人免疫球蛋白異常,即體液免疫亢進,試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經過2年餘堅持服藥,取得一定療效,特別主觀症狀口乾及客觀體徵紅絳舌,均有極大改善。而免疫球蛋白G從35.0到31.0到52.0到24.7,有所好轉。儘管病人極其滿意,但IgG還未降正常,還有待努力。

案二十二、錢××,女,47歲,工人

初診:1994年6月16日。因面部皮炎,雙前臂溼疹,手指皮膚腫脹,關節肌肉疼痛。血檢ANA1:640,高滴度RNP抗體(+),診斷爲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已一年。服激素後好轉,現仍每日服強的松20mg。面部紅疹、手部皮損仍較明顯,乏力、面部浮腫舌紅、舌脈曲張、脈弦。治宜養陰清火,涼血化瘀。抗柯片加味。

生地30g 知母10g 甘草6g 赤芍白芍各12g 丹皮6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0g 牛膝30g

複診:1994年7月21日。服藥月餘,諸症好轉,強的松已減至每日15mg。唯舌紅刺痛、脈弦,仍宗上方加減。

生地30g 知母10g 甘草6g 玄蔘12g 黃連3g 黃柏10g 竹葉1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30g 山梔10g

1994年9月10日。強的松已減至每日10mg。仍守上方加減。紅細胞沉降率23,ENA(一)。

1994年11月19日。強的松已減至每日5mg。月經二月未至、舌紅、脈弦。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0g 甘草6g 當歸10g 赤芍白芍各15g 川芎10g 益母草15g 澤蘭15g 葛根30g 黨蔘12g 黃芪12g

1995年7月6日。強的松已減至每日2.5mg。口乾乏力皮膚繃緊,但無皮損,大便暢,舌紅,脈弦。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2g 甘草3g 山茱萸肉10g 山藥15g 牡蠣30g 玄蔘12g 龍膽草6g 黃柏10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30g

1996年6月6日。強的松已減至每日1.25毫克。服西洋參後面部紅疹又顯,舌紅、脈弦。治以養陰清火、涼血

生地30g 知母10g 生甘草3g 黃連6g 黃柏10g 水牛角30g 丹蔘6g 赤芍白芍各15g 紫草10g 牛膝15g 銀花10g 燈芯3扎

1996年10月3日。強的松已全減。唯牙齦腫痛失眠舌紅、脈弦。

生地30g 知母10g 牛膝15g 石膏15g 細辛6g 甘草3g 黃連6g 燈芯3扎 夜交藤12g 黨蔘15g 黃芪15g

按:混合結締組織病是具有類似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病多發性肌炎綜合臨牀特點,血中有高滴度抗RNP抗體,對皮質激素治療良好。但激素長期使用其不良反應亦顯而易見,如本例月經不調牙齒損壞達8只。因此,在服激素一年後開始服用中藥,堅持2年4個月,在保持病情穩定情況下,從每日20毫克強的松逐步抽減成功。本例中藥辨證陰虛火旺,瘀熱交積,故以養陰清火,涼血化瘀爲治,通過腎的研究,抗柯片有減少長期使用激素所產生的柯興氏綜合症副反應,其中以生地、知母甘草所組成。本例2年多來始終以上三藥爲君,再根據各兼證進行加味,如1994年7月21日舌炎導赤散;1994年11月19日閉經四物湯;1996年6月6日面部紅疹犀角地黃湯;1996年10月3日牙齦腫痛玉女煎等等。1999年1月21日隨訪,自激素停用3年餘,病情穩定

案二十三、莫××,男,37歲,職員

初診:1994年4月28日。銀屑病確診已二年半,經西藥及大靜脈無明顯效果。全身皮膚發硬、色紅作癢、搔之出血大便稍爛、舌胖、質紅、苔薄、脈細。血熱爲患,當以涼血爲宜。犀角地黃湯加味

水牛角30g 生地30g 丹皮6g 赤芍15g 土茯苓30g 律草30g 當歸12g 苦蔘12g 黃柏10g 甘草6g

複診:1994年5月26日。天熱皮膚紅癢、出血舌紅、脈弦。仍守上方加減。

水牛角60g 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2g 當歸10g 丹蔘10g 紫草10g 地膚子10g 苦蔘12g

1994年6月9日。藥後病穩定,無新的皮損出現。

水牛角60g 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5g 當歸10g 紫草15g 律草15g 地膚子10g 苦蔘12g 烏梅10g 金錢草15g 甘草6g

1994年11月15日。經治半年多,皮損已消退,且無新病損出現,故處膏方。

生地900g 山茱萸肉300g 山藥360g 丹皮180g 茯苓360g 澤瀉300g 玄蔘360g 女貞子360g 旱蓮草360g 當歸360g 黃芪360g 川芎180g 首烏360g 黨蔘360g 黃芪360g 蒼朮白朮各360g 甘草180g 水牛角1800g 紫草300g 阿膠360g 鱉甲膠360g 龜版膠360g。熬膏

1995年3月2日。膏方服完後停藥1月,局部皮疹又小發,舌戲,脈弦。仍守原法。

水牛角30g 生地30g 丹皮6g 紫草10g 黃柏10g 苦蔘12g 黨蔘15g 黃芪15g 蒼朮白朮各15g 甘草3g

1995年10月26日。服藥半年餘,皮疹未見覆發。

按:銀屑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反覆發作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分尋常型、紅皮病型、關節炎型。膿皰型、本例屬尋常型,二年半來因全身包括四肢皮損明顯,夏天不敢穿短袖、短褲。經中藥治療一年,二年夏天均可穿短袖短褲,引起鄰居驚訝。本例以犀角地黃湯加味(以水牛角犀角)療效確切。特別膏方中以犀角地黃湯四物湯四君子湯,以阿膠補血鱉甲膠龜版膠補陰,以冬令進補,應屬急者治標,緩者治本之舉。

案二十四、章××,女,56歲,科技人員

初診:1997年5月10日。因肝區疼痛檢查,血甲胎蛋白310,1996年5月10日行MRI攝片發現:肝右葉巨大佔位竈8×10×7cm大小。12月13日入院行肝動脈灌注化療及栓塞,化療藥物有5-Fu、MMC、CDDP等。1997年1月31日及3月19日又行兩次介入治療。反應較大,頭暈乏力胸悶心悸,周圍血白細胞降至2600。舌胖、質青紫、苔黃膩、脈弦。化療反應明顯,中醫辨證氣虛血瘀肝膽溼熱。治宜清熱燥溼活血化瘀,佐以補氣

蒼朮30g 黃柏10g 黃連6g 米仁15g 葛根30g 三棱15g 莪術15g 柴胡10g 枸杞子10g 黨蔘15g 白朮30g 甘草3g

複診:1997年7月12日。6月25日又行第四次介入治療,副反應不大,僅周圍血白細胞仍偏低。舌暗紅、體胖、中裂、脈弦。仍以疏肝化瘀、氣陰雙補。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三棱15g 莪術15g 牛膝15g 鱉甲12g 生地15g 黨蔘15g 白朮30g 陳皮6g

1998年8月8日。1997年9月29日及1998年6月26日又行第五、六次介入治療,腫瘤有所縮小。一般情況較好,唯咳嗽有痰,耳鳴,舌暗紅,舌脈曲張,苔黃膩,脈弦。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三棱15g 莪術15g 蒼朮15g 黃柏10g 黃連6g 黨蔘15g 白朮15g 茯苓30g 桔梗6g 磁石30g

1999年3月20日。行第八次肝癌介入治療後MRI攝片後示:肝前緣T2w低信號爲脂肪組織,未見腫瘤復發徵象。仍守上法。

按:本例爲肝右葉巨大腫塊,27個月中進行介入治療同時中藥治療23個月,經MRI複查腫塊消失。開始2次介入治療未配合中藥治療,故反應較大,自服用中藥後,餘6次介入治療副反應大大減輕,這亦說明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所致。柴胡枸杞子甘草等經藥理得知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三棱莪術等活血藥,歷代用之腹部症瘕,故又作爲肝佔位專用藥。“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古訓,故健脾補氣白朮黨蔘茯苓等必用。當然,在以上基本用藥基礎上,還須辨證加味,如本例舌苔黃膩時加蒼朮黃柏黃連等;咳嗽桔梗耳鳴磁石等。

案二十五、範××,男,49歲,幹部

初診:1998年11月7日。慢性結膜炎已2月,內服及外用西藥效果不顯。目赤乾澀,迎風流淚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苔薄,脈弦。患病雖久,但風熱未除,裏熱又甚,治宜祛風清熱、泄熱通便

枸杞子10g 菊花10g 蔓荊子10g 白蒺藜10g 川芎15g 生地30g 黃連6g 山梔10g 大黃6g 牛膝15g

複診:1998年11月28日。藥後目赤好轉,但舌下口腔潰瘍又起,舌紅,脈弦。改以玉女煎加味。

生地30g 知母10g 石膏15g 黃連6g 竹葉10g 牛膝15g 川芎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大黃6g

1998年12月12日。口腔潰瘍已愈,但兩目仍糊,舌邊尖紅、舌體胖、脈弦。

生地10g 枸杞子10g 黨蔘10g 黃芪10g 菊花10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g 蔓荊子10g 木通10g 黃芩10g 黃連6g 甘草3g

按:慢性結膜炎易反覆發作,治宜扶正祛邪,初診時辨證風熱未除,裏熱又甚,方以表裏雙解,服藥7帖即見好轉,後又見口腔潰瘍,重用玉女煎收功。眼結膜紅赤消退維持多日,則以黨蔘黃芪補氣扶正鞏固之。病雖小疾,仍須中藥理論,特別是辯證觀的指導。

8 驗方

8.1 芎龍湯

組成:川芎30g 地龍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30g

主治 見有暗紅舌、青紫舌、舌脈異常等各病症。或無上述舌象血液變性異常者。

按:川芎傳統活血藥,根據藥理報告。川芎小量收縮血管、大量擴張血管,故川芎量用至30g。延胡索理氣、活血、止痛,爲氣分中血藥。配伍川芎血分中氣藥,可謂理氣活血力量更佳。牛膝川牛膝非懷牛膝,有活血祛瘀通經功效。川芎藥性上行,牛膝藥性下行,上下配合適宜全身血瘀證地龍有清熱、息風、通絡之功,雖無活血功效,但藥理示有溶血作用,即溶解血栓。葛根辛涼解表類,另有生津止瀉等功效,不屬活血藥,但文南報道有增加冠狀動脈、腦血管內耳微血管血流量,故用至30g。芎龍湯藥味雖少,但量頗大,合計135g,相近一般中藥處方量。全方以川芎延胡牛膝活血化瘀爲基,配伍增加血流量葛根溶解血栓的地龍,其活血化瘀作用佳。

芎龍湯治療297例癌症,以血液變性爲指標,其有效率爲58.92%。另觀察20例癌症者自然殺傷細胞活性(NKC)及血循環免疫複合物(CIC),與40例對照組相比,癌症組NKC下降、CIC上升。但經芎龍湯治療後,NKC上升且超過對照組,CIC下降並低於對照組。說明芎龍湯有提高癌症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並降低其免疫複合物作用對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有所調整。體外反細胞突變試驗所見,芎龍湯有中等度反細胞突變作用,提示芎龍湯對癌症發生有一定預防作用

8.2 地黃湯

組成:生地30g 明黨蔘30g 黃精30g 黃芪15g 扁豆30g

主治:氣陰兩虛所引起的腫瘤病、心腦血管病消化道病,以及免疫功能紊亂等疑難雜症。舌象必見舌胖、邊有齒印、或舌紅中裂。

按:生地、明黨蔘均有養陰功效,黃芪扁豆均屬補氣類。黃精古云:功同熟地而不膩,效似參芪而不熱,可見其養陰(血)補氣之功均佳。絕大多數慢性疑難雜症均可見到氣陰兩虛,故極合適本方。生地與激素同用可保護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胸腺等受到激素抑制,故生地可調節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明黨蔘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皮疹過敏,顯然有免疫反應,用金錢草煎水洗可消除明黨蔘引起的皮疹,因此,如果金錢草免疫抑制劑,那麼明黨蔘應是免疫促進劑。黃精養陰補氣外,體外有抑制結核桿菌作用,民間亦常單服黃精治療肺結核,在測定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所用的PPD體外試驗亦屬測定方法之一,可見黃精必對免疫功能有所作用黃芪干擾素作用,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已被公認。扁豆植物血凝素是體外淋巴細胞轉化率必不可少的佐劑,它可使淋巴細胞轉化爲致敏有殺傷力的淋巴細胞。顯然地黃湯五味藥均有參與和調節免疫功能作用。對258例各類癌症使用地黃湯,對相當一部分癌症患者的周圍血象有不同程度的異常及低下,有明顯提升作用,P<0.05~0.001。對25例體外淋巴細胞轉化率偏低者有提升作用相反對43例免疫球蛋白G高值者有下降效果,P<0.01。可見地黃湯不但可提高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進的體液免疫功能,起到調節功能。鑑於癌症患者氣虛血瘀證不在少數故以地黃湯觀察血液高粘狀態發現,對全血粘度、血球壓積等高值者可下降、低值者可提高; 對血漿粘度、紅細胞血漿電泳時間等高值者可下降; P均<0.01~0.001。但對纖維蛋白原量、紅細胞沉降率等高值者下降作用不明顯,P均<0.05。纖維蛋白原是形成血栓主要成份、紅細胞沉降率偏高常爲炎症明顯,血栓相似於瘀塊、炎症相似於熱火,地黃湯補氣養陰對此無效就可理解了。

8.3 地冬合劑

組成:生地30g 天冬30g 黃芪15g 葛根30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主治:乳腺病(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癌

按:乳腺病常見氣滯鬱結、氣陰不足之證。柴胡疏肝理氣蒲公英清熱散結,爲乳腺專用藥,黃芪補氣,生地、天冬養陰。乳腺病(除乳腺炎)是下丘腦垂體性腺功能紊亂所致,生地對內分泌功能紊亂有調整作用,故爲君藥天冬民間早有治療乳腺病經驗故選用。葛根清熱生津作用,用之30克以冀其擴張血管功效。

CA15-3爲高分子糖蛋白,是乳腺癌標誌物之一;CA12-5是一類不均一的高分子糖蛋白。文獻報告乳腺癌CA15-3高於30u/ml佔75%,CA12-5高於35/ml佔40%;乳腺癌手術前CA15-3、CA12-5高於手術後3倍。表明CA15-3及CA12-5與乳腺癌相關性。觀察17例乳腺癌患者CA15-3及CA12-5均遠遠高於正常值,P<0.05及0.001。經地冬合劑治療均有明顯下降,特別CA15-3降至正常值範圍,CA12-5亦下降較大,P<0.05。說明地冬合劑確爲乳腺癌術後防止轉移復發的有效方藥。

8.4 抗柯片

組成:生地30g 知母10g 甘草6克。

主治:大劑量激素所產生副反應--柯興氏症

按:不少疑難雜症均須使用大劑量激素,如腎病綜合徵支氣管哮喘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熱結節病潰瘍性結腸炎白血病淋巴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紅皮病皮肌炎天皰瘡乾燥綜合症等。大劑量激素使用較長時間(3個月以上)均會產生其副反應--柯興氏症。其臨牀表現有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脂肪代謝紊亂,多毛、痤瘡閉經性腺功能改變,和潰瘍病失眠等等。特別過快減量激素或停用,病情往往加重,複發率較高。因此,在使用大劑量激素時配用抗柯片,不但可減輕或延遲柯興氏症的加重或出現,而且有利於縮短激素使用時間,並保持病情穩定,臨牀探索約需1~2年時間。臨牀實驗研究發現:以地塞米松對血11羥晝夜節律的抑制試驗,抗柯片(養陰清火)和溫陽片均可對抗地塞米松對清晨皮質醇分泌高峯的抑制作用。單味知母在第3、5天可明顯對抗地塞米松反饋抑制作用溫陽片雖在第5天可明顯拮抗,但第7天又明顯促進被抑制血漿皮腩醇提早回升,可見滋腎陽溫腎中藥配合激素應用的不同階段的效應區別,抗柯片應用於激素早期使用時,而溫陽應在後期。另以動物遊離脂肪酸爲指標,激素抑制遊離脂肪酸量,而結合脂肪增多則滿月臉、水牛肩、向心性肥胖出現。抗柯片與激素合用,被抑制的遊離脂肪酸量有所增加,延遲和減輕柯興氏症的原理顯見。生地清熱養陰知母滋腎清火,甘草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三藥合用養陰清火力量明顯,在抽戒激素、防止柯興氏症是有效的。

8.5 六妙湯

組成: 蒼朮30g 砂仁6g 蔻仁6g 黃柏10g 黃連6g 牛膝15g

主治: 溼熱證。常見胃炎腸炎肺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中風心絞痛、癌症手術後、化療中,包括服抗菌素安眠藥、過食油膩等出現的黃膩苔

按: 對黃膩苔,西醫束手無藥。中藥清熱燥溼效果顯着。古有二妙散,系蒼朮黃柏組成,蓋蒼朮燥溼健脾黃柏清熱燥溼,統治溼熱諸證。加牛膝三妙丸牛膝引藥下行,故治溼熱下注,以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再加米仁四妙丸,以清熱利溼米仁利溼清熱作用佳,故主治溼熱下注的兩足麻痿腫痛等。三妙丸四妙丸均偏於下焦,臨牀除腸炎尿路感染引起溼熱下焦外,大多溼熱證多在中焦,故以四妙丸米仁,加砂仁、蔻仁,砂仁化溼開胃,溫中行氣,蔻仁燥溼健脾、溫胃消痿。鑑於砂仁、蔻仁均辛溫,而單味黃柏清熱力量不夠,故再加黃連清熱燥溼,以組成六妙湯,統治中下焦溼熱證

若苔白膩或黑膩當屬寒溼者,可依蘋果乾薑附子之序逐步加味,且不必減黃柏黃連,以相反相成,亦謂反佐之意。若黃膩苔舌胖邊有齒印當屬氣虛溼熱證,亦依茯苓白朮黨蔘之序逐步加味,但不用黃芪,恐有助溼之虞。若黃膩苔舌紅中裂當屬陰虛溼熱證,可選用南沙蔘黃精玄蔘、生地等藥,絕不用熟地,亦慮其助溼助熱之弊。氣虛溼熱證、陰虛溼熱證一俟溼熱減少,則加重補氣藥或滋陰藥以治其本。

8.6 升墜湯

組成: 枳殼15~30g 黨蔘15g 黃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主治: 中氣下陷引起的內臟下垂(胃下垂腎下垂、肝下垂、脫肛子宮下垂、重症肌無力等);心肺功能不全者(心衰肺氣腫等)。以舌淡胖、邊有齒印者爲指標。

按: 在補氣方劑中歷代有名的升舉陽氣補氣方有李杲脾胃論》的舉元煎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的升陷湯等4張。對比這4方藥物組成,均有黃芪,除升陷湯餘3方再有黨蔘白朮甘草補氣藥。補中益氣湯升陷湯均有升麻柴胡等昇陽藥,舉元煎升麻昇陽益胃湯柴胡四君子湯及其類方治氣虛,而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內雖有黃芪黨蔘白朮甘草補氣藥,但必配伍升麻柴胡等升提陽氣,這是二方之區別。實驗證實,在有升麻柴胡的製劑中,對動物作用明顯,而去掉升麻柴胡時,其作用減弱,且不持久;單用升麻柴胡則無作用。由此可見升麻柴胡能增強補氣作用強度,似有協同作用,尤以腸蠕動方面更爲突出。故治中氣下陷證必以補氣配伍升麻柴胡等昇陽藥。另發現補中益氣湯小量使心臟收縮力增強,過量則起抑制作用;當腸管蠕動亢進時呈抑制作用,使之蠕動減慢、張力降低,而腸管處於抑制狀態時,則使之蠕動增強,顯示出其雙相調節作用。而其中升麻興奮未孕子宮膀胱括約肌、腸肌鬆弛及麻痹柴胡可加強小腸收縮。故升墜湯取黃芪黨蔘甘草配伍升麻柴胡。爲加強升提作用,故選枳殼一藥。中醫認爲枳殼破氣、消積、瀉痰、除痿等功效。但經藥理研究發現:對胃腸平滑肌興奮抑制雙相調節作用,能使腸運動收縮規律而有力; 可興奮子宮,使子宮收縮有力、緊張性加強; 對心血管有收縮作用,且升高血壓,但低濃度使蛙心收縮增強,高濃度則減弱,又顯雙相調節作用。臨牀使用升墜湯確取得良好療效。

9 醫論

9.1 攻補思維的針對性

摘要:要避免攻補思維的主觀性,看到了攻補思維的不定性,才能追求攻補思維的針對性。針對性顧名思義即是有目的正確地使用攻法與補法。攻是針對實證而言,補即針對虛證而言,癌症虛實與某些客觀指標有密切關係,因此在使用攻法與補法時,不但從傳統中醫證候上看到變化,而且應該着重觀察某些相差的客觀指標的變化。

癌症中虛實夾雜證佔一半左右,因此,攻補兼顧應是主要治療方法。在癌症綜合治療中,手術、放療、化療等既以攻爲主,則中藥以補來配合,這已爲人們所接受,不同病人對手術、放療、化療有不同反應,那是否應先了解一下病人的免疫血液高凝、內分泌功能紊亂情況,若偏低者,用中藥扶正免疫治療,再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攻法,或同時使用,以提高療效,減少副反應。在癌症中,既要看到癌腫,更要看到正氣;既要在手術、放療、化療、免疫中醫藥各種治療中摸索提高療效,更要在綜合治療中打有計劃的仗,針對性地安排攻或補的措施。其結果不但對中醫現代化,還對中西醫結合防治癌症有重大意義。

9.2 中醫方劑的創造

摘要:中醫方劑根據組成是單味還是多味藥命名單方複方複方是從單方發展而來,它更能適合復雜病情的需要中醫複方雖由幾種單味藥組成。但其作用絕不能簡單地用其組成藥物的一作用來解釋。在相互作用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綜合效應,故稱爲綜合作用方劑綜合作用,就是各味藥在配伍之後所產生的“合力”,而不是單是各組成藥物作用簡單加減。所以說複方的研究是比較複雜的,但它較接近中醫的臨牀實際。

(一)創造新方

魚鴨湯是在麻杏石甘湯治療大葉性肺炎基礎上摸索出來的,其抗菌消炎力較強,烏貝散爲近人王藥雨所創制,試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取得良效。穩壓湯系參照參附湯獨蔘湯搶救休克而設計。痰飲丸爲陝西省中醫研究所創制,功效溫補脾腎燥溼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飲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辨證脾腎陽虛者。複方丹蔘注射液、冠心Ⅰ號方分別是上海、北京創制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專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新藥。宮外孕方亦爲活血化瘀方。從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衍化而來。五虎追風散系山西永濟縣史傳恩祖傳驗方,有祛風鎮痙止痛功能,專治破傷風冠心蘇合丸是從《和劑局方蘇合香丸衍化而來,止痛效果好,速度快,大多數在半小時內發生止痛作用,有的服後頓覺芳香味沁而心痛在數分鐘內即大大減輕、胸部有開朗舒暢之感。二仙湯繫上海中醫學院經多年臨牀觀察,以本方治療單純型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療效。固本丸中醫研究院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的新方,系由玉屏風散六君子湯補骨脂紫河車組成,有益氣固表補益脾腎燥溼化痰等功效。

(二)中西藥(方)配合組方

心腎陽虛、腎火凌心的心衰病人,有些用洋地黃類藥物效果不明顯時,配合真武湯加減內服,往往獲效,慢性鉛中毒患者,中西藥結合組在治療後的第2天尿鉛即達到最高峯,且持續排鉛時間也較長。有人用溫陽利水複方加小量雙氫克尿塞,治療慢性腎炎水腫作對照,其退腫的作用,前者較後者爲佳,用放射性碘配合中藥海藻玉壺湯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銻劑是治療血吸蟲病的有效藥物,如配合八味地黃丸可以治療酒石酸銻鉀毒性反應附子理中湯加減可以防治銻劑引起白細胞下降和胃腸道反應。以右歸丸爲基礎並用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徵,可獲得顯著緩解效果。中醫如升血湯之類可以防止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四妙勇安湯可以緩解因長期注射爭光黴素引起的靜脈炎和肢體疼痛; 生地扁豆湯與化療同用可免於細胞免疫力下降; 活血化瘀中藥與放療同用,與單純放療相比,生存期大大延長,從而有助於提高療效。

(三)實驗研究

藥理學研究。藥理學研究,有助於闡明方劑配伍關係和探討中醫理論。方劑藥理學研究,有助於劑型的改進,提高工藝改革,開拓某些藥物的新用途,還有助於溝通中西醫理論促進中西醫結合

⒉病理及生化學研究。通過病理生化方面研究,對中醫方劑治療疾病的原理得到進一步地闡明。

微生物學研究可提高抑菌作用,減少抗藥性的形成,並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和解能力,減低單味藥的毒性副作用

⒋藥化學研究。藥化研究與藥理研究相配合,將有利於弄清方劑有效成分,去除無效或有害部分,從而提高療效。

9.3 惡性腫瘤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斷研究進展

摘要:惡性腫瘤患者紅舌、青紫舌和舌脈異常的表現較爲突出。在流行病學調查、初篩食管癌、輔助診斷肝癌、辨病分期、辨證分型、判斷預後及指導治療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經現代醫學的原理研究,惡性腫瘤患者具偏酸性的舌面ph值,達呼吸性鹼中毒程度的血氣分析,血高鐵血紅蛋白的增加,舌尖微循環的瘀滯和血液流變學等表現。血液高粘狀態紫舌者遠高於非紫舌者,還觀察到紫舌免疫功能而變化。胃癌者暗紅舌和青紫舌比例最高,舌苔隨病情而變厚膩,脫落細胞活檢均觀察到癌症患者的舌粘膜上皮細胞發生變化。另外,在非舌望診穴位經絡診斷、耳診以及中藥、針刺與胃鏡、X線攝片等結合檢查者,亦是對腫癌具有特色的一些診斷方法

9.4 癌症患者舌脈異常有關因素分析

摘要:通過分析性別、年齡、病種、轉移舌質舌苔舌體中醫辨證、治療情況、血液變性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因素,發現癌症患者舌脈形成除與舌體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無明顯相關關係外,與其它因素均有密切關係。

9.5 芎龍湯與地黃湯抗癌機理對比研究

摘要:作者通過測定血液流變學微量元素以及細胞突變試驗等指標對比觀察了自制芎龍湯(活血化瘀)與地黃湯(益氣養陰)的抗癌作用機理。結果表明,兩方對癌症患者血液變性均有一定的雙相調節作用,但芎龍湯對纖維蛋白原量和細胞沉降率高值組有明顯的降低作用,而地黃湯則無此作用;芎龍湯中含鈣、錳、鋅、鍶等微量元素較多,地黃湯含鐵較多;芎龍湯有較好的反細胞突變作用地黃湯則沒有這一作用。說明兩方抗癌作用機理有明顯的差異。

9.6 癌症防治必須中西醫結合

出處:中西醫結合腫瘤雜誌

摘要:從三個圈到梅花

本世紀初防治癌症的手術、放療、化療等三寶還是各自單獨作戰,則可比喻爲三個不相連圓圈,本世紀中葉起,人們已認識到防治癌症必須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3個圈變爲3個連環圈。在我國加上中醫中藥這一寶,又使3個連環圈加一座基變成撲克牌中的梅花型。充分發揮和體現了中西醫結合的優勢,這是國外所無的。中西醫結合防治癌症有十大優勢,茲對其中較爲成熟的三大優勢作一論述。

癌症免疫功能扶正培本

癌症的發生和發展系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所致,其理論和臨牀研究在上世紀末已開始,至今仍方興未艾,今後仍爲攻克癌症的重點方向。機體免疫功能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兩類。一般認爲前者與病毒感染有關,後者與細菌感染有關。細胞免疫中巨噬細胞淋巴細胞NK細胞等研究均較深入,特別淋巴細胞可產生十餘種淋巴因子; 而體液免疫目前僅知數種,在測定的客觀指標上,反映細胞免疫功能亦比體液免疫功能多得多,前者有體內、體外兩類試驗均已作爲檢測癌症病人細胞免疫功能的手段。作者通過近幾年對癌症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工作認爲:癌症雖與細胞免疫功能關係密切,但體液免疫功能亦起重要作用,故提出必須二者綜合分析。癌症免疫功能分級與病種、性別、年齡、手術等因素,經統計學處理均無意義,但與轉移否、死亡存活有統計學處理意義。

癌症免疫學說就癌細胞免疫細胞這一組矛盾中,似乎更重視機體免疫細胞這一內因,這較符合辯證法則中內因根本這一觀點。而這恰恰與中醫理論中正氣是本,邪氣是標這一觀點相符。

作者自擬扶正方藥:生地扁豆湯生地黃精湯、滋陰片、棉酚片等,以免疫功能各項指標觀察,可使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上升、亢進的體液免疫功能下降。

總之,癌症免疫學說與中醫扶正理論,無論從理論上,臨牀診斷和治療上,均有相似之處,完全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

癌症血液高粘狀態和活血化瘀

血液粘滯諸因素爲闡明惡性腫瘤病因機理提供了重要資料,而這一點正是目前人們所普遍忽視了的。因而提出了癌症血液高粘學說,以至成爲癌症發生發展的另一學說,作爲腫瘤免疫學說補充和雙足鼎立。此學說三個要點:癌細胞容易引起血液高粘;血液高粘又爲癌栓創造條件; 藥物抗凝可提高癌症治癒率、減少複發率、延長生存期。影響血液高粘的因素中,其中以血運播散最爲重要。目前抗凝藥物:改變細胞電荷、降低粘着力、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元、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直接作用血管,等。

癌症血液高粘狀態與中醫理論血瘀證極爲接近和相似。常包括在症瘕積聚之內。而血瘀證亦常爲癌症成因和病理狀態之一。癌症血液高粘狀態可從現代生物物理學血液變性諸項指標中測知。如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血漿電泳時間、紅細胞沉降率纖維蛋白原量、血小板聚集性等。作者曾檢測癌症患者前六項指標,說明癌症轉移者的血液粘滯度要嚴重得多。因此運用中醫中藥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藥來改善癌症血液高粘狀態成爲中西醫結合防治癌症的重要結合點之一。如毛冬青昆布具抗凝作用丹蔘雞血藤虎杖夜交藤具抗凝與纖溶作用,並認爲活血法類似抗凝,化瘀法相當纖溶。作者自擬活血化瘀方劑芎龍湯治療後,血液高粘狀態改善,這對防止轉移、復發和延長生存期發揮了作用

診斷癌症的微觀化和宏觀化的結合

防治癌症要“三早”,其中早診斷對徹底治癒癌症、或防止轉移、復發,延長生存期至關重要。及早發現要鮮明無誤地鑑別出良性和惡性腫塊及早治療,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紫舌和舌脈異常在防治癌症中價值越來越顯得重要。用於辨病、分期;用於辯證分型;估計預後;指導治療等應用。特別其原理研究中,與微循環障礙;血高鐵血紅蛋白升高;舌面PH值改變,血液高粘狀態;免疫功能紊亂;高鹼血癥;微量元素缺乏或增多;形態學改變等密切相關。逐步揭示出舌診中的科學內涵,給診斷癌症於極爲重要的補充。

防治腫瘤三大優勢,中醫中藥配合手術、化療、放療等減少其毒副反應。晚期病人中中藥作爲主要治療手段,在“帶癌生存”基礎上,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癌症病人康復期以中醫中藥氣功、藥膳等手段進行治療,可加速病情穩定、預防轉移、復發而達到痊癒中醫中藥癌前病變、對降低癌變率有積極預防作用

9.7 紫舌病人血液變性的研究

摘要:祖國醫學十分重視舌診,認爲根據舌的變化,有助於瞭解體內疾病的性質及其進展情況,是辨證論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舌可分舌質舌體舌苔3部分:舌質色澤變化有淡白舌、紅絳舌、青紫舌等,而紫舌與“瘀血”的關係甚爲密切,我們試從血液變性這一角度,研究紫舌與非紫舌分類,並對觀察紫舌人經活血化瘀補氣化滯法治療後血液流變性的變化。

分別測定全血粘度、血球壓積、血漿粘度、紅細胞血漿中的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血漿中的含量等血液流變指標。應用活血化瘀補氣化滯的芎龍湯進行治療。

體會

(一)舌診在祖國醫學的“四診”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在辨證論治中,常運用紫舌這一體徵,來分析病情,合理用藥,簡便易行。在活血化瘀法的研究中,從現代血液流變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紫舌的原因和本質。

(二)紫舌有多種表現。舌兩邊紫、舌面散在瘀點者較少。舌面正常、舌下靜脈粗張者較多,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作仔細的觀察。

(三)在五項被測定的血液流變指標中,紫舌組的血球壓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的秒數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的平均值,均比非紫舌組爲高。從血液流變學的角度解釋血球壓積的增加,說明血中紅細胞成分多,血漿成分少,血液濃厚;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說明紅細胞電泳率的下降,表面負電荷的喪失,使血球間斥力減少,易於凝集血漿粘度及纖維蛋白原含量的上升,意味着血漿成分變厚變粘,因而最終反映到血粘度的顯著增高。紫舌現象是機體內血液流變指標異常化的結果和反映,祖國醫學很早就把紫舌作爲“血瘀”的體徵,是非常合理的,舌質不紫者的血液流變指標的異常化的程度要輕得多。

(四)在五項被測定的血液流變指標中,全血粘度是一項衡量紫舌和“血瘀”的較好指標,一般情況下,全血粘度增高可以認爲有“血瘀”存在。但不參認爲全血粘度正常或稍低者,就沒有“血瘀”存在。

(五)所涉及紫舌病人,儘管病種不同,但他們的血液變性的異常化,這一點是共同的。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採用活血化瘀療法,可能會得到相應的療效。應用芎龍湯進行較長期的治療,發現在舌紫程度改善同時,伴血液流變指標的好轉,全血粘度、血球壓積、血漿粘度及纖維蛋白原亦明顯下降,紅細胞電泳時間也有所縮短,說明芎龍湯有活血化瘀補氣化滯作用

9.8 惡性腫瘤活血化瘀----附例分析

摘要:本文僅從惡性腫瘤紫舌惡性腫瘤的高凝狀態以及活血化瘀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惡性腫瘤紫舌

紫舌中醫瘀血症的重要客觀指徵之一,惡性腫瘤的迅速生長往往引起體內氣血流行失調而出現紫舌。把舌面正常、舌下靜脈粗張(或稱曲張、怒張、擴張)亦歸入紫舌範圍。《舌診研究》指出:“青紫舌色澤,主要來自粘膜下層血液成分或其動力學之改變,而與乳頭舌苔的關係不大,靜脈壓增高到一定程度,可使舌下兩根靜脈明顯突出”。國外也有人指出:舌下靜脈擴張是衡量門靜脈高壓的一項很好指標。我們運用血液變性五項指標來分析紫舌(包括舌面正常、舌下靜脈粗張)與非紫舌的差異。血液變性五項指標:血球壓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血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血漿中含量。

(二)惡性腫瘤的高凝狀態

惡性腫瘤病人血循環處於“高凝狀態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增多,特別是對於惡性腫瘤轉移,血凝學說已成爲重要因素之一來考慮。

(三)惡性腫瘤活血化瘀治療

我們以芎龍湯治療惡性腫瘤。從資料說明芎龍湯能降低惡性腫瘤病人的血液粘滯度。芎龍湯組成:川芎地龍葛根黨蔘、炙密根(棉花根)。

9.9 中醫中藥惡性腫瘤患者免疫狀態的影響

摘要:中醫中藥惡性腫瘤細胞免疫狀態的影響

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這是衆所周知的,已由大量資料所證實。至於測定免疫功能方法可以體內和體外兩類爲客觀指標。

(一)藥物篩選和動物實驗。

(二)單味藥 根據中藥傳統分類現代藥理研究可分以下5類:

扶正類; ⒉活血化瘀類; ⒊多糖類; ⒋植物血凝集類; ⒌其它

(三)複方扶正方及攻補兼施方兩類

扶正方; ⒉攻補兼施

9.10 中醫中藥惡性腫瘤體液免疫狀態的影響

摘要:(一)藥物篩選和動物實驗

(二)單味藥

(三)複方

對幾個問題的看法

(一)“中醫扶正就是提高免疫”。這是目前較爲普遍的一種看法。中醫扶正藥物益氣補血滋陰溫陽之分,各類藥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特別滋陰溫陽這兩類藥物,在不少場合還可能是相反的。提高免疫應明確提高什麼免疫?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在封閉因子這一體液免疫亢盛的情況下,顯然是不能用扶正藥來提高的。活血藥、利尿藥清熱藥逐水藥、消食藥等有此作用。從動物實驗中可以看到小量可以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大量反而抑制細胞免疫功能

(二)惡性腫瘤患者體液免疫絕不能忽視,在研究中醫中藥免疫狀態的影響時,還必須檢測體液免疫功能。從免疫工作的進展得知,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之間存在着相反相成的關係。

(三)對觀察中醫中藥療效指標的完善性須十分注意

診斷疾病 在肝病中,舌診的特點頗引起注意:“‘肝舌’者,均爲不同程度之肝硬化患者……舌呈藍紅色,充血腫脹,‘肝舌’之顯著程度似與肝硬化病變進行程度相一致,當肝硬化治療後有好轉時,‘肝舌’變化也停止,藍紅色變淡、舌體積縮小”。發現舌兩側青紫色斑塊肝癌的關係較爲密切,在食管癌賁門癌的晚期病人中,常見舌後段近舌根兩側有暗紫色瘀斑,此時病人已有明顯的吞嚥困難及惡液質。綜上所述,青紫舌作爲惡性腫瘤輔助性診斷指徵之一是有用的,但是,青紫舌在肝膽系統疾病、各類心臟病及血管血液病、婦科病等中均可見到。凡舌上有色素沉着,呈瘀斑狀,特別舌上有出血點,血止後,難以吸收,亦會呈瘀點,所以用青紫舌診斷疾病必須謹慎。

指導治療 舌象在病程演變中顯示一定意義。急性起病時,舌質常是暗紅、或紫紅,或伴有瘀點、瘀斑,提示有氣血瘀滯的見證。病情越重,則舌質血瘀的情況較重。通過治療,病情好轉者,舌質也均轉爲正常範圍的紅色。

判斷病情及預後 認爲,青紫舌和舌瘀斑的體徵能越早消退越好。

紫舌分類

分成舌面散在瘀點、舌兩邊紫、舌面深紫、舌面淡紫、舌面正常但舌下靜脈粗張共五類。

本質探索

酒毒可致紫舌,可能系酒精中毒引起門脈性肝硬化而出現“肝舌”。現知紫舌發熱、缺氧有關,上腔靜脈鬱血、門靜脈高壓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循環衰竭、色素沉着、血中寒凝集素增高等,也均可形成紫舌

綜上所述,青紫舌血瘀的關係密切,對癌症的診斷與判斷預後有較大價值,與其它疾病的關係有待繼續觀察。今後需藉助科學儀器彌補肉眼觀察之不足。

9.11 舌象在防治癌症中的應用

摘要:在防治癌症臨牀實踐中,應用舌象作粗篩、輔助診斷、辨病、分期、定位、分型、估計預後以及指導治療。

9.12 癌症舌象原理

摘要:形成癌症舌象的原理亦是多方面的,可分以下幾方面:

(一)血液粘滯度

(二)微循環

(三)細胞學

(四)血高鐵血紅蛋白

(五)ph值

9.13 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與活血化瘀治療

摘要:本文對癌症患者作了血液變性觀察,結果表明有不同程度呈現血液高粘狀態,通過血液高粘狀態的嚴重程度與中醫證型、癌轉移活血化瘀治療等均有一定關係。用芎龍湯治療癌症患者,證實該方有改善血液高粘狀態的作用

9.14 攻補思維的主觀性

摘要:癌症治療方法衆多,有手術、化療、放療、免疫中醫藥等。由於手術、化療、放療能直接殺傷癌細胞,故一般稱爲攻法。免疫療法系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抗癌能力,常稱爲補法中藥亦可分攻補兩法,攻法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等,補法補氣養血滋陰溫陽等。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一概而論的偏見。其次是各自爲政的分科,手術、化療、放療三者之間有機配合還較少。免疫療法很少作爲主要治療手段。最後是錯綜複雜的情緒

9.15 攻補思維的不定性

摘要:攻與補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其含義雖有一定範圍,但這不是絕對的。補法的助邪作用,亦使正氣得補的效益降低。攻與補不能簡單地手術、化療、放射、中藥等療法相匹配。各種療法使用力量與方式,均會使這些療法的攻補特性有所變化,表現出攻補思維的靈活性、多變性、相對性與不定性

9.16 治療腎病綜合徵中西醫結合思路與實踐

摘要:腎病綜合徵中、西醫治療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西醫治療腎病綜合徵主要靠大劑量激素中醫治療腎病綜合徵的長處是副反應極小,但取得療效時間較長,如辨證不準確則療效更差,這是其短處。

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就在於發揮中、西醫各自的長處,彌補對方的短處,從而取得單純中醫、單純西醫所不能取得的療效。因此,對腎病綜合徵中西醫結合思路在於激素合併中藥分階段治療。腎病綜合病大劑量激素治療一開始,即服用養陰、補腎、清火中湯劑,大劑量激素治療1個月左右,再加重補腎陰中藥,當激素量減至維持量時,再配伍溫腎中藥激素維持量一般僅用幾個月左右可撤除,但中藥治療必須堅持服用半年至1年左右。

9.17 芎龍湯治療癌症原理研究

出處:亞洲醫藥

摘要:自擬活血化瘀方劑芎龍湯治療癌症20餘年,取得良好效果。經原理研究發現: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有效率高;明顯提高癌症患者循環免疫複合物,通過細胞突變試驗,可見到中等度反突變功能

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與免疫功能紊亂是轉移、復發、惡化甚至死亡的病理兩大原因。芎龍湯能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狀態,以及促進和恢復NK細胞達到免疫監視作用,同時下降CIC,清除異種抗原,從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標。另通過細胞突變試驗發現,芎龍湯有中等度反突變功能,因此,具有預防癌症作用,值得重視。

9.18 黃帝內經》和癌

出處:中西醫結合腫瘤雜誌

摘要:《黃帝內經》全書中並無“癌”字,但包含着癌症的有關腫瘤描述還是不少,特別脈因證治的論述,當前在腫瘤防治中具積極意義。

(一)篇名。詳閱《黃帝內經》,其中涉及腫瘤和《素問》數篇。

(二)病名。息賁、噎隔、積、積聚、瘕、血瘕石瘕伏梁腸覃、昔瘤、骨疽肉疽

(三)病因。《黃帝內經》有虛邪、風、寒、熱、暴擾、憂怒、食飲、蟲等。

(四)病機。《黃帝內經》中有關腫瘤病機陰陽氣血津液經絡五運六氣等。

(五)症候。

息賁。即喘息上賁,與肺癌進入晚期淋巴結轉移症狀相似

伏梁伏梁應指消化腫瘤肝癌胰腺癌腸癌等體徵。

噎膈。噎包括食管癌在內的食管病變;膈指食管、胃接合部的賁門病變,包括賁門癌反胃則指幽門處病變,當然包括胃癌引起的幽門梗阻

石瘕腸覃。類似婦科腫瘤自不待言,腸覃腸癌,但亦可見婦科腫瘤

(六)脈象。多見滑、急、緩、結、沉、堅等。

(七)預後。其傳爲息賁者,死不治,“伏梁”,此久病也、難治,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息賁預後差,死不治。伏梁居臍上預後差,居臍下預後尚好,其它的積、瘕、膈尚不見預後估計。

(八)治療。治積條文中未一條體現辨證論治原則,第一條以導引配合服藥,氣功治癌恐源於此。第二條用針刺治療。伏梁……不可動之,動爲攻下,即不可誤用攻下法,若攻之則發生小便阻滯之證。治下膈之針刺法,再加熨法。至於腸覃石瘕水脹亦用針刺法導下。由於《黃帝內經》詳於鍼灸,而略於藥物,故治療中藥物很少是應該有可理解的,但其關於腫瘤的一些治療原則對當前治療腫瘤還是適用的。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