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1]頻率在20千赫以上者,不能引起人耳聲音感覺,稱爲超聲波。應用800~1 000千赫的超聲波以各種方式作用人體穴位或患病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超聲波療法”,簡稱“超聲療法”。

超聲療法其主要通過熱效應、機械效應和化學效應起治療作用,使局部組織器官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加速,細胞膜的通適性增加,具有解痙、鎮痛、抗炎、軟化組織疤痕等作用超聲波能緩解肌痙攣、軟化瘢痕結締組織,加強組織代謝,提高細胞再生能力,有良好的鎮痛作用,促進骨痂生長及消炎作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能使堅硬的結締組織延長、變軟。其溫熱作用於機體組織後,使其溫度增高,血管擴張,從而有利於增加血管吸收能力

超聲療法的臨牀適應範圍很廣,主要用來治療周圍神經系統疾病、骨和關節肌肉疾病、軟組織損傷炎症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消化潰瘍胃炎前列腺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冠心病,以及婦、皮膚五官科等多種疾病;具體的治療方法也較多,如超聲熱療法,超聲水下輻射法、超聲體腔內輻射法,超聲藥物逐入療法、超聲穴位刺激療法、超聲鍼灸等。我國超聲生物學作用與臨牀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目前,臨牀治療除用一般超聲波療法外,還有超聲藥物透入療法、超聲波與其他理療因子同時應用的超聲綜合療法,如超聲波間動電綜合療法、超聲霧化吸入療法,以及用大功率超聲波作爲外科耳科手術或破壞腫瘤組織超聲波療法。現在超聲波已應用到心臟病、顱內病變、腫瘤治療,以及在男性節育和體內碎石等方面。

2 操作名稱

超聲療法

4 禁忌症

活動結核惡性腫瘤出血傾向、孕婦腹部、骨骺部位。

5 操作方法

1.患者取合適體位,治療部位皮膚塗以接觸劑(油劑乳劑)。將聲頭置於治療部位或浸入水中後,接通電源,根據需要選用連續或脈衝輸出,調輸出至所需劑量,調好定時裝置。

2.常用方法

(1)接觸法:①固定法:將聲頭以適當壓力固定於治療部位,劑量一般爲0.2-0.5W/cm2。②移動法:將聲頭輕壓並均勻接觸治療部位後,作緩慢往返或圓圈移動,速度以3~6cm/s爲宜,常用強度爲0.5~2.0W/cm2

(2)水下法:在冷開水中進行。超聲頭應密閉防水,與皮膚距離2~4cm,對準治療部位,固定或小範圍緩慢移動。用於治療凹凸不平的體表或局部疼痛敏感之部位。聲頭表面與體表集聚的氣泡應注意拭去。

(3)輔助器法:有水枕、漏斗、接管、反射器、凹鏡及透鏡等。用於凹凸不平的體表及特殊部位,如眼等處治療。

3.治療結束,將聲頭拭淨,並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次治療8—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爲1療程。治療中應詢問患者反應,如有不適,應及時處理。

5.脈衝超聲操作方法同連續超聲治療,一般劑量可稍大,時間可稍長(頭顱及眼等部位例外)。

6 常用方法舉例

1.膝關節炎治療法  膝關節區移動法, 0.6~1.3W/cm2,每次10~15min,1/d。10~ 12次爲1療程。

2.腦出血後遺症治療法  癱瘓肢體對側相應腦損害區顱外,移動法,0.75~1.25W/cm2,每次10—20min,1/d。

3.慢性盆腔炎治療法  腰骶及下腹部,移動法,0.6~1.2W/cm2,每次8—12min,1/d。

7 注意事項

1.不同疾病及部位治療,劑量應嚴格掌握,按醫囑執行。

2.聲頭切忌放空,必須在浸水或接觸治療部位後,方可調節輸出。

3.接觸劑要塗布均勻,聲頭應緊貼皮膚

4.移動法治療時勿停止不動。治療時導線不得捲曲或扭轉。

5.超聲治療機連續工作1~2h後,應休息10~20min。

6.超聲頭把柄如無保護膠層,操作者應戴雙層手套。

8 養生應用

超聲波療法在臨牀上有良好的鎮痛消炎作用,其適應證如下。

1.各種軟組織損傷上肢:曲池外關合谷天應穴;下肢:足三裏陽陵泉崑崙天應穴

2.三叉神經痛  下關翳風陽白合谷

3.下頜關節紊亂下關頰車

4.肋間神經痛肝俞期門陽陵泉

5.坐骨神經痛大腸俞秩邊環跳委中

6.臂叢神經痛大椎外關合谷

7.多發性神經炎上肢:肩髑、臂臑曲池;下肢:環跳血海足三裏

8.肩周炎肩髑、臂孺、曲池

9.肱骨外上髁炎曲池手三裏天應穴

lO.強直性脊柱炎大椎脾俞肝俞腎俞

11.頸椎病天柱天宗曲垣

12.腰痛腎俞、次謬、委中

13.腱鞘外關陽池天應穴

14.痛經中極子宮穴三陰交合谷

15.慢性藍腔炎關元歸來太沖

16.慢性結腸天樞上巨虛

9 參考資料

  1. ^ [1] 袁民."超聲波療法".《中華養生大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