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垢

問診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問二便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áng gòu

2 英文參考

putrid stoo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腸垢爲病證名[1]。指大便時排出的腐敗物質,如膿液、黏液,甚至腐敗的腸組織[2]腸垢多因溼熱邪毒鬱滯腸道所致[2]。《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腸垢者,腸間津汁垢膩也。”便腸垢,可見於熱痢協熱利[2]。《雜病源流犀燭·痢疾源流》:“其冷熱蘊結腸胃間,滑泄垢膩者,名腸垢,即爲熱痢,宜芩連芍藥湯。”《傷寒捷訣·腸垢騖溏》:“凡傷寒自利,有因三陽陰經下利者,爲協熱利協熱利者,曰腸垢,臍下必熱,宜黃芩湯葛根湯主之。”

參見便腸垢熱痢協熱利

便腸垢大便排出垢膩腐敗物質[3]。可見於熱瀉熱痢等病[3]。《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醫學入門》卷五:“腸垢熱瀉鴨溏寒瀉。”《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由熱痢蘊積,腸間虛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腸垢也。”

熱痢痢疾之由腸胃蘊熱而致者[4]。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4]。《時病論》卷三:“熱痢者,起於夏秋之交,熱鬱溼蒸,人感其氣,內幹脾胃,……熱挾溼食,醞釀中州,而成滯下矣。蓋熱痢之爲病,脈滑數而有力,裏急後重,煩渴引飲,喜冷畏熱,小便熱赤,痢下赤色,或如魚腦,稠黏而穢者是也。”常伴見身熱腹痛舌苔黃膩等[4]。治宜清熱解毒,消蕩積滯[4]。可用白頭翁湯芩連芍藥湯香連丸等方,益以楂肉、檳榔川軍等藥[4]。可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發作期及細菌性食物中毒[4]

協熱利泄利挾有表熱[5]。《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蔘湯主之。”亦有指熱瀉[5]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9.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10.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