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宣明論方》卷四:柴胡飲子
2.1 別名
2.2 處方
2.3 製法
上藥爲末。
2.4 功能主治
主傷寒發汗不解;或中外諸邪熱,口乾煩渴;或下後熱未除,汗後勞復;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餘疾,產後經病。
2.5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100毫升,溫服。日三服。
2.6 摘錄
《宣明論方》卷四
4 《聖惠》卷十七:柴胡飲子
4.1 處方
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1兩半,赤芍藥1兩,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2兩(去心),竹葉2兩,梔子仁1兩。
4.2 製法
上銼細和勻。
4.3 功能主治
熱病5日,已得汗,毒氣不盡,猶乍寒乍熱,昏昏如醉,脅下牢滿,骨節疼痛,不能食下,舌本乾燥,口內生瘡。
4.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豉50粒,蔥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4.5 摘錄
《聖惠》卷十七
5 《普濟方》卷一三二:柴胡飲子
5.1 處方
柴胡半兩,黃芩半兩,人蔘半兩,甘草半兩,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草龍膽半兩。
5.2 功能主治
大人、小兒傷寒,餘熱不已。
5.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薄荷、沙糖,同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小兒分作3服。
5.4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二
6 《醫統》卷八十八引《經驗方》:柴胡飲子
6.1 處方
軟柴胡5分,紫蘇葉5分,薄荷葉5分,陳皮5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桔梗5分,芍藥5分。
6.2 製法
上銼。
6.3 功能主治
6.4 用法用量
6.5 摘錄
《醫統》卷八十八引《經驗方》
8 《宣明論》卷四
8.1 方名
8.2 別名
8.3 組成
柴胡半兩,人蔘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8.4 主治
傷寒發汗未解,氣血已虛,寒熱往來,口乾煩渴,大便祕結,脈洪實弦數。一切肌骨蒸積熱作,蓄熱寒戰,或下後熱未愈,汗後勞復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餘疾,產後經病。
8.5 用法用量
8.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7 臨牀應用
二陽病《名醫類案》:張子和治常仲明病寒熱往來,時咳1-2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寢多汗,日漸瘦削,諸醫作虛損治之,用24味燒肝散、鹿茸、牛膝,補養2年,口中痰出,下部轉虛,戴人斷之日,上實也,先以湧劑吐痰2-3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1月餘復舊,此二陽病也。
8.8 各家論述
《杏苑》:用人蔘、當歸、芍藥益陰血以勝陽熱,黃芩解肌熱,柴胡退蒸熱,大黃下積熱,生甘草瀉火兼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