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經穴

分類索引

1 督脈

督脈(governor channel、governor vessel)爲經脈名。奇經八脈之一。代號DU。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淪》。督脈分佈在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故稱“陽脈之海”。督脈前後任脈衝脈相通,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相合,聯繫心、腎、腦。督脈在背後中脊,總制諸陽,故謂之曰督,督者都綱也。其循背脊上行,猶如裘之背縫也。

督脈起於胞中,上行入腦,並主一身之陽經,下出會陰,沿脊柱裏邊直向上行,至項後風府穴處進入顱內,絡腦,並由項沿頭部正中線,上行顛頂,沿前額正中,鼻柱正中,至上脣繫帶處。(本經起於小腹內,出於會陰部,沿脊柱內上行,到項後風府穴處進入腦內,絡於腦,再回出上行至頭頂正中的百會,循前額正中線到鼻柱下方的水溝穴,止於上牙齦部的齦交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與本脈脈氣相通。)

2 督脈腧穴

2.1 本經腧穴

督脈腧穴總圖

督脈腧穴總圖

督脈共有28穴(有將印堂歸入者計29穴)。分佈人體後正中線,起於長強,止於齦交。據《鍼灸甲乙經》等載,計有:長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印堂(《中國鍼灸學辭典》、《中國鍼灸全書》列入督脈)、素髎水溝兌端齦交等。

督脈二十八穴始於尾閭骨端之長強穴,腰俞(功穴)、陽關命門(功穴),上行懸樞脊中、至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功穴)、陶道開,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功穴)、強間後頂排,百會前頂囟會(功穴),上星神庭素髎(功穴)對,水溝兌端在脣上,齦交上齒肉縫間。

2.2 特定穴

2.2.1 絡穴

長強

2.2.2 交會穴

會陰(會任脈衝脈),會陽(會足太陽),風門(會足太陽)。此外, 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後溪通於督脈

督脈交會穴表(●本經穴 √交會穴

3 督脈腧穴治病

督脈腧穴治神志病、熱病和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以及相應的內臟疾病。

督脈腧穴主治骶、背、頭項、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內臟疾病、神志病。有少數腧穴有瀉熱作用

督脈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長強*

尾端

便血、痔疾、癲狂

腰俞

骶骨

月經不調腰脊強

腰陽關*

腰椎

月經不調遺精、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門*

腰椎

陽痿遺精帶下腰痛泄瀉月經不調

尾端~14椎:神志病、婦科病、前陰病、腸癌

懸樞

腰椎

泄瀉腰脊強

脊中

胸椎

泄瀉黃疸癲癇

中樞

胸椎

黃疸嘔吐腰脊強

筋縮

胸椎

胃痛脊強癲癇

13~9椎:神志病、腸胃病

至陽*

胸椎

黃疸咳喘脊強背痛

靈臺

胸椎

咳嗽氣喘疔瘡

神道

胸椎

眩嗽、心悸健忘

身柱

胸椎

咳嗽氣喘癲癇脊強背痛

陶道

胸椎

頭痛瘧疾熱病

大椎*

胸椎

咳嗽氣喘頭痛項強熱病瘧疾癲癇

7~1椎:神志病、心肺疾患、熱病

啞門*

頸椎

暴喑舌強不語、癲狂

風府*

後頭

頭痛項強眩暈咽喉腫痛癲狂

項部:神志病、頭項病

腦戶

後頭

頭暈項強癲癇

強間

後頭

頭痛目眩癲病

後頂

後頭

頭痛眩暈癲狂

百會*

頭頂

頭痛眩暈中風癲狂脫肛陰挺

前頂

前頭

頭痛鼻淵癲癇

囟會

前頭

頭痛眩暈鼻淵癲癇

穴名

部位

主治

上星*

前頭

頭痛鼻淵鼻衄癲狂

神庭

前頭

頭痛眩暈癲癇

頭部:神志病,頭面五官

素髎*

鼻尖

鼻疾患、驚厥昏迷

水溝*

人中

口眼㖞斜癲狂癇、小兒驚風昏迷腰脊強

兌端

上脣

日㖞、齒齦腫痛、癲狂

齦交

齒齦

齒齦腫痛、癲狂

口鼻部:神志病、鼻、口、齒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系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