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洪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常見病飲食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血證 鼻衄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耳針療法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hóng

2 英文參考

serious epistax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鼻洪爲病證名[1]。《大明諸家本草》:“茜草,……止鼻洪。”指鼻衄之甚者[1]

4 參見鼻大衄

鼻大衄爲病證名[2]。亦稱大衄(見《聖濟總錄》卷七十)。指鼻大量出血並見口、耳一齊出血[2]。《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

4.1 病因病機

鼻大衄多因勞傷過度,府藏生熱,熱乘血氣而致[2]

4.2 治療

鼻大衄可用遠志湯苦蔘湯牡蠣散(見《聖濟總錄》卷七十)等治療[2]

5 關於鼻衄

鼻衄(epistaxis[3][4])爲病證名[4]。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六。又稱衄血(見《丹溪心法·咳血》)、鼻出血[5]鼻瀝血(出《蘭臺軌範》卷五)。若出血不止則稱鼻洪(見《大明諸家本草》)。是指以鼻中出血爲主要表現的血證[5][5]鼻衄血證中最常見的一種。《黃帝內經素問》對此有豐富的論述。《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但“鼻衄”之證名,則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六。鼻衄多由火熱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熱胃熱肝火爲常見[6]。另有少數病人,可由正氣虧虛,血失統攝引起。

針刺和艾灸治療鼻衄有一定效果,但應注意病因治療[7]。由血液病引起者,禁用針刺和刺血[7]中老年人反覆鼻衄者,應注意排除鼻咽腫瘤[7]

鼻衄可見於西醫的鼻病、高燒病證、血液病風溼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硬化、多種傳染病

5.1 鼻衄病因病機

多由肺熱胃火肝陽上亢虛火上炎等,致血熱妄行而發爲鼻衄[7]。西醫認爲可由全身疾病如高熱高血壓血液病等引起,也可由局部因素如鼻內炎症腫瘤外傷等造成[7]。《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腑臟有熱,熱乘血氣,血性得熱即流溢妄行,發於鼻者,爲鼻衄。”

證治準繩·雜病》:“衄者,因傷風寒暑溼,流動經絡,湧泄於清氣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隨氣上溢所致者,屬內所因。飲酒過多,啖炙煿辛熱,或墜車馬傷損致者,皆非內、非外因也。”

5.2 鼻衄症狀

臨牀上,因肺熱上壅所致者,症見鼻衄鼻幹,咳嗆少痰、口乾多伴發熱[7]

胃火鼻衄常兼口渴引飲、煩躁口臭便結等[7]

虛火鼻衄則時作時止,伴口乾少津、潮熱盜汗頭暈失眠[7]

此證可見於鼻病、高燒病證、血液病風溼高血壓動脈硬化肝硬化、多種傳染病

5.3 鼻衄辨證治療

5.3.1 熱邪犯肺

鼻衄·熱邪犯肺證(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heat pathogen invading lung[7])是指熱邪犯肺,迫血妄行,以鼻燥衄血口乾咽燥,或身熱咳嗽痰少,舌紅,苔薄,脈數等爲常見症的鼻衄證候[7]

5.3.1.1 症狀

鼻燥衄血,點滴滲出,血色鮮紅,伴有鼻塞、口鼻乾燥,或兼有身熱,咳嗽痰少等症。舌質紅,苔薄,脈數。[7][7][8]

5.3.1.2 證候分析

燥熱傷肺血熱妄行,上溢清竅:鼻爲肺竅,肺內積熱,耗傷肺陰血熱妄行,上循清竅,熱邪灼傷鼻竅脈絡,則鼻燥衄血血熱,則血色鮮紅。邪熱在表,故出血不多。若風熱上受,表衛受遏,則身熱咽痛肺氣上通於鼻,肺熱盛,則口鼻乾燥咳嗽熱邪犯肺,肺氣不宣,則咳嗽痰少。口乾舌紅,脈數爲熱盛陰傷之象。[8][8][8]

5.3.1.3 治法

清泄肺熱涼血止血[8]

5.3.1.4 方藥治療

可用桑丹瀉白散加減治療[8]

可用桑菊飲[備註]桑菊飲(《溫病條辨》):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桔梗杏仁蘆根甘草加減治療。方中以桑葉菊花薄荷連翹辛涼輕透,宣散風熱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氣利咽止咳;葦根清熱生津。可加丹皮茅根旱蓮草側柏葉涼血止血肺熱盛而無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梔子清泄肺熱。陰傷較甚,口、鼻、咽乾燥顯著者,加玄蔘麥冬、生地養陰潤肺。[8]

5.3.1.5 外治

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可選用[8]

(1)局部用雲南白藥止血

(2)用棉花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

(3)用溼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5.3.1.6 食療
5.3.1.6.1 推薦食材

鼻衄·熱邪犯肺證患者建議食用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蘆根蘆筍[8]

5.3.1.6.2 推薦食療

[8]

1.蘆根茶(《偏方大全》):蘆根100g切小段,鮮蘿蔔200g切小塊,蔥白7莖,青橄欖7個拍碎,再加入適量水,煎湯代茶飲

2.桑葉止血茶(《聖濟總錄》):桑葉焙乾研末,5g,綠茶3g,用沸水沖泡或加水煎煮。

3.薄荷粥(《醫餘錄》):鮮薄荷30g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熬取汁粳米100g洗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粥,最後加入冰糖薄荷汁。

5.3.1.7 鍼灸治療
5.3.1.7.1 方一

[8]

選穴:以手太陰肺經穴爲主。取少商迎香風池合谷孔最穴。手太陰手陽明表裏,取迎香合谷少商瀉肺熱。風池疏風清熱。孔最手太陰郄穴,善治鼻衄

隨證配穴咽喉痛、咳嗽發熱者,加尺澤天府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商迎香點刺出血

5.3.1.7.2 方二

迎香合谷風府上星等穴爲主。加少商艾灸湧泉隱白[8]

5.3.2 胃熱熾盛/胃火熾盛證

鼻衄·胃火熾盛證(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8])是指胃熱熾盛,迫血妄行,以鼻衄,或齒衄,血色鮮紅,口渴欲飲,鼻幹口乾臭穢,煩躁便祕舌紅,苔黃,脈數等爲常見症的鼻衄證候[8]

5.3.2.1 症狀

患者鼻衄,或兼齒衄血量多,血色鮮紅,口渴欲飲,鼻幹口乾臭穢,煩躁牙宣便祕舌紅,苔黃,脈數[8][8][8]

5.3.2.2 證候分析

胃火上炎,迫血妄行:足陽明胃之經脈上交鼻頞,齒齦陽明經脈所過之處,胃火內燔,循經犯鼻,熱迫血行,故致鼻衄齒衄,血色鮮紅。胃火消灼胃津,故致鼻幹口渴引飲,便祕,苔黃。胃熱憂心則致煩躁舌紅,苔黃,脈數均爲胃熱熾盛之徵。[8][8]

5.3.2.3 治法

胃瀉火,涼血止血[8]

5.3.2.4 方藥治療

鼻衄量多者,宜茅花湯

可用玉女煎[備註]玉女煎(《景嶽全書》):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加減治療。方中用石膏知母胃瀉火;地黃麥冬養陰清熱牛膝引血下行。可加茅根大薊小薊藕節之類涼血止血。熱勢甚者,加山梔丹皮黃芩清熱瀉火大便祕結生大黃通腑瀉熱。陰傷較甚,口渴舌紅苔少、脈細數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養胃生津[8][8]

5.3.2.5 外治

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可選用[8]

(1)局部用雲南白藥止血

(2)用棉花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

(3)用溼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5.3.2.6 食療
5.3.2.6.1 推薦食材

鼻衄·胃火熾盛證患者建議食用牛膝、藕、麥冬地黃瓜蔞根、天花粉[8]

5.3.2.6.2 推薦食療

[8]

1.茅根藕節茶(《常用藥用食物》):藕節5根,白茅根30g洗淨,放鍋內加水煎煮,煮沸20分鐘後取汁倒入碗內,放人白糖。

2.麥冬粥:見“肺癆”節。

3.生地黃粥(《飲膳正要》):鮮生地黃100g切細,加水煮30分鐘,取汁,再煮一次,取汁約200mL;粳米100g洗淨,先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粥成時加入藥汁攪拌均勻。

5.3.2.7 鍼灸治療
5.3.2.7.1 方一

[8]

選穴:以足陽明胃經穴爲主。取內庭二間巨髎上星天樞穴。二間內庭分別爲手足陽明經的滎穴,功善瀉熱。胃經巨髎主治鼻衄。陽熱亢盛,迫血妄行,故取督脈上星以瀉上亢之熱邪天樞穴屬胃經,又爲大腸募穴,瀉之通腑去實。

隨證配穴衄血不止者,加大椎囟會。因急躁惱怒誘發者,加內關膻中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上星巨髎點刺出血

5.3.2.7.2 方二

迎香合谷風府上星等穴爲主。加內庭艾灸湧泉隱白[8]

5.3.3 肝火上炎

鼻衄·肝火上炎證(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flaring up liver fire[8])是指肝火上炎,迫血妄行,以鼻衄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兩目紅赤,口苦舌紅,脈弦數等爲常見症的鼻衄證候[8]。治宜清肝瀉火,用龍膽瀉肝湯加減[8]

5.3.3.1 症狀

患者鼻衄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兩目紅赤,口苦舌紅,脈弦數[8][8]

5.3.3.2 證候分析

火熱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竅:氣鬱化火,火熱迫血上溢清竅,故致鼻衄肝火上炎,故致頭痛目眩耳鳴口苦煩躁肝開竅於目肝火上乘,故兩目紅赤。舌紅,脈弦數爲肝經實火之象。[8][8]

5.3.3.3 治法

清肝瀉火涼血止血[8]

5.3.3.4 方藥治療

可用龍膽瀉肝湯[備註]龍膽瀉肝湯(《蘭室祕藏》):龍膽草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黃(近代方有黃芩梔子加減治療。方中以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清肝瀉火木通澤瀉車前子利溼熱;生地、當歸甘草滋陰養血,瀉中有補,清中有養。可酌加白茅根蒲黃大薊小薊藕節涼血止血。若陰液虧耗,口鼻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可去車前澤瀉當歸。酌加玄蔘麥冬女貞子旱蓮草養陰清熱[8]

5.3.3.5 外治

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可選用[8]

(1)局部用雲南白藥止血

(2)用棉花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

(3)用溼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5.3.3.6 食療
5.3.3.6.1 推薦食材

鼻衄·肝火上炎證患者建議食用當歸青黛菊花綠萼梅枸杞苗、玫瑰花夏枯草[8]

5.3.3.6.2 推薦食療

[8]

1.玫瑰花茶(《本草綱目拾遺》):幹玫瑰花6~10g,紅糖適量。將玫瑰花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溫浸10分鐘後即可引用,代茶飲

2.綠萼梅茶(《河北中藥手冊》):綠萼梅5g,用沸水沖泡,加入冰糖適量,代茶飲

3.枸杞蒸雞(《中國食療大全》):母雞內臟洗淨,枸杞洗淨裝進雞腹內,放蒸鍋內,加入蔥、姜、料酒、鹽、味精等,隔水蒸2小時。

5.3.3.7 鍼灸治療

迎香合谷風府上星等穴爲主。加太沖太溪艾灸湧泉隱白[8]

5.3.4 氣血虧虛

鼻衄·氣血兩虛證(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8])是指氣血虧虛,氣不攝血,以鼻衄,或齒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晄白,頭暈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淡,脈細無力等爲常見症的鼻衄證候[8]

5.3.4.1 症狀

患者鼻衄,或兼齒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㿠白頭暈耳鳴心悸,夜寐不寧,舌質淡,脈細無力[8][8]

5.3.4.2 證候分析

氣虛不攝血溢清竅,血去氣傷,氣血兩虛氣虛不能統攝血液,故致鼻衄,甚或齒衄肌衄氣血虧虛,失於溫煦濡養,腦海失養則頭暈耳鳴。心失所養則心悸四肢百骸失養則神疲乏力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㿠白氣血不足,血脈不充,故致舌淡,脈細無力。[8][8]

5.3.4.3 治法

補氣攝血[8]

5.3.4.4 方藥治療

可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加減治療。本方具有補養氣血健脾養心及益氣攝血的作用。可加仙鶴草阿膠茜草等加強其止血作用[8]

5.3.4.5 外治

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局部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可選用[8]

(1)局部用雲南白藥止血

(2)用棉花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

(3)用溼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5.3.4.6 食療
5.3.4.6.1 推薦食材

鼻衄·氣血兩虛證患者建議食用黨蔘阿膠茯苓紅棗牛肉豬肚蓮子[8]

5.3.4.6.2 推薦食療

[8]

1.桂圓紅棗湯(《中國食療大全》):龍眼50g,紅棗100g洗淨,加水適量煎煮至熟爛,再加白糖,取湯飲。

2.大棗粥(《聖濟總錄》):大棗10~15個,粳米100g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米爛成粥,加冰糖汁。

3.當歸雞(《中國食療大全》):母雞內臟當歸洗淨,包紗布放入雞腹內,加蔥、姜、鹽、料酒味精,用小火煮爛,去當歸食用。

5.3.5 陰虛火旺

鼻衄·陰虛火旺證(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8])又稱虛火鼻衄,是指陰虛火旺,迫血妄行,以鼻衄骨蒸潮熱,口燥咽乾煩躁失眠盜汗顴紅便祕尿短,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鼻衄證候[8]

5.3.5.1 症狀

患者鼻衄量少或時作時止,口乾咽燥,頭暈眼花手足心熱失眠多夢耳鳴心悸舌紅,苔少,脈細數[8]

5.3.5.2 證候分析

虛火上炎,傷及鼻竅血絡,故衄血量少,或時作時休。陰虛少津,故口乾咽燥。虛火上擾清竅,故見頭暈眼花耳鳴。水不濟火,心腎不交,故失眠多夢心悸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爲陰虛火旺之象。[8]

5.3.5.3 治法

滋陰降火止血[8]

5.3.5.4 方藥治療

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治療[8]

5.3.5.5 鍼灸治療
5.3.5.5.1 方一

[8]

選穴:以足少陰腎經穴爲主。取太溪太沖三陰交素髎通天穴。足少陰原穴太溪足三陰經交會穴三陰交,以滋補腎陰而降肝火通天素髎主治鼻衄太沖清瀉虛火

隨證配穴夢魘夜驚者,加隱白神門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5.3.5.5.2 方二

迎香合谷風府上星等穴爲主。加照海艾灸湧泉隱白[8]

5.3.6 陰虛於下,陽浮於上

5.3.6.1 症狀

陰虛於下,陽浮於上而鼻衄者,症見六脈浮大無力,兩尺尤弱[8]

5.3.6.2 治法

宜引火歸元,潛鎮浮陽[8]

5.3.6.3 方藥治療

可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8]

5.4 鼻衄的其他療法

因熱性疾病或鼻部癌症等所致者,當先治其主要疾病[8]

5.4.1 外治法

外治可用十散塞鼻,山梔炭吹鼻,白礬末吹鼻等法,又可用溫水浸足法。

外傷所致的鼻瀝血,宜用棉片蘸藥塞鼻止血[8]

鼻衄皆可用棉片蘸藥入鼻內止血,亦可用蒲黃血竭等爲末,置入鼻內止血[8]

5.4.2 冷敷法

以水袋或冷溼毛巾敷於患者的前額或頸部[8]

5.4.3 壓迫法

用手指按壓患者上星囟會,或緊捏鼻翼,或用鼻腔塞法[8]

5.4.4 耳針

內鼻、肺、上屏尖、額等穴,中等刺激[8]

內鼻、肺、胃、腎上腺、額、肝、腎。每次選2~3穴,捻轉1~2min。每日1次。[8]

5.5 醫案

執中母氏忽患鼻衄,急取藥服,凡平昔與人服有效者皆不效。因閱《集效方》,雲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灸上星50壯。尚疑頭上不宜多灸,止灸7壯而止。次日復作,再灸14壯而愈。有人鼻常出膿血,予教灸囟會亦愈,則知囟會上星皆治鼻衄雲。(鍼灸資生經

張××,男,34歲。因打噴嚏致鼻腔出血不止,當時自行壓迫止血無效。即送往醫院急診,經五官檢查未見異常。遂行鼻腔填塞壓迫止血,仍無效,如將鼻孔阻塞則血從口出。患者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又注射腎上腺素維生素K也未見有效果。經採用艾卷溫和灸法,灸風府30min後,出血逐漸停止,1次即愈。觀察1個月,未見覆發。(鍼灸醫學驗集

5.6 鼻衄患者飲食禁忌

禁忌大寒大熱的食物,如蔥、蒜、辣椒、生魚蟹等,慎啤酒及各種冷飲[8]

5.7 注意事項

鼻衄應注重病因治療。

出血時可溼冷敷額部,或用手捏緊鼻孔[8]

出血不止者,可採用鼻腔填塞等法[8]

血液病引起者,禁用針刺和刺血法。

5.8 關於血證

血證(blood disease[8]、blood syndrome[8])爲病證名[9]。見清·唐容川著《血證論》。是出血性疾病的統稱[9][9]。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疾患,統稱爲血證[10]。如吐血嘔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婦科經帶胎產出血[10]。其中鼻衄齒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血證爲內科所常見。

血證可由外感內傷的多種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機可以歸納爲火熱薰灼及氣虛不攝兩大類。在火熱之中有實火虛火之分,在氣虛之中有氣虛及氣損及陽之別。證候虛實方面,由火熱亢盛所致者屬實證;由陰虛火旺氣虛不攝所致者屬虛證。治療血證主要應掌握治火、治氣,治血三個基本原則。實火清熱瀉火虛火滋陰降火實證清氣降氣虛證補氣益氣。各種血證應酌情配伍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藥。[10]

中醫臨牀也有將血液系統疾病作血證專科者[10]

詳見血證條。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6.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4.
  6. ^ [6]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94-96.
  7.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6-248.
  8. ^ [8]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03-104.
  9.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8.
  10. ^ [10]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93-1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