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香

祛風除溼 中藥材 溫中理氣 活血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ài nà xiāng

2 中醫大辭典》·艾納香

艾納香中藥名,出自《開寶重定本草[1]

2.1 別名

冰片艾[1]

2.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s(L.) DC.的嫩枝葉[1]。主產廣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1]

2.3 性味

辛、苦,溫[1]

2.4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溫中活血[1]

1.治風溼痹痛,腹痛腹瀉痛經[1]。煎服:9~18g[1]

2.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溼疹,癬疾,皮炎[1]。搗敷或煎水洗[1]

2.5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主成分爲左旋龍腦,並含少量桉葉素、左旋樟腦花椒油素等[1]。還含糖苷[1]

2.6 藥理作用

提取物對動物有降壓、血管擴張及交感神經抑制作用[1]。浸劑能利尿[1]。本品含有的化學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作用[1]

3 《*辭典》·艾納香

3.1 出處

開寶本草

3.2 拼音名

ài Nà Xiānɡ

3.3 別名

大風艾、牛耳艾、大風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艾(《嶺南採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骨風(《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查》),冰片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4 來源

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全年可採,但以秋季採的質量較好。採後曬乾

3.5 形態

多年生木質草本,高1~3米,全體密被黃色絨毛或絹毛,揉碎時有冰片香氣。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10~17釐米,寬1.2~2.5釐米,先端尖,基部狹窄,下延呈葉柄狀,或近深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兩面密被茸毛。頭狀花序頂生,傘房狀;總苞片數輪,外輪較內輪短;管狀花黃色,異形,緣花雌性,盤花兩性,先端5裂;聚葯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線狀。瘦果具10棱,冠毛淡白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廣西及貴州有栽培。

3.7 性狀

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灰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面密被白色長絹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葉脈帶黃色,下面突出較顯;葉柄半圓形,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

3.8 藥理作用

其提取物注射於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於興奮失眠高血壓患者。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爲弱。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3.9 性味

辛、苦,溫。

①《海藥本草》:"溫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③《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溫。"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3.10 功能主治

溫中活血,祛風除溼殺蟲。治寒溼瀉痢腹痛腸鳴,腫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癬。"

②《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泄,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闢溫疫。"

③《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

④《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溼。治跌打,敷酒風腳。"

⑤《嶺南採藥錄》:"療四肢骨痛。"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3.12 附方

①治腫脹,風溼關節炎大風艾蓖麻葉石菖蒲。煮水洗。(《廣東中藥》)

②治蛇傷口不合:大風艾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皮膚瘙癢:大風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13 備註

本植物的根(艾納香根)、葉片的加工品(艾片)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3.14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