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24—2016 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醫院感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S/T 524—2016 yī yuàn gǎn rǎn bào fā kòng zhì zhǐ nán

2 英文參考

Guideline of control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524—2016《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Guideline of control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6年08月02日發佈,自2017年01月15日起實施。

4 前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廣東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市人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侯鐵英、李六億、鍾振鋒、吳安華、姜亦虹、林錦炎、賈會學、胡必傑、宗志勇、李燕明、鄧子德、鍾曉祝。

5 標準正文

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

5.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醫院感染暴發控制的管理要求、流行病學調查、控制效果評價、調查的總結與報告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5.2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WS/T 311 醫院隔離技術規範

WS/T 312 醫院感染監測規範

WS/T 313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WS/T 367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

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衛生部 2009年

5.3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醫院感染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住院患者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間發生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己開始或入院時己處於潛伏期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3.2

醫院感染暴發  healthcare acquir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3.3

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suspected outbreak of healthcare acquired infection

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牀症候羣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現象;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的現象。

3.4

醫院感染聚集 cluster of healthcare acquired infection

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醫院感染病例增多,並超過歷年散發發病率水平的現象。

3.5

醫院感染假暴發  pseudo-outbreak of healthcare acquired infection

疑似醫院感染暴發,但通過調查排除暴發,而是由於標本污染、實驗室錯誤、監測方法改變等因素導致的同類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時間內增多的現象。

5.4 4 管理要求

4.1 醫療機構應建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責任制,明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爲第一責任人,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監測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調查和處置過程中的規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處置工作預案,明確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及各相關部門在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工作中的職責。

4.2 醫療機構應根據WS/T 312的要求,建立醫院感染監測工作制度和落實措施,及時發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和醫院感染暴發

4.3 醫療機構應建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牽頭、多部門協作的醫院感染暴發管理工作機制,成立醫院感染應急處置專家組,指導醫院感染暴發調查及處置工作。醫療機構應確保實施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處置的人員、設施和經費。

4.4 醫療機構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時,應遵循“邊救治、邊調查、邊控制妥善處置”的基本原則,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徑,及時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並及時開展或協助相關部門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標本採集、病原學檢測等工作。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範》的要求,按時限上報。報告包括初次報告和訂正報告,訂正報告應在暴發終止後一週內完成。如果醫院感染暴發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處理。

4.5 醫療機構在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過程中,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臨牀醫務人員、微生物實驗室人員及醫院管理人員等應及時進行信息的交流、更新、分析反饋,必要時應向社會公佈暴發調查的進展、感染人員的現況以及最終的調查結果等內容。

5.5 5 流行病學調查

5.1 初步瞭解現場基本信息,包括髮病地點、發病人數、發病人羣特徵、起始及持續時間、可疑感染源、可疑感染病原體可疑傳播方式或途徑、事件嚴重程度等,做好調查人員及物資準備。

5.2 分析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發病特點,計算懷疑醫院感染暴發階段的感染發病率,與同期及前期比較確認醫院感染暴發的存在。具體如下:

a) 與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前相比發病率升高明顯並且具有統計學意義,或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存在    流行病學關聯,則可確認醫院感染暴發,應開展進一步調查。疾病的流行程度未達到醫院感染暴發水平,但疾病危害大、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具有潛在傳播危險時,仍應開展進一步調查。

b) 應排除因實驗室檢測方法醫院感染監測系統監測方法等的改變而造成的醫院感染假暴發

c) 應根據事件危害程度採取相應的經驗性預防控制措施,如消毒隔離手衛生等。

5.3 結合病例的臨牀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覈實病例診斷,開展預調查,明確致病因子類型(細菌病毒或其它因素)。

5.4 確定調查範圍和病例定義,開展病例搜索,進行個案調查。具體方法如下:

a) 確定調查範圍和病例定義,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人羣分佈特徵,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和    (或)實驗室檢查結果等。病例定義可進行修正;病例搜索時,可側重靈敏性;確定病因時,可側重特異性

b) 通過查閱病歷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各種信息監測資料以及臨牀訪談、報告等進行病例搜    索。

c) 開展病例個案調查,獲得病例的發病經過、診治過程等詳細信息個案調查內容一般包括基本    信息、臨牀資料、流行病學資料,個案調查可參照附錄A。

5.5 對病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羣特徵進行分析

5.6 綜合分析臨牀、實驗室及流行病學特徵,結合類似醫院感染發病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可採取分析流行病學(如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現場實驗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查找感染源及感染途徑。常見部位醫院感染暴發的常見病原菌可參照附錄B。常見醫院感染暴發的主要傳播途徑可參照附錄C。

5.6 6 控制效果評價

5.6.1 6.1 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

6.1.1 積極救治感染患者,對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6.1.2 對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的其他患者醫院工作人員、陪護、探視人員等進行醫學觀察,觀察至該病的最長潛伏期或無新發感染病例出現爲止。停止使用可疑污染的物品,或經嚴格消毒滅菌處理及檢測合格後方能使用。

6.1.3 根據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的特點,切斷其傳播途徑,其措施應遵循WS/T 311的要求。

6.1.4 對免疫功能低下、有嚴重疾病或有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在需要的情況下可實施特異性預防保護措施,如接種疫苗、預防性用藥等。醫務人員也應按照相關要求做好個人防護。

5.6.2 6.2 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

6.2.1 1周內不繼續發生新發同類感染病例,或發病率恢復到醫院感染暴發前的平均水平,說明己採取的控制措施有效。

6.2.2 若醫院感染新發感染病例持續發生,應分析控制措施無效的原因,評估可能導致感染暴發的其他危險因素,並調整控制措施,如暫時關閉發生暴發的部門或區域,停止接收新入院患者;對現住院患者應採取針對防控措施。情況特別嚴重的,應自行採取或報其主管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後採取停止接診的措施。

5.7 7 總結與報告

7.1 根據《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與處置管理規範》進行總結與報告,具體要求參見附錄D。7.2 各醫療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調查報告的內容。

6 附錄

6.1 附錄A(資料性附錄)(疑似)醫院感染病例個案調查

6.1.1 A.1 一般情況

A.1.1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家長姓名(若是兒童,請填寫):________________

A.1.2 患者ID:________________

A.1.3 性別:  □男    □女

A.1.4 年齡:____歲(月)

6.1.2 A.2 發現/報告情況

A.2.1 發病序號:________

A.2.2 發生感染時所在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

A.2.3 曾住過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4 發病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A.2.5 發現時間:____年____月____日

A.2.6 感染診斷及部位:____

6.1.3 A.3 發病與就診經過

A.3.1 入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A.3.2 可能的感染原因:

A.3.3 原發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4 A.4 臨牀表現

A.4.1 臨牀症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4.2 臨牀體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4.3 微生物送檢結果及日期:____

6.1.5 A.5 高危因素及暴露情況

A.5.1 病室環境:  □Ⅰ類  □Ⅱ類  □Ⅲ類

A.5.2 醫護情況:

主管護士________________ 日常護理護士________________ 主管醫生________________

每次接觸患者前後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  □是  □否

醫務人員出勤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3 周圍患者是否有類似臨牀症狀、體徵  □是  □否

A.5.4 患者接觸的相關醫療器械:____________使用前後消毒  □滅菌

A.5.5 近期環境抽查結果:空氣:________物表:________工作人員手:________

A.5.6 有無可疑的使用中消毒液:________ 批號:________

A.5.7 有無可疑靜脈注射液體:________批號:________

A.5.8 本組共有患者____例,本患者爲第____例,

患者感染源可能來自:

患者自身  □其他患者  □醫務人員  □醫療器械  □醫院環境  □食物  □藥物  □探視者 □陪護者  □感染源不明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9 患者易感因素的調查見表A.1。

表A.1  患者易感因素

手術名稱:


急診:是□    否□

手術日期:


參與手術人員:

手術持續時間:

____小時____分

手術植入物:有□    無□

手術切□類型:

清潔□  清潔污染□  污染□  感染

麻醉(ASA)評分

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

麻醉:全麻□    硬膜外麻□  腰麻

糖尿病

免疫缺陷□

尿道插管□時間(    )

腫瘤

免疫抑制劑

靜脈插管□時間  (      )

昏迷

低蛋白血症□

引流管部位(    )時間(    )

肝硬化

WBC < 1.5 x   109/L□

激素及使用方法(    )

放療□、化療□

氣管切開□是  □否時間(    )

呼吸機□是  □否時間(    )

哮喘

冠心病

腎病

慢性支氣管炎

其它慢性肺部疾病□

其它慢性疾病□

6.1.6 A.6 患者生活習慣、既往健康史

A.6.1  飯前洗手:□每次均洗手  □偶爾洗手  □從不洗手  □其它 A.6.2 本次感染前是否有其它部位感染  □是□否,感染部位:

6.1.7 A.7 患者發病前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品種:____________藥品名稱:____________天數/使用起止日期____________

6.1.8 A.8 實驗室檢查

A.8.1  感染相關指標:血常規:____;CRP:____;PCT:____:其他:____

A.8.2 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的調查見表A.2。

表A.2 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

標本類型

採樣時間

檢測項目

檢測方法

檢測單位

結果































注:標本類型包括咽拭子、痰、血、尿、糞便、分泌物等與該感染相關的臨牀標本

6.1.9 A.9 轉歸與最終診斷情況

A.9.1  最終診斷:□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  □臨牀診斷病例  □排除:

A.9.2 診斷單位:____

A.9.3 轉歸:□痊癒,出院日期:____月____日  死亡,死亡日期:____月____日死亡原因:____________

□其它____________

6.1.10 A.10 其他需記載事項

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個案表內容,例如:若懷疑與麻醉劑消毒劑有關,應記錄麻醉劑消毒劑相關信息,以及封存剩餘麻醉劑消毒劑進行檢測的後續情況;若懷疑與植入物有關,應記錄植入物以及對同批號植入物進行檢測相關信息;若懷疑與消毒供應中心(CSSD)處置有關,則應追溯相關信息等。

6.1.11 A.11 調查單位、人員和時間

A.11.1 調查單位:____________

A.11.2 調查者簽名:____________

A.11.3 調查時間:____月____日一一____月____日

6.2 附錄B(資料性附錄)常見部位醫院感染暴發的常見病原菌

常見部位醫院感染暴發的常見病原菌見表B.1。

表B.1 常見部位醫院感染暴發的常見病原菌

部位

常見病原菌

下呼吸道

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假絲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腸道

沙門菌屬(德爾卑沙門菌、乙型傷寒沙門菌、斯坦利沙門菌、鼠傷寒

門菌、豬霍亂沙門菌、C羣傷寒沙門菌、布洛蘭沙門菌)、大腸埃希菌、志賀菌屬、耶爾森菌屬、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柯薩奇病毒

血液系統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大腸埃希菌、白假絲酵母

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某些種、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屬、陰溝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

手術部位

龜分枝桿菌等非結核分枝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

單胞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某些種、糞腸球菌、陰溝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

眼部

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化膿鏈球菌、金黃色葡萄

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某些種

皮膚組織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陰溝腸桿菌、白假絲酵母菌、鮑曼不動桿菌、糞腸球菌

尿道

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產氣腸桿菌、白假絲酵母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熱帶假絲酵母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

中樞神經系統

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彎曲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凝

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某些種、銅綠假單胞菌

6.3 附錄C(資料性附錄)常見醫院感染暴發的主要傳播途徑

常見醫院感染暴發的主要傳播途徑見表C.1。

表C.1  常見醫院感染暴發的主要傳播途徑

疾病名稱

主要傳播途徑

丙肝(HCV)、乙肝(HBV)

主要經血傳播的疾病。使用未經規範消毒的內鏡、牙科器械、注射器、針頭、血液透析機,以及醫務人員在使用和處理醫療器械過程中導致的職業暴露

腸道病毒感染

主要經糞-口傳播,通過人-人之間的直接接觸。通過被腸道病毒污染醫院環境、醫用設施、生活用品、醫務人員污染的手等間接傳播腸道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

手術部位感染

主要經接觸傳播細菌經手術人員的手、器械、紗布、沖洗液等直接進入手術野;被細菌污染的器械、敷料、消毒液和繃帶可將細菌直接傳人切口。也可經空氣傳播,皮屑、飛沫、頭髮上的細菌通過流動空氣和污染的媒介進入切口

新生兒感染

主要通過醫務人員污染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產程中可以通過污染羊水吸入獲得感染,產後與母體的接觸及被污染環境、醫用設備器械、生活用品等的間接傳播均可感染。室內空氣污染,以及室內的醫療器械和某些固定裝置如導管、插管、霧化器、面罩、暖箱、藍光箱、治療車、嬰兒牀及空調機等。

血流感染

病原體直接進入血流或間接接觸傳播。動靜脈留置導管、血液透析、以及介入治療等;或者因血管內注射的藥物、液體、血液血漿不潔引起。

燒傷感染

主要經接觸傳播環境中一些生活設備如水龍頭、牀單被服以及治療設備等,工作人員雙手污染後等引起病原體傳播

呼吸道感染

主要經空氣和飛沫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核長時間大範圍懸浮在空氣中導致疾病的傳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噴嚏和說話時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進入易感人羣的眼睛、口腔鼻咽喉黏膜等時發生傳染。也可經接觸傳播病原體污染醫務人員的手、醫療器械、紗布、沖洗液等傳播

6.4 附錄D(資料性附錄)醫院感染暴發調查的總結與報告

D.1 報告題目:應簡明扼要地表述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要素

D.2 背景材料:醫院概況、過去流行史及本次流行概貌等。

D.3 調查方法:格式爲採取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或/和分析流行病學方法

D.4 臨牀資料:症狀和體徵、診斷及疾病的自然史等。

D.5 實驗室資料:病原因子的分離鑑定血清學診斷或分子生物學證據。

D.6 流行病學資料:疾病發生方式及三間分佈、流行曲線及暴露日期的推算、傳播來源、途徑、侵入門戶及影響因素等證據。

D.7 環境衛生學調查資料:對可疑感染源、傳播媒介等採樣結果分析評估

D.8 調查結果及結論:醫院感染暴發原因的假設與驗證分析控制措施的實施及效果評價,討論主要結果的總結、應吸取的經驗教訓及預防類似事件的建議等。

D.9 參考文獻及附錄、重要數據表格或有關證明材料等。

D.10 調查人員及其單位,調查日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