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491—2016 梅毒非特異性抗體檢測操作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衛生標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S/T 491—2016 méi dú fēi tè yì xìng kàng tǐ jiǎn cè cāo zuò zhǐ nán

2 英文參考

Guideline of test method of non-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reponemal pallidum infection

3 標準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5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491—2016《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操作指南》(Guideline of test method of non-specific antibodies for treponemal pallidum infection)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6年07月07日發佈,自2016年12月15日起實施。

4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上海市皮膚醫院、上海市臨牀檢驗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標準起草人:顧偉鳴、楊陽、王慶忠、郭瑋、尹躍平、吳磊、薛以樂。

5 標準正文

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操作指南

5.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方法、試驗操作步驟、結果描述與表示、質量控制等。

本標準適用於開展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的各類實驗室。

5.2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JJG 646—2006  移液器

5.3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血清固定  serofast

少數患者經過足量驅梅治療,梅毒特異性抗體維持在相對恆定的低滴度狀態。

注1:判斷血清固定,應具備3個要素流行病學病史和臨牀表現排除復發、重新感染;連續2個隨訪週期(≥6月)

血清抗體維持在±1滴度範圍之內的低滴度水平(一般≤1:8),即變化趨勢方向不明;無實驗室的技術性和方法誤差

注2:個別患者可終生存在血清固定現象。

5.4 4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於本文件。

CSF: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RCF:相對離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

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VDRL: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5.5 檢測原理

5.5.1 5.1  原理

感染梅毒螺旋體後,被損害的宿主細胞梅毒螺旋體本身釋放的類脂質物質,引起宿主產生IgA、 IgM和IgG抗類脂抗體,這種抗體在體外與人工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含心磷脂卵磷脂膽固醇抗原溶液發生作用,產生絮狀凝集現象,不同反應強度的凝集現象與抗體濃度成正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梅毒感染活動狀態。

5.5.2 5.2  方法

5.5.2.1 5.2.1  VDRL

商品化VDRL試劑盒包含VDRL抗原、VDRL緩衝液和介紹。

VDRL抗原是含有心磷脂卵磷脂膽固醇的無水乙醇溶液。VDRL緩衝液含氯化鈉、40%甲醛溶液(中性)溶液磷酸氫二鈉(無水)和磷酸二氫鉀磷酸溶液,pH 6.0±0.1。用緩衝液配置的 VDRL抗原工作液與樣品中的抗體發生反應,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絮狀凝集

5.5.2.2 5.2.2  RPR

商品化試劑盒包含抗原陰陽反應對照、滴針、反應板和介紹。

是一種改良的VDRL試驗,將VDRL抗原結合到作爲示蹤物質的炭顆粒上,當抗原樣品中的抗體發生凝集反應,肉眼可以觀察到黑色的凝集顆粒。RPR抗原溶液中,添加氯化膽鹼起到化學滅活效果,添加EDTA起到穩定試劑性能作用

5.5.2.3 5.2.3  TRUST

商品化試劑盒包含抗原陰陽反應對照、滴針、反應板和介紹。

TRUST的檢測原理同RPR,將VDRL抗原結合到作爲示蹤物質的甲苯胺紅染色粒子上,當抗原樣品中的抗體發生凝集反應,肉眼可以觀察到紅色的凝集顆粒。TRUST抗原溶液中,含有氯化膽鹼和EDTA的作用同RPR。

5.6 6  儀器耗材

5.6.1 6.1  微量移液器

5.6.1.1 6.1.1  基本要求

6.1.1.1  宜使用50 μL固定式的微量移液器,吸取血清血漿和CSF樣品以及半定量試驗中的無菌生理鹽水

6.1.1.2  宜使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和滴加抗原滴加抗原量應符合6.6.2和(或)6.6.3的技術要求。

5.6.1.2 6.1.2  維護校準

6.1.2.1  應定期對微量移液器進行保養和校準保存相應記錄。

6.1.2.2  可由生產廠商對微量移液器進行校準,並出具報告。

6.1.2.3  可自行制定標準化文件對微量移液器進行比對,最大允許誤差應符合JJG 646—2006。

5.6.2 6.2  水平旋轉儀

5.6.2.1 6.2.1  基本要求

6.2.1.1  水平狀態轉速符合100 r/min±2 r/min、或180 r/min±2 r/min的要求。

6.2.1.2  時間控制精度符合±1 s/min的要求。

6.2.1.3  數字化電子控制部件可預設RPR/TRUST和VDRL試驗的固定反應程序

6.2.1.4  水平樣品托盤附有夾槽用於固定反應板,避免在旋轉時反應板滑出水平旋轉儀。

6.2.1.5  不應使用旋鈕式調節裝置的水平旋轉儀。

5.6.2.2 6.2.2  維護和校準

6.2.2.1  應定期對水平旋轉儀進行保養和校準保存相應記錄。

6.2.2.2  可由生產廠商對水平旋轉儀的轉速和時間控制進行校準,並出具報告。

6.2.2.3  可自行制定相應的標準化文件,進行日常維護。

5.6.3 6.3  樣品採集器

6.3.1  採集血液樣品時,宜使用無添加劑或內壁經硅化處理的真空採集器。

6.3.2  含有添加劑(促凝劑、抗凝劑)的真空採集器,使用前應進行抗干擾性能評估(見附錄A和附錄 B)。

5.6.4 6.4  樣品容器

6.4.1  宜採用密閉、無菌容器。

6.4.2  CSF以及分離血清血漿樣品,可使用玻璃試管、塑料試管、離心管存放。

6.4.3  新鮮全血樣品不應直接注入普通塑料試管收集,否則將導致血塊收縮不良。

5.6.5 6.5  反應

5.6.5.1 6.5.1  VDRL反應板

6.5.1.1  宜使用專用VDRL反應板進行試驗,替代反應板應符合6.5.1.2和6.5.1.3的反應網圈直徑和防溢要求。

6.5.1.2  用於血清樣品檢測反應板上有直徑14 mm的反應圓圈,沿圓圈邊緣的膠漆或陶瓷防溢環可防止旋轉時液體溢出,反應孔中間透明,便於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

6.5.1.3  用於CSF樣品檢測反應板上有直徑16 mm的反應圓圈,反應孔中間爲深度1.75 mm凹面,防止旋轉時液體溢出。

5.6.5.2 6.5.2  RPR/TRUST反應板

6.5.2.1  商品化試劑盒中的反應板上有若干個直徑18 mm的反應圓圈。

6.5.2.2  沿反應網圈內側邊緣可呈凹面,防止旋轉時液體溢出。

5.6.6 6.6  專用抗原滴針

6.6.1  專用抗原滴針的內外壁宜經硅塗層處理。

6.6.2  用於血清血漿樣品檢測時,專用抗原滴針每次滴出的抗原量是17μL,或符合59滴/mL±1滴/mL的技術要求。

6.6.3  用於CSF樣品檢測時,專用抗原滴針每次滴出的抗原量是10μL,或符合100滴/mL±2滴/mL的技術要求。

5.7 樣品採集和保存

5.7.1 7.1  採集處理

5.7.1.1 7.1.1  血清

血清樣品適用於RPR、TRUST、VDRL的定性試驗和半定量試驗。採集步驟如下:

a)  用真空採集器(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 mL~5 mL靜脈血液

b)  待血液凝固、血塊收縮後,RCF 1200 g~1700 g離心15 min;

c)  吸出上層血清,置於合適的容器中保存備用。

5.7.1.2 7.1.2  血漿

血漿樣品適用於RPR、TRUST的定性試驗。僅限特殊情況下應用(詳見12.6)。採集步驟如下:

a)  用含抗凝劑的真空採集器,抽取3 mL~5 mL靜脈血液

b)  當血液升至標示刻度時,立刻輕輕顛倒混勻8次~10次,保證血液抗凝劑充分混合,沒有血液凝塊;

c)  靜置片刻後,RCF 1200 g~1700 g離心15 min;

d)  吸出上層血漿,置於合適的容器中保存備用。

5.7.1.3 7.1.3  CSF

CSF樣品適用於VDRL的試驗。抽取CSF應由具有專業資質人員操作。採集步驟如下:

a)  受檢者側臥於硬質牀,兩手抱膝緊貼腹部,頭向前胸屈曲,使軀幹呈弓形,以髂後上棘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爲穿刺點,相當於第3~4腰椎棘突間隙;

b)  消毒處理後,用2%利多卡因白皮膚到椎間韌帶局部麻醉

c)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背部方向緩緩刺人,針尖稍斜向頭部,成人進針深度約4 cm~6 cm,兒童約2 cm~4 cm;

d)  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

e)  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即可見CSF流出,分別收集3 mL~5 mL於無菌的容器中;

f)  應使用第1管CSF做微生物培養,第2管CSF做免疫學生化檢測,第3管CSF做一般性狀顯微鏡檢查

5.7.2 7.2  樣品檢查

原則上不合格樣品應予以退回。如屬於特殊病例的標本,在與臨牀醫師和護師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可對樣品進行初步檢測,報告中應註明“樣品可能污染,結果僅供參考”。以下樣品干擾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a)  嚴重溶血和脂血或被其他物品污染血清血漿樣品

b)  CSF樣品中含有肉眼可見的顆粒物質;

c)  CSF樣品肉眼觀察呈現粉紅色,提示有可能是採集過程中被血液污染(相當於每1 mL CSF含有≥3μL血液,或含有4×109/L~12×109/L紅細胞)。

5.7.3 7.3  保存

7.3.1  血漿血清樣品在4h內檢測,可置室溫存放;5個連續T作日內檢測分離樣品可置2℃~8℃存放;否則應置-20℃或更低溫度保存

7.3.2  CSF樣品在4h內檢測,可置室溫存放;5個連續工作日內進行檢測樣品可置2℃~8℃保存,不可凍存。

5.8 8  試驗操作步驟

5.8.1 8.1  總述

如使用商品化試劑盒,應遵照試劑盒介紹結合所在實驗室實際情況編寫標準操作程序(SOP),並經性能驗證有效。檢測時嚴格按SOP進行操作。

5.8.2 8.2  RPR/TRUST-定性試驗

RPR/TRUST定性試驗用於篩查梅毒特異性抗體。操作步驟如下:

a)  吸取50 μL待檢血清血漿樣品、對照品、質控品,每個樣品置於反應板上的一個圓圈中;

b)  將樣品塗布充滿整個反應網圈;

c)  滴加抗原前,試劑瓶沿水平方向旋轉,將抗原混勻,用滴針輕緩地反覆吹吸數次,直至抗原充分懸浮,吸入滴管;

d)  棄去針管中第1滴抗原,從第2滴開始向每個樣品圈中滴加1滴抗原

e)  滴加抗原後,立刻拿起反應板,傾斜30°左右旋轉數次,讓抗原樣品儘快混合;

f)將卡片置於水平旋轉儀上,啓動儀器的反應程序(100 r/min,8 min);

g)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3 min之內用肉眼觀察結果;

h)  按照9.1給出的定性試驗反應結果的描述作出判斷

注1:塗布樣品時移液頭與卡片的夾角接近30°,避免移液頭劃破反應板表面防水塗層

注2:本案以專用抗原滴針爲例(下同)。混勻抗原懸液時不可劇烈吹吸。保持垂直狀態、以自由落體方式滴加抗原。不可使用最後一滴抗原滴加樣品中。針管中的抗原將用盡時,按8.2c)、8.2d)給出的描述重複操作。

注3:定性試驗呈陽性反應樣品,應將樣品連續的倍比稀釋後,進行半定量試驗。

5.8.3 8.3 RPR/TRUST-半定量試驗

RPR/TRUST半定量試驗用於判定梅毒特異性抗體相對濃度、和(或)排除前帶現象。操作步驟如下:

a)  吸取50 μL生理鹽水,分別加至反應板上數個連續的網圈中;

b)  吸取50 μL待檢血清樣品(或對照品、或質控品),與反應板上第1個圓圈的生理鹽水充分混合,稀釋過程中,樣品生理鹽水應反覆吹吸≥6次,避免氣泡,不可將樣品吹出反應網圈;

c)  吸取第1個圓圈中倍比稀釋的樣品50 μL,與反應板上第二個圓圈的生理鹽水充分混合;

d)  重復吸取前一個網圈的50μL稀釋樣品與後一個網圈中生理鹽水混合的操作,至最後一個生理鹽水的圓圈充分混合後,吸出50μL的稀釋樣品,棄用;

e)  從最高稀釋度開始往低稀釋度方向,逐一將稀釋樣品均勻地塗滿整個圈;

f)  按8.2c)、8.2d)給的的描述和步驟滴加抗原

g)  按8.2e)和8.2f)給m的描述和步驟啓動反應程序的操作;

h)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3 min之內用肉眼觀察最高稀釋度出現9.1.3或9.1.4反應結果的描述作出判斷,以+或±表示檢測結果;

i)  半定量試驗應做到最終稀釋度。

5.8.4 8.4  VDRL試驗

5.8.4.1 8.4.1  抗原工作液配製

在試驗前應配製VDRL抗原的T作液。新鮮配製的抗原工作液檢測血清時8h內有效,檢測CSF時2h內有效。操作步驟如下:

a)  吸取VDRL抗原稀釋液0.4 mL,加入容量爲30 mL的帶蓋、底部直徑35 mm的平底玻璃瓶,緩慢傾斜小瓶使VDRL抗原緩衝液覆蓋整個瓶底;

b)  吸取VDRL抗原0.5 mL,一邊平緩地沿水平方向轉動玻璃瓶(以3 r/s的速度繞5 cm的圓周直徑旋轉),一邊在位於玻璃瓶的上1/3處,在6s內連續地將0.5 mL VDRL抗原逐滴地流入到抗原緩衝液中;

c)  最後一滴抗原滴出後,再持續轉動玻璃瓶10 s;

d)  吸取抗原稀釋液4.1 mL,沿瓶壁加入(不可直接滴至抗原中);

e)蓋上瓶蓋,10 s內上下顛倒30次,抗原呈均勻懸浮後,即爲抗原工作液;

f)  每次試驗時平緩地旋轉含抗原工作液的小瓶,讓抗原均勻懸浮。

5.8.4.2 8.4.2  VDRL定性試驗一血清樣品

VDRL定性試驗用於篩查血清梅毒特異性抗體。少數境外患者在初診時採用VDRL試驗,入境後進行療效隨訪時宜採用VDRL進行血清樣品的試驗。操作步驟如下:

a)  血清樣品滅活處理(56℃,30 min),滅活後的血清樣品超過4h檢測,應在試驗前重新快速滅活處理(56℃,10 min);

b)  吸取50μL血清,在專用反應板上均勻地塗滿整個反應網圈;

c)  按8.2c)、8.2d)給出的描述和步驟滴加抗原

d)  將反應板固定在水平旋轉儀上,啓動儀器的反應程序(180 r/min,4 min);

e)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5 min內在顯微鏡下觀察凝集狀態(10倍目鏡,10倍物鏡);

f)按照9.1給出的定性試驗反應結果的描述作出判斷

5.8.4.3 8.4.3  VDRL半定量試驗一血清樣品

半定量試驗用於判定血清梅毒特異性抗體相對濃度、和(或)排除前帶現象。操作步驟如下:

a)  按8.4.2a)處理血樣品

b)  按照8.3a)、8.3b)、8.3c)、8.3d)和8.3e)給出的步驟稀釋樣品

c)  按8.2c)、8.2d)給的的描述和步驟滴加抗原

d)  將反應板固定在水平旋轉儀上,啓動儀器的反應程序(180 r/min,4 min);

e)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5 min之內在顯微鏡下觀察最高稀釋度工現9.1.3或9.1.4反應結果的描述作工判斷,以+或±表示檢測結果。

5.8.4.4 8.4.4  VDRL定性試驗-CSF樣品

VDRL定性試驗用於篩查CSF中梅毒特異性抗體。CSF樣品不需滅活處理。操作步驟如下:

a)  吸取50 μL CSF,注入專用反應板(CSF)上的反應圓圈;

b)  按8.2c)、8.2d)給出的描述和步驟滴加抗原

c)  將反應板固定在水平旋轉儀上,啓動儀器的反應程序(180 r/min,8 min);

d)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5 min內在顯微鏡下觀察凝集狀態(10倍目鏡,10倍物鏡);

e)  按照9.1給出的定性試驗反應結果的描述作出判斷

5.8.4.5 8.4.5  VDRL半定量試驗-CSF樣品

半定量試驗用於判定CSF中梅毒特異性抗體相對濃度、和/或排除前帶現象。操作步驟如下:

a)  按8.3a)、8.3b)、8.3c)、8.3d)和8.3e)給出的步驟稀釋樣品

b)  按8.2c)、8.2d)給出的描述和步驟滴加抗原

c)  將反應板固定在水平旋轉儀上,啓動儀器的反應程序(180 r/min,8 min);

d)  當儀器停止工作後,5 min之內在顯微鏡下觀察最高稀釋度出現9.1.3或9.1.4反應結果的描

述作出判斷,以+或±表示檢測結果。

5.9 9  結果描述和表示

5.9.1 9.1  定性試驗

9.1.1  強陽反應:RPR/TRUST肉眼(VDRL鏡下)顯見團塊狀的絮狀凝集物,懸液背景清亮。以“+++”或“++++”格式表示;

9.1.2  陽性反應:RPR/TRUST肉眼(VDRL鏡下)顯見比較小的絮狀凝集物,懸液背景較清亮。以“++”格式表示;

9.1.3  弱陽性反應:RPR/TRUST肉眼(VDRL鏡下)可辨細小散在的絮狀凝集物,懸液背景渾濁。以“+”格式表示;

9.1.4  臨界陽性反應:RPR/TRUST肉眼(VDRL鏡下)可辨較粗糙的抗原顆粒,懸液背景渾濁。以“±”格式表示;

9.1.5  陰性反應:RPR/TRUST肉眼(VDRL鏡下)抗原顆粒均勻分佈。以“-”或“陰性”格式表示。

5.9.2 9.2  半定量試驗

呈現弱陽性反應或臨界陽性反應的最高稀釋倍數,爲半定量試驗的滴度。以1:X+或1:X±格式表示(其中X爲稀釋倍數值)。

5.9.3 9.3  報告格式

5.9.3.1 9.3.1  陰性反應檢測報告

應有“試驗方法”(如RPR或TRUST或VDRL)和“結果表示”兩部分組成。

示例:VDRL-(陰性

注:原始樣品定性試驗符合9.1.5給出的細節。提示:陰性反應

5.9.3.2 9.3.2  陽性反應檢測報告

除了試驗方法外,還應有“定性”(原倍)和“半定量”(滴度)結果共3個部分組成。

示例1:RPR++++,1:64+

示例2:TRUST-,1:256+

注1:原始樣品定性試驗符合9.1.1給出的細節;半定量試驗中,經過連續稀釋至1:128符合9.1.5給出的細節,而1:64符合9.1.3給出的細節。提示:定性試驗強陽反應,無前帶現象,呈高滴度狀態,半定量試驗已經至最終稀釋度。

注2:原始樣品定性試驗符合9.1.5給出的細節;半定量試驗中,經過連續稀釋至1:512符合9.1.5給出的細節,而1:256符合9.1.3給出的細節。提示:定性試驗有前帶現象,呈高滴度狀態,半定量試驗已經至最終稀釋度。

5.10 10  質量控制

5.10.1 10.1  基本要求

10.1.1  試驗溫度

10.1.1.1  試驗區域溫度宜在18℃~29℃之間。

10.1.1.2  所有從低溫環境下取出的標本、試劑、對照品、質控品等,應放置在室溫至少30 min纔可以進行試驗。

10.1.1.3  過低的環境溫度可增加假陽性

10.1.2  生物安全

本文件涉及傳染生物樣品,應注意生物安全防護。

10.1.3  隱私保護

本文件涉及性傳播感染,應保護患者信息和試驗結果等個人隱私。

10.1.4  技術人員

10.1.4.1  技術人員應有醫學檢驗專業教育背景,上崗前應獲得性病實驗技術的培訓資格證,在崗期間應定期參加專業知識的複訓。

10.1.4.2  在崗人員應定期進行能力測試。

10.1.4.3  對缺乏經驗的技術人員,可將高滴度的樣品進行連續稀釋,觀察每個反應圓圈中的抗原抗體凝集狀態,根據9.1給出的細節,掌握辨別陽性結果的能力

5.10.2 10.2  對照品

10.2.1  對照品應隨試劑盒保存,不可凍存。

10.2.2  不同試劑盒中的對照品不可混用。10.2.3  對照品不可作爲監測檢測質量穩定性的質控品。

10.2.4  應記錄每次對照品的檢測結果,並保存記錄。

10.2.5  每一次試驗時,應隨待檢樣品同步檢測陽性反應陰性反應的2種對照品。

10.2.6  對照品檢測符合預期結果,說明本次檢測有效。

10.2.7  對照品檢測不符合預期結果,說明本次檢測無效,應進行重複檢測。

10.2.8  如重複檢測仍然不符合預期結果,提示該試劑盒失效,應更換新試劑盒。

5.10.3 10.3  質控品

10.3.1  質控品爲已知陽性反應血清製品。有適當敏感度、明確的指定值(半定量試驗時滴度通常爲1:8)。性狀穩定期應≥1年。

10.3.2  每一個批次的質控品,至少可滿足一年的檢測用量,應置於螺口帶密封膠圈的凍存管中-20℃或更低溫度保存。每一支分裝保存體積≥500μL。

10.3.3  連續5個工作日內使用的質控品,應置於2℃~8℃保存,避免反覆凍融。

10.3.4  應記錄每次實驗時質控品的指定值批號、生產日期、失效日期、當日檢測結果,並保存記錄。

10.3.5  每個工作日至少一次,隨待檢樣品、對照品同步檢測質控品。

10.3.6  質控品的檢測符合預期結果,表明檢測系統受控,檢測有效。可發送臨牀樣品檢測報告。

10.3.7  質控品的檢測不符合預期結果,本次檢測失控。不可發送臨牀樣品檢測報告。查找整個檢測系統的試劑、技術和管理等的失控原因。糾正失控後,可發送報告。

5.10.4 10.4  反應

10.4.1  VDRL專用反應板重複使用前應潔淨處理。

10.4.2  反應板正面是樣品反應區,避免直接接觸和污染

10.4.3  RPR/TRUST試劑盒打開後,紙質反應板應保存乾燥的室溫下,不可置於冰箱保存

10.4.4  紙質反應板表面覆蓋塑料塗層有適當的表面張力。即液體在反應網圈內既不會白由流動,也不會呈荷葉上露滴狀。如發生不能均勻地塗布樣品到整個圓圈,應更換反應板。

10.4.5  反應板應整體平坦,儲藏和檢測時不會凸起或凹陷。

5.10.5 10.5  專用滴針

10.5.1  初次使用的專用滴針,應檢查是否符合6.6.2和6.6.3給出的要求。保存檢查記錄。

10.5.2  當日檢測完成後,宜用蒸餾水去離子水沖洗針管。不要擦拭針頭,這樣會磨損塗層,可能影響滴加抗原的準確性。

10.5.3  每6個月更換專用滴針。

5.10.6 10.6  結果判定

10.6.1  使用紙質反應板替代玻璃片進行VDRL試驗時,反應結束後吸取反應液置載玻片上,覆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10.6.2  應在明亮的光線下,肉眼觀察RPR/TRUST結果。不可使用顯微鏡觀察。

10.6.3  少數樣品檢測後發現反應圓圈的周邊均勻懸浮着細小顆粒凝集,而中心部位呈現陰性反應。可手持反應板傾斜30°,輕輕地轉動數次,可幫助識別臨界陽性反應的結果。

10.6.4  臨牀診斷提示早期梅毒/或疑似早期梅毒病例的樣品,即使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也應將樣品稀釋到1: 16進行半定量試驗。通過半定量試驗來排除前帶現象。

10.6.5  當判斷爲前帶現象時,應進一步稀釋樣品進行檢測,報告最終滴度。有前帶現象的患者免疫應答系統機制更容易發生賈赫氏反應(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檢測報告中應包含前帶現象的信息(按9.3.2給出的規定),有利於臨牀醫生採取適當措施來降低診療風險

10.6.6  當無前帶現象時,報告中應註明已經過1: 16稀釋,呈陰性反應

5.10.7 10.7  室內質量控制室間質量評價

10.7.1  應開展梅毒血清學的室內質控

10.7.2  應每年至少2次參加由專業管理機構組織的室室間質量評價活動

10.7.3  定性試驗的檢測結果與預期值一致,爲合格。半定量試驗的檢測結果≤±1滴度預期值的範圍,爲合格。

5.11 11  臨牀意義

5.11.1 11.1  輔助診斷

11.1.1  梅毒螺旋體感染後,人體會產生抗類脂質物質的抗體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陽性反應,與活動梅毒有關,是判斷“現症感染”的指標。應結合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可確診梅毒

11.1.2  超過10%的靜脈藥癮者的滴度>1:8,部分早期梅毒潛伏梅毒的滴度<1:8。低滴度值不可用於排除假陽性反應

11.1.3  VDRL是唯一診斷神經梅毒的標準方法,對CSF有較高的特異性。呈陽性反應患者,可結合流行病資料和臨牀表現診斷神經梅毒

11.1.4  VDRL/RPR/TRUST有如下結果,可作爲判斷先天梅毒的參考依據:

——新生兒血清、CSF中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高於同期母親2個滴度;

——新生兒CSF-VDRL呈陽性反應

——出生後3個月內,與初期的血清、CSF中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增加2個滴度。

5.11.2 11.2  療效監測

11.2.1  對監測治療效果的病例,應採用與初次檢測相同的方法和試劑。

11.2.2  應掌握初診時患者定性和半定量試驗的基礎數據,將每次隨訪的定性和半定量試驗結果,分別與前一次和/或初診時的滴度水平進行動態的比較,給予臨牀最佳解釋。

11.2.3  在連續的療效監測過程中,抗體滴度水平和變化趨勢有着不同的臨牀意義:

——抗體下降≥2個滴度(例:從1: 64下降至1: 16,4倍),判斷治療有效。

——抗體下降≥2個滴度,並且連續2個監測週期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判斷治癒

——抗體滴度下降<2個稀釋度,或上升<2個稀釋度,在排除重新感染和實驗室技術性誤差的情況下,繼續隨訪監測

——抗體上升≥2個滴度(例:從1:16上升至1:64,4倍),或定性試驗從陰性反應轉變成陽性反應,應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牀體徵,可判斷復發、或再感染、或治療失敗。

5.12 12  侷限性

5.12.1 12.1  概述

雖然VDRL、RPR、TRUST的檢測原理基本相同,但因採用的抗原原料和生產T藝的不同,各種方法和試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範圍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系統性差異。任何2種方法定性和半定量結果,相互間不可直接比較。當採用梅毒特異性抗體梅毒篩查用途時,應選擇敏感性高的方法或試劑。

5.12.2 12.2  假陽性反應

12.2.1  個別品牌真空採血管中含有的添加劑成分,可干擾檢測結果引起假陽性反應

12.2.2  與梅毒感染無關的其他因素,如急性和慢性疾病、自然組織損傷等,梅毒特異性抗體試驗也可呈陽性反應。常見的疾病因素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麻風病瘧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腫瘤、其他螺旋體疾病等可引起假陽性反應。常見的生理性因素有孕婦、老年人羣可發生假陽性反應

5.12.3 12.3  假陰性反應

12.3.1  感染梅毒螺旋體後,機體免疫應答需要一定過程,抗類脂質的抗體濃度尚處於實驗方法檢測限之下,稱爲窗口期。可發生假陰性反應

12.3.2  少數早期梅毒神經梅毒以及部分晚期梅毒,可發生定性試驗假陰性反應

5.12.4 12.4  前帶現象

部分早期梅毒(1%~2%二期梅毒、0.5%~1%一期梅毒)的樣品可出現前帶現象。

5.12.5 12.5  血清固定

部分晚期潛伏梅毒、少數其他病程的樣品發生血清固定現象。

5.12.6 12.6  血漿樣品

12.6.1  血漿中的抗體濃度顯著高於血清,同一個患者血清血漿檢測結果不可直接比較

12.6.2  用血漿進行檢測時,應在樣品類型中注明“血漿”。

12.6.3  血漿樣品不可做VDRL試驗。

12.6.4  僅在特殊情況下,用RPR/TRUST檢測血漿樣品。如:血庫、無離心機的實驗室、無法獲得血清樣品的狀況。

6 附錄

6.1 附錄A(規範性附錄)抗干擾性能初步評估

A.1  干擾物質可能來自內源或外源物質。常見的異常標本(例如溶血黃疸及脂血)、標本處理過程中的添加物(例如抗凝劑、促凝劑)、採集及處理過程中接標本的物質(例如標本收集容器及塞子)。

A.2  向真空採集器生產商,瞭解添加劑的成分及其對檢驗項目的抗干擾性能。主要添加劑成分不明確的真空採集器,應謹慎選擇。

A.3  向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的試劑盒生產商,瞭解對常見干擾物質的抗干擾性能

A.4  從國家和地區質量控制管理部門,獲得試劑盒、真空採集器抗干擾試驗的質量評估信息

6.2 附錄B(規範性附錄)抗干擾性能評估——驗證廠家聲明

6.2.1 B.1  基本要求

B.1.1  應使用新鮮樣品進行抗干擾性能評估

B.1.2  應選擇具有溯源性的干擾物標準物質,進行抗干擾性能評估。包括:遊離型膽紅素(Bil.F)、結合型膽紅素(Bil.C)、溶血素(Hb)和乳糜微粒(CM)。

6.2.2 B.2  驗證真空採集器的抗干擾能

B.2.1  選擇10例健康人和10例不同病程的梅毒病例。梅毒病例應包含3份臨界水平、3份低滴度、4份高滴度的樣品

B.2.2  使用1種無添加劑的潔淨玻璃管作對照。

B.2.3  擬選真空採集器和對照管同時採集一個受檢者靜脈血,分離血清血漿

B.2.4  分別進行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定性和半定量試驗。

B.2.5  比較檢測結果差異情況,判斷真空採集器的抗干擾能力。

6.2.3 B.3  驗證試劑的抗干擾能

B.3.1  選擇被評估試劑。

B.3.2  樣品選擇符合B.2.1規定

B.3.3  靜脈抽血,分離血清或者血漿備用。

B.3.4  干擾物質的標準物質復溶後,按照最高生理濃度水平,與待檢的血清血漿樣品混合。

B.3.5  對添加干擾物前後血清血漿樣品,分別進行定性和半定量試驗。

B.3.6  比較同一個受檢者,添加干擾物前後樣品檢測結果的差異情況。

B.3.7  綜合判斷該試劑抗干擾物質的能力

6.2.4 B.4  判斷標準

B.4.1  以對照管的檢測結果爲標準,含添加劑的真空採集器的樣品梅毒特異性抗體定性試驗無相反的結果;半定量試驗的結果≤±1滴度。判斷真空採集器具有抗干擾能力。

B.4.2  以不加干擾物質的原始樣品的結果爲標準,含干擾物質的血清血漿樣品梅毒特異性抗體定性試驗無相反的結果;半定量試驗的結果≤±1滴度。判斷該試劑具有抗干擾能力。

7 參考文獻

[1]顧偉鳴,楊陽,吳磊,等.梅毒血清學試劑性能評估方案的優化及應用.醫學檢驗,201429(11):1169-1174

[2]楊陽,吳磊,顧偉鳴,等.梅毒特異性類脂反應抗體試驗標準操作程序的建立及應用評價.中華皮膚科雜誌,2011,44(5) :336-338

[3]楊陽,顧偉鳴,金月蘭,等.上海市梅毒血清學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檢驗醫學,2009,24(12):922926

[4]顧偉鳴,楊陽,金月蘭,等.梅毒血清檢測質量亟需提高.中華皮膚科雜誌,2009,42(5) :50-51

[5]王治國,王薇,李婭,等.臨牀檢驗方法確認性能驗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40-348

[6]顧偉鳴,趙根明,楊陽,等.先天梅毒患兒的血清學隨訪.中華傳染病雜誌,2007,25(2) :117-119

[7]尹躍平.性傳播疾病實驗室診斷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7-8

[8]王千秋,張國成.性傳播疾病臨牀診斷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16

[9]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國食藥監械[2007]229號

[10] Gu Wei-Ming, Yang Yang,Wu Lei, et al.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SF-TRUST and CSF-VDRL for Syphilis:A Cross-sectional Study.BMJ Open.2013.3 (2):1-5

[11] Gu Wei-Ming, Yang Yang, Qinzhong Wang, et al.Compar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non-treponemal tests on syphilis and non-syphilis serum samp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AIDS.2013,24(12) :919-25

[12] Alexander S.H.,Khalil G.G.The performa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treponemal-specific antibody tests in neurosyphilis:A systematic review.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12,39 (4):291-297

[13] Tom Wong, editor.Section 3-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canadian guidelines on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Revised: January 2010,syphilis

[14] Workowski K.A., Bauer H., Bachman L.,et a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2010.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2010,59(RR12) :1-110

[15] Castro R., Prieto E.S., da Luz Martins Pereira F..Nontreponemal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An evaluation of the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 and the Rapid Plas ma  Reagin(RPR) Tests.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08,22(4):257-261

[16] Patrick R.M, Ellen J.B., James H.J., Marie L.L., Michael A.P.editors.Chapter: Trepone ma and Other Human Host-Associated Spirochetes.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9th edition, Washington D.C.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2007:987-1003

[17] Larsen S.A., Steiner B.M., Rudolph A.H..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sts  for  Syphilis.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1995,8(1):1-21

[18] Geusau A., Kittler H., Hein U., et al.Biological false-positive tests comprise a high pro portion of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reactions in an analysis of 300,000 ser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AIDS.2005,16(11) :722-7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