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624—2018 輸血反應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輸血 衛生標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 S / T 6 2 4 — 2 0 1 8 shū xuè fǎn yìng fēn lèi

2 英文參考

Classification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 624—2018 輸血反應分類(Classification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18年9月26日發佈,自2019年04月01日《關於發佈〈內科輸血〉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國衛通〔2018〕20號)起實施。

4 發佈通知

關於發佈《內科輸血》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18〕20號

現發佈《內科輸血》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

WS/T 622—2018 內科輸血

WS/T 623—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4—2018 輸血反應分類

上述標準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8年9月26日

5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北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福建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志強、宮濟武、郝一文、白連軍、李碧娟、魏晴、秦莉、郭永建、錢開誠、李淑萍、劉鐵梅、呂先萍、文軍、許廣芳、易思華。

6 標準正文

輸血反應分類

6.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輸血反應分類

本標準適用於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輸血反應診治與報告統計,同時爲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督導與評審提供依據。

6.2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2.1

輸血反應/輸血併發症 transfusion reactions /complications

輸血具有時序相關性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原因可能是不良事件,也可能是患者與所輸注血液相互作用

2.2

急性/速發性輸血反應 acute/Immediate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ITR

發生輸血過程中、輸血後即刻至輸血後24h內的輸血反應

2.3

慢性/遲發性輸血反應 chronic/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s;CTR/DTR

發生輸血結束後24h至28d的輸血反應

2.4

輸血傳播感染/輸血感染反應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TTI/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us reactions;TTIR

病原體通過輸血過程從獻血者體內進入到受血者體內並引起相應的感染或疾病。

2.5

輸血感染反應 transfusion-transmitted non-infectious reactions;TTNIR

輸血具有時序相關性的非病原體引起的不良反應

6.3 3 輸血反應分類

6.3.1 3.1 輸血傳播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TTI)

輸血前無相應病原體感染病史,無臨牀症狀血清標誌物檢測陰性。但輸血後出現相應病原體感染症狀,且從受血者體內分離病原體獻血者體內的病原體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6.3.1.1 3.1.1 輸血傳播病毒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 infections, TTVI)

3.1.1.1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由肝炎病毒引起,主要涉及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肝炎病毒

3.1.1.2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可併發各種機會性感染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3.1.1.3 鉅細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I):由鉅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引起,受染後病毒可侷限於涎腺,有的則導致全身性感染。CMV 感染大多呈亞臨牀型,顯性感染者則有多樣化的臨牀表現,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3.1.1.4 EB 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EBVI):由 EB 病毒引起,95%以上的成人可攜帶,且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等的發生具有相關性。

3.1.1.5 人類細小病毒 B19 感染(human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HPB19I):由人類細小病毒 B19(human parvovirus B19)引起,可出現傳染性紅斑和急性關節病等。在某些血液系統疾病和免疫受損患者可導致再生障礙危象。

3.1.1.6 成人 T 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ATLL):由人類 T 淋巴細胞病毒-1 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HTLV-1)引起,可呈急性或慢性起病,可出現皮膚損傷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顯著升高、肝脾與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3.1.1.7 西尼羅河病毒感染(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WNVI):由西尼羅河病毒引起,80%的感染隱性感染;少數人可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極少數人可表現爲病毒性腦炎腦膜腦炎和腦膜炎等。

3.1.1.8 上述未涉及的病毒感染

6.3.1.2 3.1.2 輸血傳播細菌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cterial infections, TTBI)

3.1.2.1 革蘭陽性球菌感染(Gram positive cocci infection):常見於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鏈球菌等。

3.1.2.2 革蘭陰性桿菌感染(Gram negative bacilli infection):常見於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耶爾森菌、黏質沙雷菌等。

3.1.2.3 厭氧菌感染(anaerobic infection) :常見於擬桿菌、梭狀芽胞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

3.1.2.4 上述未涉及的細菌感染

6.3.1.3 3.1.3 輸血傳播寄生蟲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parasitic infections, TTPI)

3.1.3.1 瘧疾(malaria):由瘧原蟲感染引起,以反覆發作的間歇性寒戰高熱、隨後出汗熱退爲特點,可引起脾腫大、貧血等表現。

3.1.3.2 巴貝西蟲病(babesiosis):由巴貝西蟲(babesia)通過蜱類媒介感染引起人獸共染性疾病。發病初期症狀輕重懸殊。急性發病時頗似瘧疾,具有間歇熱、脾腫大、黃疸溶血等特徵。慢性患者原蟲血癥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不等。

3.1.3.3 克氏錐蟲病(trypanosomiasis ):由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引起。急性期可出現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心臟增大等表現;慢性期可出現心肌炎心臟增大、食管結腸擴張等表現。

3.1.3.4 上述未涉及的寄生蟲感染

6.3.1.4 3.1.4 輸血傳播其他病原體感染

3.1.4.1 梅毒(syphilis):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引起,通常除侵犯皮膚黏膜外,還可累及內臟器官出現相應臨牀表現。

3.1.4.2 克-雅氏病變異型(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由朊病毒(prion virus)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病變。朊病毒蛋白質病毒,是一種蛋白質侵染顆粒,也是唯一不應用 DNA、RNA 作遺傳物質的病毒

3.1.4.3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白色念珠菌佔絕大多數,也可見於熱帶念珠菌、毛黴菌等。

3.1.4.4 上述未涉及其他病原體感染

6.3.2 3.2 輸血感染反應(transfusion-transmitted non-infectious reactions ,TTNIR)

6.3.2.1 3.2.1 過敏反應(allergic reaction)

過敏原與體內已有的抗體相互作用所致。在一些情況下,輸入來自於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獻血者抗體也會發生。部分可見於先天性IgA缺乏的患者。根據臨牀表現可分爲局部性與全身性過敏反應

6.3.2.2 3.2.2 溶血輸血反應(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HTR)

3.2.2.1 急性/速髮型溶血輸血反應(acute/immedia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AHTR/IHTR)常發生輸血過程中、輸血後即刻、或輸血後 24h 內。由於輸入血液患者間的免疫相容性導致紅細胞裂解或/和清除加速。常由 IgM 抗體引起,多爲血管內溶血,最常見於 ABO 血型不相容輸血

3.2.2.2 慢性/遲髮型溶血輸血反應(chronic/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CHTR/DHTR)常發生輸血結束後 24h 至 28d。患者輸血後體內產生針對紅細胞血型抗原意外抗體;當再次輸血時,體內意外抗體可與輸入紅細胞相互作用,導致紅細胞裂解或/和清除加速。常由 IgG 抗體引起,多爲血管外溶血,最常見於 Rh 血型不相容輸血

6.3.2.3 3.2.3 遲發性血清輸血反應(delayed serologic transfusion reaction,DSTR)

患者輸血後體內出現具有臨牀意義的紅細胞血型意外抗體,常可維持數月至數年,外周血血紅蛋白值變化可不明顯。

6.3.2.4 3.2.4 非溶血發熱反應( 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 NHFTR)

輸血中或輸血結束後4h內,患者基礎體溫升高1℃以上或伴有寒戰,無原發病、過敏、溶血細菌污染等所致發熱證據。主要是由於輸注了含有白細胞血液成分與患者體內已有的抗體發生免疫反應,或/和血液儲存過程中白細胞釋放的可溶性細胞因子等所致。

6.3.2.5 3.2.5 輸血後紫癜(post transfusion purpura,PTP)

多見於輸血後5d~10d,主要是由於患者體內血小板特異性抗體獻血者血小板上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導致患者血小板破壞。可出現外周血血小板數明顯減少,皮膚瘀點或/和瘀斑,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6.3.2.6 3.2.6 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

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輸注給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在其機體內存活、增殖,並攻擊宿主組織細胞。可出現發熱、皮疹、肝功能損害、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低下,且造血細胞減少及淋巴細胞增多等。

6.3.2.7 3.2.7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輸血中或輸血後6h內出現急性呼吸困難伴進行性低氧血癥,血氧分壓/氧合指數(PaO2/FiO2)≤300mmHg,胸部X線示雙側肺部浸潤,且無輸血相關循環超負荷(TACO)及輸血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細菌污染反應等表現。

6.3.2.8 3.2.8 輸血相關呼吸困難(transfusion-associated dyspnea,TAD)

輸血結束後 24h 內發生呼吸窘迫,不符合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TRALI)、輸血相關循環超負荷(TACO)或過敏反應等診斷依據,且不能用患者潛在或已有疾病解釋。

6.3.2.9 3.2.9 輸血相關循環超負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ion overload, TACO)

由於輸血速度過快或(和)輸血量過大或患者潛在心肺疾病不能有效接受血液輸注容量等所致急性心功能衰竭。可出現紫紺、氣急、心悸聽診聞及溼性羅音或水泡音等表現。

6.3.2.10 3.2.10 輸血相關低血壓(transfusion-associated hypotension,TAH)

輸血過程中或輸血結束後1h內出現唯一血壓下降表現,其收縮壓下降(<90mmHg或較基礎血壓下降≥40mmHg)或脈壓差減少(<20mmHg)。

6.3.2.11 3.2.11 鐵超負荷(iron overload)

長期多次輸血可導致患者體內鐵超負荷,且存積於機體實質細胞中,導致心、肝和內分泌腺器官組織損害和皮膚色素沉着等表現。

6.3.2.12 3.2.12 肺血管栓塞(pulmonary vascular microembolization ,PVM )

由於血液成分在儲存過程中,白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形成的微聚物可通過標準孔徑輸血濾器,輸入患者機體後引起肺血管栓塞導致急性肺功能不全等。

6.3.2.13 3.2.13 空氣栓塞(air embolism)

由於輸血過程中空氣通過輸血管路進入患者機體靜脈系統所致。

6.3.2.14 3.2.14 大量輸血相關併發症( massive transfusion related complication )

3.2.14.1 凝血功能障礙(coagulation dysfunction):由於患者在出凝血過程中會丟失或消耗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或/和血液分中血小板及不穩定凝血因子含量隨着保存期延長而下降,或/和以具有抗凝作用枸櫞酸鹽爲主要成分血液製劑大量輸注,或/和抗休克擴容時大量靜脈輸注晶體液使患者機體殘存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含量更低所致。

3.2.14.2 枸櫞酸鹽中毒(citrate toxicity):全血血液成分大多采用以枸櫞酸鹽爲主要成分的抗凝劑大量輸血或實施血液成分置換時,可導致患者血漿枸櫞酸鹽濃度達到 1g/L 及以上,易引起中毒

3.2.14.3 高鉀血癥(hyperkalemia):全血紅細胞分中血鉀離子濃度隨保存時間延長逐漸增高。大量輸注保存期相對較長的全血紅細胞成分時,可導致患者機體血鉀離子濃度明顯增高。

3.2.14.4 低鈣血癥(hypocalcemia):全血血液成分大多采用以枸櫞酸鹽爲主要成分的抗凝劑大量輸血或實施血液成分置換時,易引起患者血鈣離子濃度明顯降低。

3.2.14.5 高氨血癥(hyperammonemia):全血紅細胞分中血氨保存時間延長逐漸增高。大量輸注保存期較長的全血紅細胞成分時,可導致患者機體血氨濃度明顯增高。

3.2.14.6 酸鹼平衡失調(acid-base imbalance):全血紅細胞成分保存液中含有枸櫞酸鹽等。隨保存時間延長乳酸生成增加。大量輸注時,可導致患者機體酸鹼平衡失調

3.2.14.7 低體溫(hypothermia):由於快速大量輸注溫度低於患者體溫全血血液成分,患者機體體溫≤36℃,使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增加,從而影響氧在器官組織中釋放,最終導致器官組織的缺氧狀況。

6.3.2.15 3.2.15 其他

上述未涉及的輸血感染反應

7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3號)

[2] 《醫療機構臨牀用血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5號)

[3] 《臨牀輸血技術規範》(衛醫發〔2000 〕184號)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牀檢驗操作規程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 《醫療機構臨牀實驗室管理辦法》(衛醫發〔2006〕73號)

[6]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ds(AABB). Standards for Blood Banks and Transfusion Services, 31st Edition[M]. Bethesda. AABB. 201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