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大醫學突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2010nián shí dà yī xué tū pò

2 註解

2010年十大醫學突破由美國時代週刊發佈。

3 可降低HIV感染風險的抗艾藥

逆轉錄病毒藥物通過挫敗HIV陽性患者體內的病毒,已經使艾滋病流行得到好轉。但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或許還有另外一大好處--成爲健康個體對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一大有力武器。在對來自6個國家的2500名HIV陽性同性戀男性進行的一項高風險試驗期間,研究人員發現與安慰劑相比,一種被稱作Truvada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能降低44%的HIV感染風險科學家對那些每天服用這種藥物最積極的試驗參與者進行更進一步研究,發現他們感染HIV的風險甚至更低,比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低近73%。

目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確定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對預防HIV的好處,公共衛生專家發出警告說,即使最終結果證實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它也不能取代最好的預防方法安全性生活和使用避孕套。這是因爲所謂的暴露前預防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讓高風險人羣在接觸這種病毒前服用抑制HIV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樣做能促使該藥儘快對抗HIV。但是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不會像疫苗一樣,激活免疫系統預防感染

4 人造細胞

形象地說,人類基因圖譜的聯合繪製者克雷格•文特爾就是21世紀版的弗蘭肯斯泰因(瑪麗•雪萊小說中的科學怪人,他創造的怪物最終毀滅了他本人)。2010年,文特爾又朝着在實驗室創造生命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一步。通過將構成DNA的化學物質“拼接”在一起,文特爾合成了一種細菌的完整基因組,基因組隨後被注入一個細胞進行自我複製。雪萊文特爾的“人造細胞”顯然不具備雪萊筆下的怪物那樣可怕的性格,但不管怎樣,它終究是一個人造生命

文特爾希望他的發現將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第一個實驗室製造的生物。通過混合和匹配遺傳物質並與適當的化合物結合,文特爾正製造出可能充當新型生物燃料的生物體,通過允許研究人員將現成不同流感病毒株擺在實驗室的架子上,他製造的生物體甚至可以加速流感疫苗生產。

5 老年性癡呆血液檢測

雖然臨牀醫生用以診斷疾病的方法越來越先進,但即便運用最尖端的成像與分子探針手段,老年性癡呆症(亦稱阿爾茨海默病)仍然難以確診。只有在屍檢時才能確定一個人是否患有這種退化性疾病,因爲到那時,病理學家可以證實大腦中是否存在病斑等老年性癡呆症的標誌性特徵。但是,一種頗具前景的新型血液檢測手段或能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提前做出確診,從而給預防癡呆智力衰退提供了可能性,甚至在最早的症狀出現以前。

新的檢測手段通過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種蛋白,診斷老年性癡呆症的準確率高達80%。這只是旨在提前發現和確定老年性癡呆症的一系列最新手段之一,這些手段還包括測試脊髓液。提前確診可以幫助患者充分利用行爲干預手段,如保持社會接觸和學習新事物以保持大腦活躍,從而減緩老年性癡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6 FDA批准使用肉毒桿菌治療偏頭痛

在前額處接受肉毒桿菌注射以防止皺紋產生之後,一些患者報告稱他們的偏頭疼症狀似乎也有所緩解。獲知此事之後,科學家--尤其是肉毒桿菌生產商Allergan的科學家--決定對此進行研究。依靠1000多名患者參與的兩項大型測試獲得的數據,Allergan成功讓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相信,面部注射肉毒桿菌患者每月出現偏頭疼的次數低於那些並未接受這種肌肉麻痹注射的患者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肉毒桿菌治療偏頭痛意味着,保險公司可能要支付患者使用肉毒桿菌的治療費用。幾個月注射肉毒桿菌的費用達到數千美元。專家們表示,現在仍很難預測哪種類型的頭疼患者能夠成爲最大受益者,但至少偏頭疼患者不必偷偷摸摸地找到整形外科醫生,緩解他們的痛苦,他們也不必爲這種治療自掏腰包。

7 修訂心肺復甦術急救指南

自1960年心肺復甦術問世以來,急救人員在過去50年以相同方式挽救了無數生命口對口人工呼吸結合胸部按壓,令失去知覺的人甦醒過來。然而,最新數據表明,在搶救心搏停止患者時,僅靠胸部按壓就與傳統心肺復甦術一樣有效,於是,美國心臟學會(AHA)決定對這種具有數十年曆史的急救手段進行更新。

心肺復甦術的新規定更加註重胸部按壓,有時可以輔以口對口人工呼吸。近年來,一系列研究發現,未經專業培訓的人更適合實施胸部按壓——即便是在經過專業培訓的急救人員的幫助下,那些僅接受胸部按壓的患者的存活機率同接受心肺復甦術的存活機率一樣大。再加上需要心肺復甦術急救的患者當中只有30%接受了這種手段的處理——部分原因是未經專業培訓的人不願實施這種他們認爲相當複雜的處理,美國心臟學會被迫對心肺復甦術的急救指南做出修訂。

新的急救指南建議,包括經過專業培訓的醫療急救人員在內的所有救助者,將心肺復甦術的當前順序顛倒過來,先進行30分鐘的有力胸部按壓,接着再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美國心臟學會專家稱,針對那些心臟可能處於危險的人,首先要考慮的是使心臟再次跳動起來,而以胸部按壓開始急救,則可能將心臟停止跳動帶來的損害降至最低程度。

8 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侷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文迪雅)

治療糖尿病藥物梵帝雅打入市場11年,成爲一顆全球性重磅炸彈後,現在它受到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藥品限制的沉重打擊。現在只有那些經過登記,保證知道服用這種藥物可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的醫生,纔有權給患者開這種用來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藥物。而且只有在患者嘗試了所有其他治療方法都不見效後,這些醫生才能給他們開梵帝雅,患者也必須簽字,表明自己清楚相關風險

據一些專家說,人們早就期待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做出這樣的決定,  2007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這種藥物可增加服用者的心臟病發作風險。當時該局在梵帝雅的標籤上第一次提出警告。對該藥的安全性進行的一項政府評估顯示,世界領先的製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公司在1999年梵帝雅打入市場後不久,就知道它可增加心臟病風險。最新研究顯示,名叫Actos的類似藥物似乎不會給心臟帶來相同風險,對那些感覺梵帝雅效果不錯,但是在最新限令的影響下,很難買到該藥的患者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9 驗血可診斷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始於血管阻塞,因此,血液檢測可以成爲預測心臟問題的一種更理想方式。目前,檢查心血管狀況的最可靠方式就是血管造影。這是一種侵入式方式,需要將一根細細的管子伸入大腿動脈血管。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23個爲血白質合成指定遺傳密碼基因,利用這種方式檢查心臟病有關的血管阻塞情況的準確率高達83%。

如果醫生將這種血液檢測與現有的心臟病發作風險診斷手段--包括胸疼症狀和家族疾病史--結合在一起,確定患者屬於高風險還是低風險人羣的準確率將比單純使用傳統手段提高16%。期待血檢本身能夠預測心臟病發作還不切實際,至少目前如此,但對於那些高危患者來說,它可以充當一個早期預警信號。也許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這些患者便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

10 試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確測定胚胎健康狀況

對選擇通過試管受精要小寶寶的夫婦來說,這種方法的成功概率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即使在最佳環境下,通過這一程序安全降生小寶寶的概率也僅爲30%。不過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傳出喜訊,他們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挑選出最強壯的晶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產下小寶寶的概率

科學家通過拍攝受精後前幾個小時的晶胚活動情況,可以確定一個晶胚是否能繼續發育下去和存活好幾天,而不是死掉。確保得出正確結論的其他標準包括:晶胚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所用的時間,以及它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進行這種分裂。下一步是對這種以視頻錄像爲基礎的評估進行試管受精臨牀試驗,確定這一分析結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寶寶的概率

11 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科學家今年報告稱,他們成功培育出人造卵巢,將來有一天可讓人類卵子在體外發育成熟,這對於那些不孕不育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美國布朗大學科研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將患者捐贈的三個初生卵細胞培育成與卵巢相似的三維組織結構。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來的這幾種細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樣相互作用,用於各種用途和目的,研究人員甚至成功將人類卵子從最初階段培育成發育完全的形式。

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帶來的最爲直接的影響是,可以幫助人工受精(IVF)領域的技術人員提高成功率。目前,當女性爲某個人工受精治療週期捐贈卵子時,她們提供了各種成熟和不成熟卵子發育越不成熟卵子  受精變成胚胎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技術人員可以在實驗室中使不成熟卵子發育完全,那麼這就能幫助每個人工受精治療週期在令患者懷孕並最終產子的過程上更加有效。此外,人造卵巢或許還能幫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這樣的患者不能產生成熟卵子),讓她們利用人工受精技術擁有自己的寶寶。

12 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細胞

藉助幹細胞療法治療疾病仍是未來纔可能實現的事情,但在將實驗室研究成果應用於臨牀的道路上,科學家正不斷取得重大進步。在培育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可以使用皮膚細胞培育,完全無需使用胚胎--過程中,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克服了一個重要障礙,能夠將這種技術安全地應用於人類患者

直到現在,在使用皮膚細胞培育iPS細胞時,研究人員仍需將皮膚細胞暴露在兩種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環境下,而後通過“編程”使其進入類似胚胎的狀態。現在,波士頓的科學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種被稱之爲“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風險。在培育iPS細胞方面,這項技術的效率大約是其他傳統方式的100倍。科學家的目標是能夠在未來使用幹細胞充當新健康細胞的來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壞的細胞。在朝着這一目標前進過程中,上演這一新發現的波士頓科學家無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