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烏梢蛇

中藥材 酒炙法 炙法 中藥飲片 中藥學 中藥炮製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wū shāo shé

2 概述

酒烏梢蛇烏梢蛇炮製品,方法酒炙烏梢蛇炮製唐代已有,見《外臺祕要》。烏梢蛇爲遊蛇科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乾燥[1]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用於風溼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烏梢蛇飲片具有祛風止癢的功能[1]酒烏梢蛇增強了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多用於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痙攣抽搐驚厥皮膚頑癬麻風[1]

3 酒烏梢蛇炮製方法

唐代有炙去頭尾,取肉炙過(《外臺祕要》)的方法[1]

宋代增加了酒炙制、醋制、焙制(《太平聖惠方》)、酒焙制(《小兒藥證直訣》)、酒煨制、酥制、藥汁制(《聖濟總錄》)、酒煮制(《扁鵲心書》)、燒製(《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等法[1]

清代又增加了酒蒸制(《本草述》)、清蒸制(《握靈本草》)法[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酒浸、酒炙[1]

烏梢蛇段的製法:取原藥材,除去頭、鱗片及灰屑,切段,篩去碎屑[1]

酒烏梢蛇炮製方法爲:取淨烏梢蛇段,加入定量黃酒拌勻,稍悶潤,待酒被吸盡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每100kg烏梢蛇段,用黃酒20kg[1]

4 酒烏梢蛇性狀

烏梢蛇呈段狀,表皮烏黑色或黑褐色,無光澤,切面黃白色或灰棕色[1]。質堅硬[1]。氣腥,味淡[1]

酒烏梢蛇色澤加深,略有酒氣[1]

5 烏梢蛇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經

中醫大辭典》:烏梢蛇味甘,性平[2]。入肝、肺經[2]

6 烏梢蛇功能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烏梢蛇具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用於風溼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中醫大辭典》:烏梢蛇祛風溼,通經絡,攻毒的功效[2]。治風溼痹痛,中風半身不遂,肌膚麻木,骨、關節結核小兒麻痹症破傷風麻風,皮疹瘙癢,疥癬[2]

《中藥炮製學》

烏梢蛇具有祛風止癢的功能[2]。如治風瘙癮疹烏蛇膏(《太平聖惠方》);治溼疹、瘙癢的止敏片(《中醫雜誌》1980年第3期)[2]

酒烏梢蛇增強了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多用於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痙攣抽搐驚厥皮膚頑癬麻風[2]。如治風溼痹痛,手足緩弱不能伸舉的烏蛇丸(《太平聖惠方》);治破傷風頸項緊硬,身體強直定命散(《聖濟總錄》);治麻風烏蛇丸(《祕傳大麻風丸》);治一切幹溼癬三味烏蛇散(《聖濟總錄》)[2]

7 酒烏梢蛇炮製作用

烏梢蛇肝經[2]。具有祛風止癢的功能[2]。如治風瘙癮疹烏蛇膏(《太平聖惠方》);治溼疹、瘙癢的止敏片(《中醫雜誌》1980年第3期)[2]

酒炙能增強祛風通絡止痙作用,並能矯臭、防腐,利於服用和貯存[2]。多用於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痙攣抽搐驚厥皮膚頑癬麻風[2]。如治風溼痹痛,手足緩弱不能伸舉的烏蛇丸(《太平聖惠方》);治破傷風頸項緊硬,身體強直定命散(《聖濟總錄》);治麻風烏蛇丸(《祕傳大麻風丸》);治一切幹溼癬三味烏蛇散(《聖濟總錄》)[2]

8 烏梢蛇炮製研究

烏梢蛇全體含賴氨酸亮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7種氨基酸成分[2]蛇蛻中含骨角原,肌肉中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TM)[2]蛇膽中含膽酸胰島素[2]

烏梢蛇水煎劑或醇提液有顯著的抗炎、鎮痛和抗驚厥作用,醇提取液尚能對抗小鼠戊四氮驚厥發生,其抗驚厥作用強度相當於25mg/kg的苯巴比妥鈉[2]

烏梢蛇酒制可使不溶於水的脂類成分容易煎出,提高其抗驚厥作用[2]。同時,可防止烏梢蛇黴爛、變質、蟲蛀[2]

烏梢蛇的頭與皮是品種鑑別的主要依據,產地加工時應該保留,以供鑑別[2]。另有認爲烏梢蛇無毒蛇,頭部無毒腺,爲節約藥材炮製時可考慮不去頭部[2]

酒炙烏梢蛇炮製工藝研究,有報道取潔淨烏梢蛇段塊,黃酒拌勻,放容器內加蓋後送進烘箱30C烘悶30分鐘,取出充分涼透,再敞開送進烘箱60℃低溫乾燥15分鐘,取出,在通風乾燥處放涼[2]。另有麩炒酒炙法和蒸後切段砂炒噴酒晾乾的經驗方法[2]

9 貯存方法

貯放於石灰缸內,或與花椒共貯,或噴酒精少許,密閉,置通風乾燥[2]。防潮,防蛀[2]

10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74-17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