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爲書名。宋·王惟一撰。三卷。成書於天聖四年(1206年),後人因稱《天聖針經》。次年,王惟一又鑄成“銅人”二座,與書配合,故全稱《新鑄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書中內容主要以十四經爲綱,354穴爲目,論述了各穴的部位、主治、針刺深淺、艾灸壯數等。本書除刊行之外,又刻石流傳。圖經殘石五塊,於1965~1971年陸續在北京出土。《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又名《新鑄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三卷。宋·王惟一撰。原書在1027年由宋醫官院木板刊行,並刻於四壁石碑上,同時補入《穴腧都數》一卷。書名“銅人”,系在編此書的同時,由王惟一等鑄制了我國最早的一具鍼灸銅人型而得名。書中詳述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和督、任二脈的循行路線和腧穴,參考名家學說予以訂正,並繪製經脈腧穴圖。此書還對《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的原文作了註釋。由於內容簡明扼要,頗爲後世醫家所重視。原刊本及石刻碑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