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實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全國中草藥彙編》:雲實

拼音名

Yún Shí

別名

百鳥不停、老虎刺尖、到鉤刺、黃牛刺、馬豆、牛王刺、藥王子

來源

爲豆科雲實屬植物雲實Caesalpinis scpiaria Roxb.的種子。栽後4~5年採收,秋冬挖根,洗淨切斜片,曬乾或炕幹;秋季採果實,除去果皮,取種子曬乾。

原形態

攀援灌木,長3~4米,幼枝密被棕色短柔毛,老即脫落,刺多倒鉤狀,淡棕紅色。二回羽狀複葉互生。春末開花,總狀花序側生,花冠黃色,有光澤。莢果長橢圓形,偏斜,長6~12釐米,有喙,沿腹縫有寬約3~4毫米的窄翅。種子6~9粒,矩形,黑棕色。

性味

辛,溫。種子有毒。

功能主治

種子:止痢,驅蟲。用於痢疾,鉤蟲病,蛔蟲病。根:發表散寒,祛風活絡。用於風寒感冒,風溼疼痛,跌打損傷,蛇咬傷。

用法用量

種子1~3錢;根0.5~1兩。水煎或泡酒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雲實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名

Yún Shí

英文名

Seed of Mysorethorn

別名

員實、天豆、馬豆、朝天子、藥王子、雲實子、雲實籽、鐵場豆

來源

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雲實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Reichrdia decapetala Roth;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

原形態

雲實 攀援灌木。樹皮暗紅色,密生倒鉤刺。托葉闊,半邊箭頭狀,早落;二回羽狀複葉,長20-30cm,羽片3-10對,對生,有柄,基部有刺1對,每羽片有小葉7-15對,膜質,長圓形,長10-25mm,寬6-10mm,先端圓,微缺,基部鈍,兩邊均被短柔毛,有時毛脫落。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總花梗多刺;花左右對稱,花梗長2-4cm,勁直,萼下具關節,花易脫落;萼片5,長圓形,被短柔毛;花瓣5,黃色,盛開時反捲;雄蕊10,分離,花絲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無毛。莢果近木質,短舌狀,偏斜,長6-12cm,寬2-3cm,稍膨脹,先端具尖喙,沿腹縫線膨大成狹翅,成熟時沿腹縫開裂,無毛,慄褐色,有光澤;種子6-9顆,長圓形,褐色。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丘陵地、山谷及河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

栽培

1.氣候土壤:喜溫暖向陽,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較好。亦可在河邊、林邊或作籬笆栽培。

2.種植: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3-4月育苗、先把種子浸泡2-3天,然後播種。在整好的土地上,開1.3m寬的高畦,按溝心距24-30cm開橫溝,深3-6cm,每溝播40-50粒,每畝用種子15-20斤,施人畜糞水,蓋草木灰1cm厚,最後覆土與畦面平。10月左右挖苗移栽,在選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各1m開穴,穴深12-18cm。每穴栽1-2株,蓋土壓緊,再蓋土與畦面平,最後澆水定根。

3.:幼苗出土後,施清淡人糞尿提苗,以後勤除雜草;移栽後第2年當新芽發出時,施人畜糞水,促使生長。

性狀

種子長圓形,長約1cm,寬約6mm。外皮棕黑色,有縱向灰黃色紋理及橫向裂縫狀環圈。種皮堅硬,剝開後,內有棕黃色子葉2枚。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

種子含油量35%,油色金黃。果實含鞣質30-40%。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與平喘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其水煎液(台州產)2g/kg能明顯延長咳嗽潛伏期,諸暨產者效果很差(二氧化硫引咳法)。小鼠口服其水煎液60g/kg或腹腔注射2g/kg能顯着增加呼吸道酚紅排出量;諸暨產者不論口服或腹腔注射均無效(酚紅法)。豚鼠口服水煎劑(諸暨產)60g/kg無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

2.抑菌作用:水煎液(台州產)1:256濃度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同屬植物大托葉雲實Caesalpiniabonducella的酒精提取物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水提取物在同劑量時則無影響;前者對在位蛙心有抑制作用並減少收縮幅度,後者作用相似但較弱。二者對化膿性球菌、大腸桿菌、某些痢疾桿菌有抗菌作用。

炮製

《雷公炮炙論》:凡使雲實,採得後,粗搗,相對拌渾顆橡實,蒸一日後出用。

性味

辛;苦;溫

歸經

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

解毒除溼,止咳化痰,殺蟲。主痢疾,瘧疾慢性氣管炎,小兒疳積,蟲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本經》:主泄痢腸澼,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

2.《別錄》:主消渴。

3.《本草圖經》:治瘧藥中多用之。

4.《綱目》:主下NI膿血。

5.《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殺蟲,除溼熱。治小兒疳積,麻疹不透:婦女乳癰。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