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 2019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疫喉(pestilent throat)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4.。是指感受時行疫癘之邪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咽喉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多見於小兒,成人少見,病情較重、變化迅速,對健康威脅極大,應重視積極預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4.。疫喉包括白喉和疫喉痧兩證,白喉多發於秋、冬二季,疫喉痧多發於春、冬二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4.

古人對疫喉的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從乾隆十二年(公元1744年)到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中,白喉、爛喉痧等疫喉先後四次大流行,1744~1773年開始零星發現,1785年第一次大流行,1830~1840年第二次大流行,1856年第三次大流行,1901~1902年第四次大流行,對人民生命危害極大,促進醫家們對喉病進行研究和防治,積累了不少經驗,因此此時喉科有較快的發展,專書陸續問世,如《喉科指掌》、《尤氏喉科祕書》、《咽喉經驗祕傳》、《重樓玉鑰》、《經驗喉科紫珍集》等不下40多種,其中《重樓玉鑰》首先提出用養陰清肺湯治療白喉,對於搶救白喉病人起到較好的效果。除此有專論疫喉的,如《喉白闡微》、《疫痧草》、《白喉全生集》、《白喉治法忌表抉微》、《痧喉正義》、《白喉條辨》等30多種。因爲經過反覆的臨牀驗證,至此對疫喉有了比較完善的治法。[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

白喉

白喉(diphtheria)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見《時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纏喉(早期的名稱,俗稱白菌,見《喉白闡微》)、白菌(《喉白闡微》)。係一種急性傳染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流行於秋末冬初,以學齡前兒童發病率最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重樓玉鑰》:“喉間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兒尤甚,且多傳染。”

白喉具有傳染性,發現病人應隔離,消毒,並報告疫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此外,對某些虛寒性之咽喉疾患,習慣上亦有謂其爲白喉者,如虛寒白喉、癆證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詳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病因病機

發病多因時行疫癘之毒,從口鼻而入;或肺胃素虛,復感風熱,熱毒結於咽喉所致。症見咽喉疼痛,吞嚥尤甚,繼之一側或兩側喉核處出現白點,白點迅速蔓延,成爲乳白色或灰白色邊界清楚有光澤之白膜,其白膜迅速蔓延至懸雍垂及喉關內外,白膜不易削脫,若用力剝除,則易出血,並迅速爲新的白膜所覆蓋。白膜堅韌不易搗碎。併兼有頭痛,身疼,微熱,或寒熱交作,疲乏,胸悶煩躁,口臭鼻塞。若白膜蔓延至喉關內或會厭下,則呼吸困難,鼻煽脣青,心悸怔忡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治療

方藥治療

白喉的病理多屬陰虛肺燥,宜養陰清肺爲主,方用養陰清肺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有表證者當先解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初起陽熱偏盛,症見咽喉痛閉,飲水作嗆,目紅聲嘶,口出臭氣者,用神仙活命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屬陰虛者,宜養陰清熱,用養陰清肺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若痰火阻塞,喉聲如鋸者,宜清肺降痰,用猴棗散[備註]《中醫兒科》:猴棗、川貝母、天竺黃、沉香、硃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藶子、大黃、礞石、竹瀝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鍼灸治療

針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裏、內庭[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白喉的治療禁忌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忌升提湧吐。

忌溫散發汗。

忌大下亡津。

忌刀針。

忌病重藥輕。

忌苦寒助燥。

疫喉痧

疫喉痧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又名爛喉痧,喉痧、爛喉𤴿痧(見《爛喉𤴿痧輯要》)、疫痧。常發於冬春之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疫喉痧相當於西醫的猩紅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病因病機

疫喉痧多因時行疫癘之邪毒,從口鼻入於肺胃,上衝咽喉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症狀

患者咽喉紅腫疼痛迅速,繼之喉核腐潰,上被假膜、易拭去,疼痛甚劇,湯水難嚥,寒熱大作,遍體酸楚,全身痧(分散小粒者爲痧)點隱隱,𤴿密肌紅,宛如錦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痧疹排列甚密、融合,成片如雲頭突起者爲疳,如以手指壓,則痧點消失,指離則痧點漸復[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喉痧正的》:“其瑣碎小粒者爲痧,痧者沙也,紅暈如塵沙而起,屬肺。其成片如雲頭突起者爲𤴿。𤴿者丹也,或隱在皮膚之間,多起於手足身背之上,昔人謂屬脾,以脾主肌肉故也。”

猩紅痧點先起於頸項,後胸背、腹部、四肢,迅速蔓延至全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顏面無痧,口脣周圍蒼白無痧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痧發透出則熱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舌色紅,舌面光滑而有小粒突起狀如楊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舌苔漸由白厚而轉黃膩[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痧疹消退後,皮膚有糠皮樣之脫屑現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治療

方藥治療

初宜辛涼解表,泄熱解毒,滋液養陰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可用銀翹散之類辛涼透毒,繼用涼營清氣湯、清營湯等加減以瀉熱解毒,終用養陰清肺湯、清燥救肺湯、沙蔘麥冬湯等加減以清熱養陰[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初起用藥不宜用辛溫發散;不宜過早用大劑苦寒;不宜過早用瀉下之品[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證見大便祕結,小便短赤,口氣臭穢,舌苔黃燥者,可用涼膈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證見神昏譫語,高熱等,爲邪遏在內者,宜清心開竅,清熱解毒,可服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若見大便泄瀉,宜發表透疹,和營解毒,方用升麻葛根湯加味[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若邪熱熾盛傷津劫液,內動肝風而爲痙厥者,宜大劑清營涼解,可用清營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外治法

外吹玉鑰匙散;頸外腫痛者敷三黃二香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鍼灸治療

針刺少商、委中出血可泄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其他療法

漱口藥更利於消腫止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