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白穴

額部腧穴 腧穴學 特定穴 足少陽膽經經穴 陽維脈交會穴 鍼灸學 中醫學 交會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bái xué

2 概述

穴位陽白
漢語拼音Yangbai
羅馬拼音Yangpai
美國英譯名Yang White
各國代號中國GB14
日本14
法國莫蘭特氏VB10
富耶氏
德國G14
英國G14
美國GB14

陽白經穴名(Yángbái GB14)[1][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2][2]陽白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交會穴[2][2]。陽爲陰之對,白指光明,前額爲陽,穴在前額眉上方,有明目之功,故名陽白[2]陽白穴主治眼目、頭面等疾患:如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眼瞼𥆧動,胬肉攀睛迎風流淚瞳子癢痛,目眵雀目頭痛目眩目痛,視物模糊,眩暈眼瞼下垂面癱,現代又多用陽白穴治療眶上神經痛近視角膜炎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前額痛,夜盲症眼科疾病等,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

3 出處

鍼灸甲乙經》: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4 穴名

陽爲陰之對,白指光明,前額爲陽,穴在前額眉上方,有明目之功,故名陽白[2]

6 所屬部位

[3]

7 陽白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陽白穴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4]

陽白穴位於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處。正坐仰靠或仰臥取穴[4]

陽白穴位於前額眉中直上1寸,正視時與瞳孔相直處[4]

一說:“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鍼灸集成》)。

陽白穴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陽白穴在額部的位置

陽白穴的位置

陽白穴在額部的位置

陽白穴的位置

陽白穴在額部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陽白穴的位置

陽白穴在額部的位置(肌肉

8 陽白穴的取法

取穴患者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

陽白穴位於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處。正坐仰靠或仰臥取穴[4]

正坐或仰臥位,在前額,於眉毛中點至前髮際的下1/3與上2/3處取穴[5]

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視,自眉中直上1橫指處即是陽白穴[6]

9 陽白穴穴位解剖

陽白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帽狀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額骨)。皮膚由額神經的眶上神經和滑車上神經雙重分佈。(參看本神穴)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6]

皮膚→皮下組織→額肌[7]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眼神經的眶上神經和顳淺動脈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眶上動脈分佈[7]

布有額神經外側支和額動、靜脈外側支[7]

10 陽白穴的功效與作用

陽白穴具有清頭明目祛風泄熱的功效。

陽白穴祛風清熱、益氣明目作用[7]

陽白穴位於前額,近於眼部,具有清頭明目祛風泄熱之功效,可主治頭面眼瞼病證[8]

陽白穴膽經,爲陽維之會,有疏風明目作用。主治目不能視,昏夜無所見。《備急千金要方》有:“目瞳痛癢,遠視視弱,昏夜無所見。”針之可使眼目重見光明[9]

11 陽白穴治病

陽白穴主治眼目、頭面等疾患:如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眼瞼𥆧動,胬肉攀睛迎風流淚瞳子癢痛,目眵雀目頭痛目眩目痛,視物模糊,眩暈眼瞼下垂面癱,現代又多用陽白穴治療眶上神經痛近視角膜炎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前額痛,夜盲症眼科疾病等,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

陽白穴主治眼目、頭面等疾患,如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眼瞼𥆧動、胬肉攀睛迎風流淚瞳子癢痛、目眵雀目[9]

陽白穴主治頭痛目眩目痛、視物模糊、眼瞼𥆧[9]

陽白穴主治頭面五官病:頭痛眩暈目痛,視物模糊,眼瞼𥆧動,眼瞼下垂面癱[9]

現代又多用陽白穴治療眶上神經痛眼瞼下垂近視角膜炎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9]

現代常用於治療眼科疾病、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眶上神經痛[9]

陽白穴主治前額痛,目眩目痛眼瞼𥆧動,以及近視夜盲症面神經麻痹眶上神經痛[9]

1.五官系統疾病:眼科疾病;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眶上神經痛等。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9][9]

平刺0.5~0.8寸[9][9],局部有酸脹感[9],向周圍擴散[9]

向下透魚腰;向左右透攢竹絲竹空穴,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頭部或眼眶

12.2 灸法

可灸[9][9]

不宜直接灸[9]

艾條灸5~10分鐘[9]

艾條灸5~10分鐘。

14 特效按摩

中指指腹置於陽白穴上,垂直揉按1~3分鐘,能有效治療眼疾[9]

15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

鍼灸甲乙經》: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目瞳子痛癢,遠視䀮䀮,昏夜無所見。

鍼灸大成》:主瞳子癢痛,目上視遠視䀮䀮,昏夜無見,目痛目眵,背腠寒慄,重衣不得溫。

類經圖翼》:頭痛目昏多眵,背寒慄,重衣不得溫。

16 研究進展

16.1 對紅綠光的感受性的影響

針刺陽白穴時,可使半數人對紅綠光的感受性發生紅升綠降的改變,1/4人紅綠全升,1/4人紅綠全降。[9]

16.2 治療周圍性面癱

齊刺陽白;局部消毒後,第1針針體與皮膚呈45°角,用提捏進針法針尖距離陽白約8 mm處進針,向下刺入,使針尖到達陽白,另外兩針分別在第1針左右與其呈45°角、距陽白約8 mm處進針針尖亦直指陽白,此時患者局部有脹重感爲最佳針感,行平補平瀉手法。針刺上、下內地倉時,左手翻開患者上嘴脣,從上脣黏膜內進針針尖對着患側,並朝向地倉對口腔黏膜處上0.5寸處,進針點體表投影位於人中溝下1/3和中1/3交點處旁開(患側)約10 mm,針體進入黏膜內約25 mm,連刺兩針,第2針進針點在第1針旁開約3 mm處,針尖也指向患側,且針體與第1針平行,針刺完畢後,左手自然放下翻起的上嘴脣;同樣,翻開患者下嘴脣,從下脣黏膜內進針針尖對着患側,並朝向地倉對口腔黏膜處下0.5寸處,進針點體表投影距離承漿旁開(患側)約10 mm,針體進入黏膜內約25 mm,同上連刺2針。針刺上、下內地倉,均以針下沒有阻力感、進針感覺針下流暢爲最佳,行平補平瀉手法。其餘腧穴消毒後,根據腧穴所處的部位不同斜刺直刺,行平補平瀉手法,其中針足三裏,運用徐疾補瀉,行補法,針上加灸。每日治療1次,留針25 min,每週6次,週日休息,1個月爲一療程。1個療程後療效顯示,40例患者均在1個療程內治愈(面部表情功能正常,額紋對稱,兩眉平齊,眼裂正常,眼瞼閉合正常,口角無咼斜,鼓腮不漏氣),治癒率達100%。陽白四白攢竹太陽迎香顴髎頰車地倉承漿翳風合谷足三裏;急性期(7~10 d)內面部腧穴行輕淺刺激,採用平補平瀉手法取穴不宜過多,每次3~5穴,交替使用。肢體遠端的腧穴足三裏補法合谷行瀉法且手法宜重。7~10 d後面部腧穴採用電針透刺療法。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中藥採用牽正散加味治療,共治療70例,痊癒30例,顯效2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4.3%。[9]

17 國家鍼灸穴位取穴標準

陽白穴 Yáng bái(GB14)

17.1 取穴方法

穴位於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17.2 解剖

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額神經外側支。

17.3 主治疾病

頭痛目眩目痛外眥疼痛雀目

17.4 人體穴位配伍

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

17.5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17.6 附註

足太陽陽維之會。

17.7 穴義

膽經的溼冷水氣在此吸熱後脹散。

17.8 名解

(1)陽白。陽,天部也,氣也。白,明亮清白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溼冷水氣在此吸熱後脹散。本穴物質爲本神穴傳來的天部溼冷水氣,由於在下行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水溼之氣還未進入本穴就己受熱脹散化爲陽熱風氣並傳輸於頭之各部,穴內的天部層次變得明亮清白,故名。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吸熱脹散的陽熱風氣不光上傳本經的頭臨泣穴,同時亦外走陽維脈,故本穴爲足少陽陽維之會。

17.9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爲乾爽的陽氣

17.10 運行規律

一是循膽經上傳頭臨泣穴,二是外走陽維脈

17.11 功能作用

生氣壯陽

17.12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6.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7.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06-307.
  6. ^ [6]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7. ^ [7]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0.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06-307.
  9. ^ [9]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