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 2010年02月2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是一種淺灰色的過渡金屬。

鋅(Zinc)是第四"常見"的金屬,僅次於鐵、鋁及銅,不過地殼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前幾名分別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外觀呈現銀白色,在現代的工業之中,對於電池的製造上有不可抹滅的地位,爲一相當重要的金屬。

鋅的特性

銅 - - 鎵
 


 
鋅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週期表
總體特性
名稱, 符號, 序號 鋅、Zn、30
系列 過渡金屬
族, 週期, 元素分區 12族, 4, d
密度、硬度 7140 kg/m3、2.5
顏色和外表 帶藍的淺灰色
地殼含量 無數據
原子屬性
原子量 65.409 原子量單位
原子半徑(計算值) 135(142)pm
共價半徑 131 pm
範德華半徑 139 pm
價電子排布 [氬]3d104s2
電子在每能級的排布 2,8,18,2
氧化價(氧化物) 2(兩性的)
晶體結構 六方密排晶格
物理屬性
物質狀態 固態
熔點 692.68 K(419.53 °C)
沸點 1180 K(907 °C)
摩爾體積 9.16×10-6m3/mol
汽化熱 115.3 kJ/mol
熔化熱 7.322 kJ/mol
蒸氣壓 192.2 帕(692.73K)
聲速 3700 m/s(293.15K)
其他性質
電負性 1.65(鮑林標度)
比熱 390 J/(kg·K)
電導率 16.6×106/(米歐姆)
熱導率 116 W/(m·K)
第一電離能 906.4 kJ/mol
第二電離能 1733.3 kJ/mol
第三電離能 3833 kJ/mol
第四電離能 5731 kJ/mol
最穩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變模式 衰變能量
MeV
衰變產物
64Zn 48.6 % 穩定
65Zn 人造 244.26天 電子捕獲 1.352 65Cu
66Zn 27.9 % 穩定
67Zn 4.1 % 穩定
68Zn 18.8 % 穩定
72Zn 人造 46.5小時 β衰變 0.458 72Ga
在沒有特別註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是
國際標準基準單位單位和標準氣溫和氣壓

 

對人體的影響

人體含量和分佈

人體含鋅的總量約佔體重的0.003%,相當於成人體內約有2公克鋅。90%的鋅都存在肌肉與骨骼中,其餘10%在血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建議攝取量與食物來源

含鋅豐富的食物包括肉類、肝、海鮮、啤酒、南瓜子、栗子、蛋、乳品、芝麻、芥末等。

鋅的參考攝取量 (DRI)

年齡性別 美國(mg/day )[參考資料]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1) .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Vitamin A, Vitamin K, Arsenic, Boron, Chrominum, Copper, Iodine, Iron, Manganese, Molybdenum, Nickel, Silicon, Vanadium, and Zinc". 442-501.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0-309-07279-4 臺灣(mg/day )[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2003).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 修訂第六版,pp. 448-455。臺灣行政院衛生署,ISBN 957-01-4677-X
0-6個月 2 5
7-12個月 3 5
1-3歲 3 10
4-8歲 5 10
9-13歲 8 10
14-18歲 男11女9 男15女12
19-50歲 男11女8 男15女12
51歲以上 男11女8 男15女12
孕婦14-18歲 12 15
孕婦19-50歲 11 15
乳婦14-18歲 13 15
乳婦19-50歲 12 15

生理功能 維持免疫功能:人體鋅不足會出現淋巴球數量低落、血中免疫球蛋白降低、自然殺手功能減弱、皮膚免疫測試反應降低等狀況,臨牀的結果就是肺炎、念珠球菌感染,甚至傷風感冒。 生長與發育:促進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傷口癒合,參與皮膚、毛髮、指甲,以及口腔黏膜等多處位置的修補作用。 調結基因表現:許多蛋白質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的分子中含有鋅指結構( zinc fingers),負責與DNA結合,而改變基因的表現功能,是很重要的調控機制。 酵素組成分:已知的含鋅酵素超過300多種,鋅位於催化中心,或穩定酶蛋白質的立體結構,失去鋅會使酵素失去活性。 維持味覺功能與促進食慾。 促進胰島素分泌

吸收與排泄

鋅的最佳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腸。基本排泄途徑是經消化道由糞便排出。腎臟具有調節功能,會將鋅離子進行再吸收。

鋅的吸收通道

hZTL1/ZnT5的結構、活性

SLC30A5可分成兩個部分,較低分子量的hZTL1,以及重量較大的ZnT5。(ZnT-like transporter 1)

hZTL1在人體組織中較爲含量較多,轉譯出的蛋白質有523個氨基酸,和老鼠的ZnT1有34%是相同的。 以拓樸學來預測其結構,在其序列上的N端到C端有十二個跨膜結構區。在C端的myc轉譯出的蛋白質可標定在極化的Caco-2(結腸上皮細胞)上,會回到原先的皮膜表層。

利用Xenopus laevis的卵母細胞進行表現實驗時,hZTL1會調節Zn的吸收,而hZTL1調控對Zn的吸收在pH 5.5不如pH 7.6.時來得好。

早期的資料顯示DMT1在Zn吸收中扮演重要的腳色,可是這些資訊已在將Caco-2上的DMT1消去之後,卻不影響Zn吸收的實驗中得到充分的反例,Zn不會跟Fe競爭DMT1,並且其活性與細胞膜電位無關。

人類小腸細胞中ZTL1的位置證實

在腸細胞Zn運輸蛋白的相似細胞中,可區分爲屬於兩大類別,SLC30跟SLC39,其中有兩種蛋白質hZTL1(h;human)和hZIP4在小腸細胞攝取Zn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腳色。在ZTL1發現前,並沒有人在哺乳類細胞中看到有Zn通道的表現。

ZnT1透過免疫沉澱的方式在大鼠腸細胞邊側的細胞膜上發現,並在人類小腸細胞Caso-2中獲得證實。

ZIP1一開始被認爲是用來吸收小腸內Zn的transporter,K562 cell細胞膜定位的實驗推翻了這點,綠色螢光跟FLAG標定的hZIP1位在許多皮質細胞的內質網上,包括了Caco-2,更近一步透過在PC-3前列腺細胞操作hZIP1抗體可以更精確的證明這件事。

其他可能存在的Zinc transporter

關於其他Zn transporter,有一種ZNT1蛋白質在腸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研究顯示,ZNT1會攜帶從飲食中獲得的Zn離子在腸壁細胞吸收後攜帶進入肝門靜脈,但在SLC30蛋白質中沒有其他蛋白質被發現跟ZNT1一樣有完全相同的功能。

在人體的胰島ß細胞中,ZnT5和一個富含胰島素的分泌細粒結合,Zn對於將胰島素以晶體的方式儲存扮演重要的腳色。

ZNT6,ZNT7兩蛋白質雖然在腸道也能發現,但其兩在其他器官都有發現到他們的蹤跡,所以其功能和ZNT1並不相似。

在人體方面,hZIP1、hZIP2、hZIP4都有攜帶Zn離子的功能,但這些蛋白質也被發現在子宮和攝護腺中,所以其功能並不是完全清楚,另外ZIP6,ZIP8兩蛋白質功能不明,還有在老鼠內質網中發現的ZIP7也是一樣。

在胎盤中Zn的傳導

Zn在胎盤中的傳輸過程大致上和在腸中類似,由SLC30中的ZnT1,2,5來負責,至於ZnT6,7的功能則仍在實驗當中。 在免疫組織化學中,以人類和老鼠爲實驗對象,hZTL1/ZnT5被探測到在胎盤上層細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負責傳送Zn給胎兒。而ZnT1則有着類似的功能,擁有負責傳輸營養物質給胎兒的功能,但作用機制仍未完全瞭解。在人體中, hZTP1均在腸和胎盤中表現出來,但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hZIP2的表現。

此外,ZTP4雖然都有在人類和老鼠的腸中被表現,但是基因卻沒有在人類的胎盤中被表現出來,反而老鼠的卵黃囊中會進行表現。後來才發現原來hZIP4對人體飲食中Zn在腸的吸收扮演着重要角色,hZTL1/ZnT5在Zn的傳輸中,對胎兒的影響遠大於對成人的影響。

在小腸和胎盤中鋅通道的調節

小腸中鋅的吸收調節被認爲是維持體內鋅衡定很重要的部分,在一份大鼠的研究中已經論證當可吸收的鋅濃度增加,在小腸裏有一個位置會調節ZnT1的上游mRNA,但在同一份研究中也顯示當可吸收的鋅濃度下降ZnT1的mRNA並不會受影響,而另一個鋅的傳送蛋白ZnT2在提供充足地鋅的情況下ZnT2 mRNA會加強表現,如果是缺乏鋅的情況下則會降低ZnT2 mRNA的表現。

老鼠的ZIP4 mRNA在缺乏鋅的時候會增加表現量。在人類腸道細胞Caco-2中,增加培養基裏的鋅濃度會引起鋅的傳送蛋白hZTL1/ZnT5、ZnT1、ZnT4和hZIP1 mRNA表現量的增加,同樣,在蛋白質的表現量上也是有增加的情形;但是在胎盤細胞中就有不同的表現,當增加鋅的濃度後,並沒有任何鋅的傳送蛋白mRNA有改變表現量,更甚至於發現ZnT1和hZTL1/ZnT5蛋白的表現量有減少的現象,但是現在對於Zn如何調節這些蛋白質並沒有完整地知識去描述它的機制。

Zn缺乏後果

鋅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食慾不振、生長減緩、下痢、掉髮、夜盲、前列腺肥大、男性生殖功能減退、動脈硬化、貧血等問題。鋅缺乏導致腹瀉的過程包括:腸細胞絨毛結構破壞、含鋅消化酵素減少、發炎造成腸壁水腫、消化道免疫力變差。缺鋅與腹瀉容易形成惡性循環,腹瀉更減少鋅吸收,增加鋅的流失,造成雙重的缺鋅原因,常發生在老人、嬰幼兒、胰臟功能不全、腸病變或腸手術者的身上。

此外有腎臟病變者很容易有高尿鋅症與低血鋅症。糖尿病、肝病或慢性發炎性疾病,如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會因腎病變導致體內鋅慢性缺乏,免疫力會變差,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支端皮膚炎

hZIP4(SLC39A4)是一在腸膜上端的二次基因表現產物,它被發現和遺傳的Zn-deficiency disease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缺乏Zn的支端皮膚炎)有關,此病和第八染色體有密切關係,會減低腸道吸收Zn的效率。

經過研究證實,突變的hZIP4蛋白質也會降低腸道吸收Zn的效率,最近有另外的實驗結果指出,在老鼠身上的HEK293蛋白質會增加腸道Zn的吸收效率.

Zn過量後果

大量鋅會引發噁心、嘔吐、發燒、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減少,導致容易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醫學化驗[參考資料] . "《新編臨牀檢驗與檢查手冊》". [參考資料] . "《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英文名

zinc

別名

血清鋅;Zn

正常值

比色法: 7.65~22.95μmol/L; FL、原子吸收法:11.6~23.0μmol/L。 正常人的生理變化:①性差:女性比男性低;②年齡:小兒較低,但變動幅度大;③日差:午前8時最高,午後3~9時最低;④飲食:進食後3h減少約20%。

化驗結果意義

(1)降低: ①肝膽疾病:肝硬化、急慢性肝炎、阻塞性黃疸等。 ②血液疾病:多種貧血(惡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白血病(ALL、CLL)、多發性骨髓瘤等。 ③惡性腫瘤:癌瘤、肉瘤、惡性淋巴瘤、轉移癌等。 ④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內膜炎等。 ⑤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疾病、胃潰瘍、直腸潰瘍、腸瘻等。 ⑥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功能不全等。 ⑦神經系疾病:重症肌無力症、多發性神經炎、中樞神經變性疾病等。 ⑧內分泌疾病:艾迪生病、Simons病、黏液性水腫等。 ⑨感染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⑩皮膚疾病:Hansen病、尋常性白斑、腸性肢端皮膚炎等。 其他還包括藥物(可的松、抗癌劑、抗生素、避孕藥等)、靜脈高營養、妊娠、外科創傷、褥瘡、燒傷、低鋅飲食等。 (2)增高: ①血液疾病:溶血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症、嗜酸性細胞增多症等。 ②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 ③循環系統疾病:原發性高血壓病。 ④其他:X線照射後、口服鋅、鋅中毒等。

化驗取材

血液

化驗方法

血液無機物測定

化驗類別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無機物測定

相關疾病

紅細胞增多症 重症肌無力症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