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煎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聖濟總錄》卷一○二

方名

烏梅煎

組成

烏梅7枚,漿水1升,古字銅錢2-7文,青鹽半兩。

主治

眼目風赤及胎赤。

用法用量

每以銅箸點少許在目眥頭,1日3次。

製備方法

先將烏梅入漿水內浸7日;次將古錢每1重錢,着1重青鹽,疊錢重重,填錢孔中令滿足,將入火中燒之,通赤取出,去灰塵,投入前烏梅漿內,入瓷瓶子中盛,用油紙封瓶頭,掘地中埋21日後取出,以新綿濾去滓。

《外臺》卷三十引《深師方》

方名

烏梅煎

組成

烏梅14枚,大蒜14枚,屋塵3合,鹽3合,大麻子4合。

主治

燥溼癬。

用法用量

以苦酒1升半,拌和以敷之,1日3遍。

製備方法

上藥相和熟搗。

方出《外臺》卷二十九引《肘後方》,名見《普濟方》卷三一一

方名

烏梅煎

組成

烏梅5升(去核)。

主治

折傷疼痛,墜作瘀血。

用法用量

以飴糖5升煮,稍稍食之。自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