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散 2009年12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通草散

處方

通草(半兩) 木通(半兩) 澤瀉(一分) 竹茹(二錢少用.老人減半)

來源

崇寧二年,自太府出爲發運,夏及秋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醫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李中和助教善醫,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澀少,即非痢。其言中餘之病,心已神之。乃是舊因伏暑,小便轉導入大腑,由心經而過,遂化爲血,大小便下,故其狀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歸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醫,餘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記傳久。

炮製

上剉如大米粒,或爲細末。

功能主治

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用法用量

就剉時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末。即每服抄二錢。依前法煎,食後並夜臥各一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