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關 2015年10月30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少關爲經穴別名,出《鍼灸甲乙經》,即陰交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1. 。“少”,《鍼灸學》(南京)作“小”[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1. 。陰交爲經穴名(Yīnjiāo CV7)[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出《鍼灸甲乙經》。代號RN7[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別名少關、橫戶[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屬任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爲任脈、衝脈、足少陰之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陰:陽之對;交:交會[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穴在臍下1寸,爲任脈、衝脈和足少陰脈交會處,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位置

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處。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功能主治

有調經血、溫下元作用。主治腹部、肝腎等疾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如腹滿水腫、繞臍冷痛、疝氣、腸麻痹、泄瀉、陰癢、婦人血崩、月事不絕、帶下、產後惡露不止、不孕及小兒囟陷、腰膝拘攣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菌痢、功能性子宮出血、疝氣、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精神病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主治臍周疼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血暈,疝氣,水腫;以及腸梗阻,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配伍

本穴配曲泉、照海治疝氣小腹痛;配腎俞、三陰交、三焦俞治泌尿生殖系統疾患;配蠡溝治陰癢[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孕婦慎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5.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