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 2019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義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nasal obstruction due to mild cold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contraction of wind-heat)是指外感風熱,以鼻塞,涕黃稠,鼻內肌膜紅腫,或伴發熱惡風、頭痛、咽痛、咳嗽,痰黃、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爲常見症的傷風鼻塞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的症狀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患者鼻塞時輕時重,涕黃稠,鼻癢氣熱,噴嚏,鼻內肌膜紅腫,或伴發熱惡風、頭痛、咽痛、咳嗽、痰黃、口渴,咯痰不爽,口渴喜飲,舌質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證候分析

風熱上犯,壅滯鼻竅,故肌膜紅腫、鼻塞氣熱[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邪熱傷津則涕黃稠口渴[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邪熱犯肺,肺失清肅,故有咳嗽、咯痰不爽、咽痛、噴嚏[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熱蒸於表,則見身熱惡風、頭痛[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舌質紅、苔微黃、脈浮數,爲風熱在表之證[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的治療

方藥治療

治法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治宜辛涼通竅,疏風清熱[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方藥

可用銀翹散、桑菊飲之類加減治療[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頭痛較甚者,加蔓荊子、藁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咳嗽痰多加前胡、瓜蔞[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咽喉痛者加牛蒡子、玄蔘、射干、山豆根等[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處方: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牛蒡子12克,淡竹葉12克,桔梗12克,荊芥10克,蔓荊子10克,薄荷6克(後下),甘草6克。水煎服。若頭痛甚,加藁本10克、白芷10克。咳嗽痰多者,加前胡12克、瓜蔞仁12克。咽喉疼痛者,加玄蔘15克、射干12克、山豆根12克。

中成藥

(1)銀翹解毒丸(片),口服,丸劑每次1丸,片劑,每次4片,每日2~3次。

(2)感冒清片(膠囊),口服,片劑每次3~4片,膠囊每次 l~2粒,每日3次。

(3)感冒靈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草藥

可用桉樹葉、黃皮葉等適量煎水服,使邪熱從表解。或用浮萍、西河柳各15 g,水煎服,以發汗解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鍼灸治療

取大推、曲池、合谷、魚際、外關等穴,毫針淺刺,用瀉法。

鼻塞

選用迎香、印堂穴。強刺激,留針10~15 min。[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頭痛

選用合谷、太陽、風池等穴。強刺激,留針10~15 min。[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外治法

(1)滴鼻靈滴鼻,以通透鼻竅[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2)柴胡注射液滴鼻,每次1~2滴,每天2~3次,以退熱解表[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飲食療法

芫荽馬蹄水:芫荽15~30克,馬蹄(孛薺)250~500克,煎水代茶飲。

淡豉蔥白煲豆腐:豆腐2~4塊,淡豆豉12克,蔥白15克。先將豆腐略煎,再加淡豆豉,加水l碗半煎取大半碗,再加入蔥白,煎滾後取出,乘熱吸用,蓋被微取汗。

生薑芥菜湯:鮮芥菜500克,洗淨切斷,生薑10克切片,加清水4碗煎至2碗,用食鹽少許調味,每日分兩次飲用。

傷風鼻塞患者日常保健

(1)適當休息,增加營養,多飲開水,食用容易消化食物[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2)鼻塞時,不可強行擤鼻,以防邪毒竄入耳竅,致發耳疾[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3)積極及時治療,防止表邪入裏,或變生它疾,或轉爲鼻窒,遷延難愈[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傷風鼻塞的預防

(1)加強鍛鍊,適當的戶外運動,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2)在冬春易發季節,可用薑糖大棗湯(生薑9g、大棗9g、紅糖72 g)或貫衆30 g,水煎服,以達預防目的[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關於傷風鼻塞

傷風鼻塞(nasal obstruction due to mild cold acute rhinitis)爲病名。是指感受風邪引起的以鼻塞、流涕、噴嚏爲主要表現的急性鼻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本病四時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兩季爲多,病程較短,一般數日可愈[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由於所感之邪毒有別,及侵犯之途徑不同,有風寒、風熱之分[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對傷風所致鼻塞,古代文獻,早有認識,但單獨立病,專論的較少,多散載於傷風、嚏、流涕、窒塞等病證範疇內。

傷風鼻塞相當於西醫的急性鼻炎[參考資料]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3.

詳見傷風鼻塞條,參照感冒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