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炒刺蝟皮

砂炒 砂炒醋淬 中藥飲片 炒法 中藥學 加輔料炒法 中藥炮製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chǎo cì wèi pí

2 概述

砂炒刺蝟皮刺蝟皮炮製品,方法爲砂炒或砂炒醋淬。刺蝟皮炮製漢代已有,見《神農本草經》。刺蝟皮爲刺蝟科動物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或短刺蝟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乾燥外皮[1]刺蝟皮味苦,性平,歸胃、大腸經[1]。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縮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氣味較濃,很少生用[1]炒制質地松泡酥脆,便於煎煮和粉碎,並能矯臭矯味[1]。醋淬後矯味矯臭效果更佳,並能增強行瘀止痛的作用[1]砂炒刺蝟皮質地發泡,鼓起,黃色,刺尖禿,易折斷,邊緣皮毛脫落,呈焦黃色,皮部邊緣向內捲曲,微有腥臭味[1]砂炒刺蝟皮用於胃痛吐食,痔瘻下血遺精遺尿[1]

3 砂炒刺蝟皮炮製方法

漢代有酒煮(《神農本草經》)的方法[1]

晉代出現燒末(《肘後備急方》)的記載[1]

唐代有炙、炙令焦(《備急千金藥方》)、炒令黑(《食療本草》)的方法[1]

宋代出現了炙令焦黃(《太平聖惠方》)、酒浸炙(《聖濟總錄》)、煅黑存性(《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炒黃(《瘡瘍經驗全書》)等法[1]

明代增加了麩炒(《普濟方》)、酥炙(《本草品彙精要》)、蛤粉炒(《審視瑤函》)等法[1]

清代又有土炒(《醫宗說約》)、酒醋童便浸炙(《外科大成》)等方法[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滑石粉炒、砂炒或砂炒醋浸等[1]

刺蝟皮塊的製法:取原藥材,用鹼水浸泡,將污垢洗刷乾淨,再用清水洗淨,潤透,剁成小方塊,乾燥[1]

砂炒刺蝟皮炮製方法爲:取砂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淨刺蝟皮塊,不斷翻埋,至刺尖捲曲焦黃,質地發泡時,取出,篩去砂,放涼[1]。另有用砂炒至上述規格時,取出,篩去砂,趁熱投入醋液中稍浸,撈出,乾燥[1]

每100kg刺蝟皮,用醋10kg[1]

4 砂炒刺蝟皮性狀

刺蝟皮爲密生硬刺的不規則小塊,外表麪灰白色,黃色或灰褐色,皮內麪灰白色,邊緣有毛,質堅韌,有特殊腥臭氣[1]

砂炒刺蝟皮質地發泡,鼓起,黃色,刺尖禿,易折斷,邊緣皮毛脫落,呈焦黃色,皮部邊緣向內捲曲,微有腥臭味[1]

5 刺蝟皮性味歸經

《中藥炮製學》刺蝟皮味苦,性平[1]。歸胃、大腸經[1]

全國中草藥彙編》:刺蝟皮味苦、甘,性平。

中藥大辭典》:刺蝟皮味苦,性平。

《中華本草》:刺蝟皮味苦、澀、性平;入胃、大腸腎經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

名醫別錄》:"無毒。"

《藥性論》:"味甘,有小毒。"

本草求真》:"入腸、胃。"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6 刺蝟皮的功效與主治

《中藥炮製學》刺蝟皮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縮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氣味較濃,很少生用[1]。其炮製品用於胃痛吐食,痔瘻下血遺精遺尿[1]。如治痔漏蝟皮丸(《聖濟總錄》);治腸風下血蝟皮散(《楊氏家藏方》)[1]

全國中草藥彙編》:刺蝟皮具有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的功效。用於胃脘疼痛子宮出血便血痔瘡遺精遺尿

中藥大辭典》:刺蝟皮具有降氣定痛,涼血止血的功效。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氣腸風痔漏遺精

《中華本草》:刺蝟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斂止血、澀精縮尿的功效。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腸風下血痔漏脫肛遺精遺尿

神農本草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

名醫別錄》:"療腹痛疝積,燒爲灰,酒服之。"

《藥性論》:"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飲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

孟詵:"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本草備要》:"瀉,涼血。"

本經逢原》:"除目中翳障。"

《隨息居飲食譜》:"煅研服,治遺精。"

7 砂炒刺蝟皮炮製作用

刺蝟皮腥臭氣味較濃,很少生用[1]

炒制質地松泡酥脆,便於煎煮和粉碎[1]。並能矯臭矯味[1]。臨牀多用其炮製[1]。醋淬後矯味矯臭效果更佳,並能增強行瘀止痛的作用[1]。用於胃痛吐食,痔瘻下血遺精遺尿[1]。如治痔漏蝟皮丸(《聖濟總錄》);治腸風下血蝟皮散(《楊氏家藏方》)[1]

8 刺蝟皮炮製研究

刺蝟皮蛋白質、鈣鹽等[1]刺蝟皮上層刺主要含角蛋白,下層真皮層主要含膠原、彈性硬蛋白和脂肪[1]短刺蝟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穀氨酸含量最高[1]

經炒後,由於高溫的作用,使鈣鹽生成氧化鈣收澀之性大增[1]。內服後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鈣鹽,易於吸收,從而增加人體內鈣的含量,促進血凝,增強收斂止血作用[1]

9 砂炒刺蝟皮的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1]。防黴,

10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63-1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