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腫 2010年03月2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霰粒腫(chalazion)是一種瞼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腫(lipogranuloma)。是在瞼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瀦留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診斷

1.無自覺症狀,瞼皮下有結節隆起,無壓痛,與皮膚無粘連,翻轉眼瞼,正對囊腫處之結膜而呈紫紅色或灰白色(囊腫可自結膜面穿破,露出肉芽組織)。

2.反覆發作者,應行病理檢查,與瞼板腺癌鑑別。

治療措施

1.早期較小的霰粒腫,可通過熱敷或者理療按摩療法,促進消散吸收。

2.在囊腫周圍或囊腫內注射強的松龍0.3~0.5ml,可以促進吸收,獲到良好的效果。

3.手術治療:小的囊腫,無需治療,大的霰粒腫,可作手術摘除。術中一定要將囊壁摘淨,以防復發,切口於瞼結膜面,取垂直方向,肉芽組織突出於結膜面時,應同時剪除。

病因學

由於慢性結膜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瞼緣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

病理改變

是一種含有鉅細胞的肉芽腫性炎症,最初是腺管上皮細胞增生,其周圍的淋巴細胞,鉅細胞和大量纖維性組織因受壓而形成囊壁,中央部組織逐漸退化形成膠樣物質,甚至液化。

臨牀表現

1.病程緩慢,一般並無明顯症狀,無疼痛有時僅有沉重感,可因有腫塊壓迫引起暫時性散光,或腫塊壓迫眼球而引起異物感。

2.眼瞼皮下可觸及一至數個大小不等的圓形腫塊,小至米粒、綠豆,大至黃豆、櫻桃,表面光滑,不與皮膚粘連,邊緣清楚,無觸痛。

3.翻轉眼瞼在腫塊在結膜面,可見紫紅色或灰紅色侷限隆起。如有繼發感染,可演變成麥粒腫,則在形成上與內麥粒腫很難區別。

4.小型腫塊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結膜面,排出膠樣內容物,形成蕈狀肉芽狀增殖,這種肉芽組織亦可通過瞼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瞼緣表面形成乳頭狀的增殖。

5.當有繼發感發生時,即可形成內麥粒腫。

6.老年患者,特別是術後反覆發作,應將切除的標本送病理檢驗,以排除瞼板腺癌的可能。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