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

膿耳 中醫耳科 膿耳變證 中醫證名 膿耳眩暈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óng ěr xuàn yūn ·shèn yuán kuī sǔn zhèng

2 英文參考

vertigo due to purulent ear with kidney origin depletion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vertigo due to purulent ear with kidney origin depletion pattern)是指腎元虧損,以眩暈時發,或走路不穩,耳鳴耳聾耳內流膿持續,經久不愈,膿液污穢味臭,或有豆腐渣樣物,伴精神萎靡,腰膝痠軟健忘多夢舌質淡紅或紅絳,脈細弱或細數等爲常見症的膿耳眩暈證候[1]

4 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症狀

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患者眩暈時發,或走路不穩,耳鳴耳聾耳內流膿持續,經久不愈,膿液污穢味臭,或有豆腐渣樣物,伴精神萎靡,腰膝痠軟健忘多夢舌質淡紅或紅絳,脈細弱或細數[1]

5 關於膿耳眩暈

膿耳眩暈(vertigo due to purulent ear)是指以耳內流膿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爲主要表現的膿耳變證[1]

6 關於膿耳變證

膿耳變證(deteriorated case of purulent ear)是指膿耳變生的耳後附骨癰耳根毒)、膿耳面癱膿耳口眼㖞斜)、膿耳眩暈黃耳傷寒等病證[1]

膿耳變證多因膿耳邪毒熾盛,或治療不當,邪毒久蘊,腐蝕骨質,膿汁流竄,邪毒擴散而變生他證。故病情更爲複雜、嚴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2]

膿耳(purulent ear;suppurative otitis media)爲病證名[3][4]。又稱聤耳[4]耳疳[5]纏耳[6]耳底子[6]耳癰[6]耳溼[6]耳中生毒[6],爲五般聤耳之一[6]。是指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聽力下降爲主要表現的耳病[6][6][7]。有急慢、虛實之分[7]膿耳耳科常見病、多發病,尤多發於小兒。常致聽力損害,影響患者學習、工作及生活,甚至可以出現併發症,危及生命,應積極做好防治工作。

外科大成》卷三:“耳疳者,爲耳內流出膿水臭穢也。書有云:出黃膿爲聤耳;紅膿爲風耳;白膿爲纏耳;青膿爲震耳。”

馮氏錦囊祕錄》卷六:“聤耳之名,更有五般,常出黃膿者,謂之停耳;常出紅膿者,謂之膿耳;耳內疳臭者,謂之冱耳;白膿出者,謂之纏耳;耳內虛鳴,時出青膿者,謂之囊耳。”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耳疳》:“此證耳內悶腫出膿,因膿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膿者,名耳疳;出青膿者,名震耳出白膿者,名纏耳;出黃膿者,名聤耳,俱由胃溼與肝火相兼而成。”

膿耳相當於西醫的化膿性中耳炎[7]

詳見膿耳膿耳變證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8.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7.
  5. ^ [5]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8-21.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6.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膿耳眩暈·腎元虧損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