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赤腫痛 2012年06月0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目赤腫痛是以目赤而痛、羞明多淚爲主症的急性常見眼科病症,又稱“天行赤眼”,多發於春夏季,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目赤腫痛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結膜炎、假膜性結膜炎和流行性角結膜炎等。

鍼灸治療目赤腫痛效果良好。流行時,注意洗臉用具隔離,以防接觸感染。

目赤腫痛的病因病機

目赤腫痛多因外感風熱之邪或猝感時邪疫毒,以致經脈閉塞,血壅氣滯交攻於目;或因肝膽火盛,火鬱不宣,循經上擾,氣血壅滯於目,使目睛腫痛。現代醫學認爲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或過敏而成。

目赤腫痛的辨證分型

外感風熱:起病較急,患眼灼熱,流淚,羞明,眼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皆作,眵多黃粘,伴頭痛,鼻塞,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肝膽火盛:起病稍緩,病初眼有異物感,視物模糊不清,畏光羞明,澀痛,白睛混赤腫脹,伴口苦咽乾,便祕,耳鳴,苔黃,脈弦數。

目赤腫痛的治療

刺灸法

治則

清熱消腫,散鬱止痛

處方

合谷 太陽 睛明 太沖

方義

目爲肝竅,陽明、少陽、太陽的經脈均循於目部,合谷調陽明經氣、疏散風熱,太沖通導厥陰經氣、泄火疏肝,四穴相配名曰“開四關”,以疏散一身熱邪;睛明宣散眼部之邪熱,有通絡明目作用;太陽點刺出血,以泄熱消腫止痛。

隨證配穴

外感風熱—少商、風池,肝膽火盛—行間。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太陽可點刺出血。

耳針法

選穴

眼 神門 耳尖或耳背靜脈

方法

耳尖或耳背靜脈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日1~2次,其他穴位針刺,每次留針30min,留針期間運針2次。

艾灸法

選穴

患側耳背上三角窩處,耳背靜脈上部分叉處各取1點。

方法

取燈心草1根,蘸上植物油點燃,將穴位常規消毒,點燃的燈心草迅速灼在所取穴位上,每次點一下,每日1~2次。

挑治法

選穴

肩胛脾間敏感點或大椎旁開0.5寸處

方法

常規消毒後用6號注射針頭挑斷皮下白色纖維2~3根,用2%碘酒棉球按壓傷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