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術甘湯 2015年03月20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苓桂術甘湯記載於《傷寒論》,其組成爲茯苓12g、桂枝9g、白朮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滲溼,溫化痰飲之功效。主治痰飲病,爲治療痰飲病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美尼爾病、心包積液、風溼性關節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屬痰飲內停者。

《傷寒論》方之苓桂術甘湯

組成

茯苓12g、桂枝9g、白朮9g、炙甘草6g[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健脾滲溼,溫化痰飲。主治痰飲病。症見胸脅脹滿,眩暈心悸,或氣短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偏於辛溫,若屬陰虛火旺、溼熱阻遏而生的痰飲者,不宜應用。[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方解

本方是爲中陽不足、水飲內停所致之證而設,不論是傷寒吐、下之後,還是雜病痰飲內停,其致病之因,皆爲中焦陽虛,脾失健運,水飲內停。仲景雲“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金匱要略》)。其治法當溫陽化飲,健脾和中。方中以茯苓爲君,健脾利水,滲溼化飲,不但能消已聚之痰飲,且可治生痰之源。飲爲陰邪,得寒則聚,得溫則散,故臣以辛甘而溫的桂枝溫陽化氣。桂枝與茯苓同用,既可溫肺以助化飲,止咳逆,又可暖脾化氣以資利水,且能平衝降逆。方中佐以炙甘草,甘溫和中,苓、術配伍,則健脾祛溼之功更佳。甘草與茯苓同用,茯苓可消除甘草引起的中滿腹脹的不良反應。方中4藥合用,溫陽健脾以治其本,祛溼化飲以治其標,標本兼顧,實爲治療痰飲之良方。[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臨牀運用

[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本方爲治療痰飲病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胸脅支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脈沉緊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2.加減:若嘔吐痰水,加制半夏;痰多,再加陳皮;氣虛,加黨蔘、黃芪;脾陽不足、溼盛泄瀉,可與平胃散合用。

3.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美尼爾病、心包積液、風溼性關節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屬痰飲內停者。

歌訣

苓桂術甘化飲劑,健脾又溫膀胱氣;飲邪上逆氣衝胸,水飲下行眩暈去。[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傷寒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