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蘇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Jisu Wan

標準編號

WS3-B-0091-89

處方

陳皮 20g 橘紅 20g 法半夏 20g 葶藶子 20g 瓜蔞子(蜜炙) 20g 紫蘇子(炒) 40g 紫蘇葉 40g 桑白皮(蜜炙) 20g 苦杏仁(炒) 80g 桔梗 20g 前胡 20g 馬兜鈴(蜜炙) 20g 款冬花 20g 紫菀 20g 遠志(制) 40g 百合 20g 天冬 20g 麥冬 20g 北沙蔘 20g 知母 20g 五味子(醋蒸) 20g 麻黃 80g 黃芩 20g 白芍 20g 石膏 40g 甘草 20g

製法

以上二十六味,粉碎 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鮮姜 20g榨汁,大棗 20g水煎,濾過,用煎液與薑汁合併液(約爲藥粉量的75%)泛丸,60℃以下乾燥,滑 石粉包衣,即得。

性狀

本品爲白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後顯褐色;味微苦。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功能與主治

清肺平喘,潤燥止咳,化痰除痞。用於肺熱喘咳,氣急鼻,燥咳 痰粘,咽乾鼻燥,勞嗽咳血,顴紅監汗,痰粘難咯,胸膈滿悶。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3~ 6g,一日 2~ 3次。

規格

100 粒重 12g

貯藏

密閉,防潮。

《竹林女科》

方名

雞蘇丸

組成

川貝母4兩(去心),蘿蔔子1升。

主治

婦女經來常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0粒,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附註

本方名“雞蘇丸”,但方中無雞蘇,疑脫。

《普濟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

方名

雞蘇丸

組成

薄荷葉1片,甘草4兩,桔梗4兩,川芎2兩。

主治

上焦有熱,頭目昏眩,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每次1丸,含化,不拘時候常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龍眼大。

《惠直堂方》卷二

方名

雞蘇丸

組成

雞蘇薄荷葉8兩,川芎4兩,荊芥4兩,羌活2兩,防風2兩,香白芷2兩,炙甘草2兩,細辛1兩。

主治

男婦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風風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清茶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蒸餅糊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