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腺炎 2017年01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西醫·瞼腺炎

瞼腺炎(hordeolum)又稱麥粒腫,是一種眼瞼腺體的急性炎症病變[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瞼板腺受累稱爲內瞼腺炎;眼瞼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稱爲外瞼腺炎[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由於葡萄球菌侵入睫毛根部皮脂(zeis腺)或瞼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症,通稱爲瞼腺炎或麥粒腫。根據被感染的腺組織的不同部位,還分爲內瞼腺炎和瞼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屬的皮脂腺或變態汗腺[Moll腺和(或)Zeis腺]感染,稱爲外瞼腺炎(external hordeolum)或外麥粒腫;如系瞼板腺受累,則稱爲內瞼腺炎(internal hordeolum)即內麥粒腫。另外,主要由於腺組織分泌物瀦留所引起的腺組織腫大則稱爲瞼板腺囊腫,即通常叫做霰粒腫。

瞼腺位於瞼組織的深部,開口於瞼緣處,它的感染多由於葡萄球菌通過瞼腺在瞼緣的開口處進入腺體,引起炎症。潰瘍性瞼緣炎是這種感染的誘因。

當身體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屈光不正時容易發生瞼腺炎(麥粒腫)。

瞼腺炎(麥粒腫)如處理不及時有可能引起敗血症或海綿竇血栓而危及生命。

瞼腺炎(麥粒腫)早期可採用局部理療或熱敷。超短波理療也可促使浸潤和硬結迅速吸收或化膿。口服或肌內注射抗生素,結膜囊內點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藥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以控制爲症,防止擴散。膿點已出現,局部有波動感時,切開排膿。切忌過早切開或擠壓,否則炎症擴散,輕者可引起眶蜂窩組織炎,重者能導致海綿竇血栓或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對多次復發的頑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並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疾病名稱

瞼腺炎

英文名稱

hordeolum

瞼腺炎的別名

麥粒腫;挑針眼

疾病分類

眼科 > 眼瞼病

ICD號

H00.0

瞼腺炎的病因

瞼腺炎(麥粒腫)爲蔡司腺、瞼板腺等腺體的感染,大多爲葡萄球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同時伴有糖尿病、營養不良等。

瞼腺炎的發病機制

瞼腺位於瞼組織的深部,開口於瞼緣處,它的感染多由於葡萄球菌通過瞼腺在瞼緣的開口處進入腺體,引起炎症。潰瘍性瞼緣炎是這種感染的誘因。

當身體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屈光不正時容易發生瞼腺炎(麥粒腫)。

瞼腺炎的臨牀表現

外瞼腺炎(external hordeolum)

外瞼腺炎亦稱外麥粒腫又名瞼緣癤。

患處具有紅、腫、熱、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現,疼痛程度與水腫程度成正比。外瞼腺炎即外麥粒腫,俗稱“偷針眼”,與身體他處的癤腫相同。初起時有癢感,逐漸加劇,瞼局部水腫、充血。有脹痛、壓痛感,近瞼緣處可觸及硬結,發生在外眥部者疼痛特別顯著,外側球結膜也發生水腫,數日後硬結逐漸軟化,捫之有波動感,在睫毛根部可有黃色膿頭,可自行破潰排出膿液,紅腫及疼痛迅速消退。

若致病菌毒性強烈或患者抵抗力低下伴有糖尿病、營養不良等其他疾病,炎症可由一個腺體擴展到其他腺體形成多個膿點,或者擴散到眼瞼皮下結締組織而演變爲眼瞼蜂窩織炎,表現爲整個眼瞼紅腫,並波及同側顏面部,眼瞼不能睜開,觸之堅硬,壓痛明顯,球結膜反應性水腫劇烈,往往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耳前淋巴結亦腫大並有壓痛。

內瞼腺炎(internal hordeolum)

內瞼腺炎,亦稱內麥粒腫。

瞼板腺感染稱爲內瞼腺炎(hordeolum internal)或內麥粒腫。瞼板腺雖比Zeis皮脂腺大,但其臨牀症狀不如外瞼腺炎尤其位於外眥部者來得猛烈,因爲發炎的瞼板腺被牢固的瞼板組織包圍。在膿腫尚未穿破之前,充血的瞼結膜面常隱見黃色膿頭,可能自行穿破瞼結膜。少數情況下,膿液可從瞼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較常見的是膿液突破瞼板和結膜的屏障而流入結膜囊內,膿液排出後紅腫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劇烈,則在膿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擴散,侵犯整個瞼板而形成眼瞼膿腫。

瞼腺炎的併發症

瞼腺炎(麥粒腫)如處理不及時有可能引起敗血症或海綿竇血栓而危及生命。

瞼腺炎的診斷

根據瞼腺炎(麥粒腫)患者的症狀和眼瞼的改變,容易做出診斷,很少需要來確定致病菌。

1.眼瞼皮膚侷限性紅、腫、熱、痛;觸之有硬結;睫毛根部、近瞼緣皮膚或瞼結膜面可出現膿點[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2.3~5天后形成膿胩,出現黃色膿頭。外麥粒腫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現在皮膚面;內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表現在結膜面。破潰排膿後疼痛緩解,紅腫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大及壓痛,全身畏寒,發熱等。

輔助檢查

瞼腺炎(麥粒腫)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以考慮進行細菌培養。

瞼腺炎的治療

理療

瞼腺炎(麥粒腫)早期可採用局部理療或熱敷。每次熱敷10~15min,3~4次/d,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炎症消散,緩解症狀。超短波理療也可促使浸潤和硬結迅速吸收或化膿。

抗菌藥物

口服或肌內注射抗生素,結膜囊內點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藥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以控制爲症,防止擴散。

抗菌藥物滴眼液滴眼,結膜囊內塗抗菌藥物眼膏有助於控制感染[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症狀較重或發展爲眼瞼蜂窩織炎的口服或肌內注射抗菌藥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1.選用一種抗菌藥物滴眼液,如氯黴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一日3~5次,每次1~2滴,酌情增減,用藥一週[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各類抗菌藥物滴眼液均不宜長期使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氯黴素滴眼液雖然是局部用藥,但因氯黴素具有嚴重的骨髓抑制作用,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新生兒和早產兒禁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左氧氟沙星可通過人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婦女慎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1歲以下嬰兒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確立[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未成熟動物口服喹諾酮類藥物可引起關節病,但沒有證據證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對承重關節有任何影響[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對於喹諾酮過敏的患者禁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不良反應爲輕微的針刺樣刺激症狀[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宜長期使用,長期使用可引起耐藥菌或真菌感染[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利福平滴眼液可使淚液呈橘紅色或紅棕色。對本藥過敏者禁用,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膽道阻塞患者禁用,孕婦禁用,老年人、兒童慎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2.紅黴素眼膏,塗於結膜囊內,一日2~4次,每次長度1~2mm,用藥一週[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對於已經出現膿頭的膿腫可以切開引流[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3.如症狀較重或發展爲眼瞼蜂窩織炎者,可口服青黴素類(如阿莫西林等)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如頭孢拉定等),療程7~10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如對青黴素類藥物過敏,也可口服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素250mg,一日4次,療程7~10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使用青黴素類藥物前應仔細詢問過敏史,確定選用後必須做皮膚過敏試驗,反應陽性者禁用[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口服大劑量紅黴素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2-303.

切開引流

已有紅腫硬結、疼痛,在用抗生素的基礎上,當皮下或結膜下出現膿頭時則切開引流。切忌過早切開或擠壓,否則炎症擴散,輕者可引起眶蜂窩組織炎,重者能導致海綿竇血栓或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膿點已出現,局部有波動感時,切開排膿。外瞼腺炎在皮膚面切開,切口應與瞼緣平行,以免眼輪匝肌受損,癒合後瘢痕明顯,一定要將膿栓摘出。如膿腫較大,應放置引流條。內瞼腺炎應在結膜面切開,切口應與瞼緣垂直,以免損傷過多的瞼板腺,排淨膿液。切開排膿後一般1~2天即可痊癒。注意在膿腫尚未充分形成時,不宜過早切開。切開前後切忌擠壓膿腫,因眼瞼和麪部靜脈無瓣膜,會造成感染擴散,引起蜂窩織炎、敗血症或海綿竇膿毒血栓而危及生命。若有這種先兆,應及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爲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最好先做膿液或血液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否則宜選用廣譜抗生素,密切觀察病情,早期發現眼眶與顱內擴散和敗血症的症狀,進行適當處理。同時臥牀休息,保持大便通暢,頑固復發者應檢查有無糖尿病的可能。對多次復發的頑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並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瞼腺炎的預後

瞼腺炎手術預後良好。

中醫·瞼腺炎

瞼腺炎即麥粒腫爲病症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指睫毛附近的皮脂腺、瞼板腺的侷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因發病所在部位不同,有內外瞼腺炎之分。凡睫毛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炎症稱外瞼腺炎,而瞼板腺的化膿性炎症爲內瞼腺炎,是青少年的多發病。多由於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

瞼腺炎屬祖國醫學針眼、眼丹、土疳等範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因過食厚味,脾胃積熱並外感風邪所致。鍼灸治療炎症初起可促使吸收、消腫、止痛,但切忌擠壓。如已成膿可轉眼科進行處理。

瞼腺炎的病因病機

麥粒腫多因風邪外襲,客於胞瞼化熱,風熱煎灼津液變成瘡癤,或因多食辛辣物以致脾胃蘊積溼熱,遂使氣血凝滯,停聚於胞瞼皮膚經絡之間而成。反覆發作多因餘邪未消,熱毒蘊伏,或體質虛弱,屈光不正。

現代醫學認爲多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成。

瞼腺炎的診斷

①瞼皮膚侷限性紅、腫、熱、痛,捫之有硬結和壓痛。鄰近球結膜水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

②3~5日後形成膿腫,出現黃色膿頭,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現在皮膚面,稱外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者,表現在結膜面,稱內麥粒腫。破潰排膿後疼痛緩解、紅腫消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

③重者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全身畏寒,發熱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

瞼腺炎的辨證分型

外感風熱: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症,苔薄白,脈浮數。

脾胃溼熱:眼瞼局部紅腫,灼熱疼痛,伴有口於、口臭、便祕溲赤,苔薄黃,脈數。

瞼腺炎的鍼灸治療

治則

疏風,清熱,利溼

處方

外感風熱——睛明 攢竹 行間 太陽;

脾胃溼熱——合谷 承泣 四白 陰陵泉。

方義

取睛明、攢竹、肝經滎穴行間和經外奇穴太陽以疏風清熱,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陽明經穴,有疏導患部鬱熱的作用;陰陵泉清脾胃溼熱,諸穴共奏疏風清熱,利溼解毒之功。

隨證配穴

惡寒發熱—外關,頭痛—風池。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太陽點刺出血。

瞼腺炎的耳針療法

方一

選穴:眼 肝 脾 腎上腺 耳尖

方法:耳尖點刺出血,餘穴每日針1次,每次留針30min,反覆運針25次,5次爲一療程,反覆發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方二

用三棱針點刺患眼側耳尖穴,擠出血液8~10滴後,用消毒幹棉球壓迫止血,並刺風池[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6.

瞼腺炎的挑治法

選穴:肩胛間第1~5胸椎旁淡紅色皮疹

方法:挑斷疹下白色纖維組織,並捏擠點狀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