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黃耆丸

處方

黃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烏(炮,去皮、臍)赤小豆 地龍(去土,炒)防風(去蘆、叉)各30克 烏藥60克

製法

上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氣溫陽,祛風舒筋。治男子腎虧,虛風上攻,頭面虛浮,耳內蟬鳴,頭目昏眩,項背拘急;下注腰腳,腳膝生瘡,行步艱難,筋脈拘攣,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節痠痛,腰腿冷痛,小便滑數,及風痹癱瘓,遍身頑麻。婦人血風,肢體癢痛,腳膝緩弱,起坐艱難。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聖惠》卷二十六: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覆盆子1兩,牛膝1兩(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石斛2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白朮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桂2兩(去皺皮),五味子1兩,人蔘1兩(去蘆頭),沉香1兩,熟乾地黃2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充肌調中助力。主脾勞羸瘦,腳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聖惠》卷七十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銼),龍骨1兩,當歸1兩(銼,微炒),桑寄生1兩,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令黃),地榆1兩(銼),乾薑3分(炮裂,銼),木香1兩,代赭1兩,白石脂1兩,赤石脂1兩,人蔘1兩(去蘆頭),艾葉1兩(微炒),芎1兩,卷柏1兩半(微炙),訶黎勒皮1兩,熟乾地黃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腑臟冷熱相攻,心腹絞 (疒丂)痛,腰間時疼,赤白帶下,面色萎黃,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聖惠》卷六十六: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木香1兩,漏蘆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玄蔘1兩,犀角屑1兩,桔梗1兩(去蘆頭),牛蒡子2兩(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瘰癧結腫生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六十六

《千金》卷十九: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乾薑2兩,當歸2兩,羌活(一作白朮)2兩,芎2兩,甘草2兩,茯苓2兩,細辛2兩,桂心2兩,烏頭2兩,附子2兩,防風2兩,人蔘2兩,芍藥2兩,石斛2兩,乾地黃2兩,蓯蓉2兩,羊腎1具,棗膏5合。

製法

上爲末,以棗膏與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目巟)(目巟),耳無所聞。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酒送下,每日2次。漸加至30丸。

摘錄

《千金》卷十九

《聖惠》卷二十七: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葛根1兩(銼),烏梅肉1兩(微炒),麥門冬1兩(去心,焙),栝樓根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酸棗仁3分(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覆盆子3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羸瘦煩熱,口舌乾燥,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綿裹含咽津,盡即更含咽之。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七

《聖濟總錄》卷十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防風2兩(去叉),麥門冬2兩(去心,焙),羌活(去蘆頭)2兩,五加皮1兩半,甘草1兩(炙,銼),升麻1兩,苦蔘1兩,白鮮皮1兩,菊花1兩,枳殼1兩(去瓤,麩炒),黃連1兩(去須,炒),車前子1兩,葶藶(隔紙炒)半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熱毒風上攻,頭旋目眩,耳聾心煩,手足(疒帬)痹,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加至30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

《聖惠》卷二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1兩,當歸1兩,赤石脂1兩(細研),茯神1兩,龍骨1兩(細研),硃砂1兩(細研),遠志1兩(去心),桔梗3分(去蘆頭),柏子仁3分,五味子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薯蕷1兩,枳實1分(麩炒)。

製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驚悸不安,心膈煩滿,不能嗜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八

《聖惠》卷二十七: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銼),栝樓根2兩,苦蔘2兩半(銼),羚羊角屑1兩半,黃連1兩(去須),茯神2兩,雞膍胵黃皮5枚(炙黃),甘草1兩半(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口乾煩渴,腰疼胯痛,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七

《聖惠》卷五十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牡蠣2兩(燒爲粉),栝樓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地骨皮半兩,白石脂半兩,澤瀉半兩,知母半兩,黃連半兩(去須),薯蕷半兩,熟地黃半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中。渴不止,小便赤黃,腳膝少力,縱食不生肌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普濟方》卷一七八:黃耆丸

處方

人蔘3分,鹿茸(酒浸,去毛)1兩,黃耆3分(銼),栝樓根1兩,桑螵蛸1兩,杜仲(去粗皮,炙)3分(銼),雞膍胵4枚(炙),山茱萸3分,菟絲子(酒浸1宿,焙乾,別搗末)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腎腎虛,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棗湯送下,每日3次。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七八

《校注婦人良方》卷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炒)、川椒(炒)、茴香(炒)、川烏頭(去皮臍)、狼毒、防風、川楝子肉、黑附子(炮,去皮臍)、白蒺藜(炒)、地龍(去土,炒)、赤小豆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腎臟中風,腰疼不得俯仰,或麻痹腫痛,少氣,肢體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酒送下,日2服。

摘錄

《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聖濟總錄》卷一一四: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銼),升麻1兩半,梔子仁1兩半,犀角1兩半(鎊),玄蔘1兩半,木香1兩半,黃芩1兩半(去黑心),芒消1兩半,乾薑1兩(炮),芍藥1兩,人蔘1兩,大黃(銼,炒)2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耳聾出膿。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後良久煎枸杞根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聖惠》卷五十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令幹),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熟乾地黃3兩,人蔘3分(去蘆頭),枸杞子3分,白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地骨皮半兩,澤瀉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巴戟3分,禹餘糧3分(燒赤,醋淬3遍,細研),桂心3分,牡丹3分,五味子3分,龍骨3分,磁石1兩半(燒赤,醋淬7遍,搗碎細研),赤石脂3分,麥門冬2兩(去心,焙),牡蠣3分(燒爲粉)。

製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渴後,上焦煩熱不退,下元虛乏,羸瘦無力,小便白濁,飲食漸少。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黃耆丸

處方

黃耆3分(銼),牡丹皮3分,犀角1兩(鎊),甘草(炙,銼)1兩,玄蔘1兩半,惡實1兩半(炒),木通(銼)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瘻瘡。連年不愈,出膿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聖惠》卷五十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3分(銼),熟乾地黃1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雞螕胵1兩(微炙),山茱萸3分,人蔘3分(去蘆頭),五味子3分,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地骨皮半兩,白茯苓半兩,玄蔘半兩,牛膝1兩(去苗),補骨脂1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令黃)。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腎。心神虛煩,小便無度,四肢羸瘦,不思飲食,脣口乾燥,腳膝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聖惠》卷三十: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人蔘1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酸棗仁3分(微炒),熟乾地黃1兩,羌活3分,白茯苓1兩,薏苡仁1兩,羚羊角屑3分,當歸3分,桂心3分,山茱萸1兩,枸杞子3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四肢羸瘦,心神虛煩,筋脈拘攣疼痛,少得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三十

方出《聖惠》卷六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九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塗酥,炙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皂莢刺1兩(炙黃)。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酒痔。風熱壅滯大腸,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九八

《聖惠》卷九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熟乾地黃2兩,覆盆子1兩,牛膝1兩(去苗),石斛1兩(去根,銼),澤瀉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人蔘1兩(去蘆頭),沉香1兩,肉蓯蓉(酒浸3宿,颳去皺皮,炙幹)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虛乏,長肌肉,調中助力,美顏色,益精志,利腰膝。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方出《證類本草》卷七引孫用和方,名見《雞峯》卷十七:黃耆丸

處方

黃耆、黃連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七引孫用和方,名見《雞峯》卷十七

《聖惠》卷十四:黃耆丸

處方

黃耆半兩(銼),人蔘半兩(去蘆頭),龍齒1兩,茯神3分,鐵粉1兩(細研),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防風半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熟乾地黃3分。

製法

上爲散,入鐵粉,金銀箔,都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後,心虛驚悸,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四

《濟生》卷八:黃耆丸

處方

榼藤子(煨,用肉)半兩,川續斷1兩(酒浸),黃耆1兩(去蘆),貫衆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枯礬1兩(別研),刺蝟皮1兩(燒灰),當歸1兩(去蘆,酒浸),阿膠(蛤粉炒)1兩,麝香(別研)1字。

製法

上爲細末,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痔出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以米飲湯送下。

注意

氣壯多熱之人不宜服。

摘錄

《濟生》卷八

《本事》卷六:黃耆丸

別名

內固黃耆丸

處方

綿黃耆(蜜炙)、人蔘(去蘆)。

製法

上爲細末,入真生龍腦1錢(研細),用生藕汁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清心內固,調元益氣。主瘡瘍潰膿之後,本虛心熱。

用法用量

內固黃耆丸(《準繩·瘍醫》卷一)。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又佐以生真龍腦之辛涼入手太陰;生藕汁之甘平而潤,入足太陰。此瘍疾潰膿之後,本虛心熱,非峻補不能固內清心,乃調元益氣之方也。

摘錄

《本事》卷六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炙,銼),熟乾地黃1兩半(焙),龍骨(去土,碎)1兩半,枳殼1兩1分(去瓤,麩炒),肉蓯蓉1兩1分(酒浸,切焙),澤瀉1兩1分,菟絲子2兩(酒浸1宿,別搗),鹿茸2兩(去毛,酥炙),麥門冬(去心,焙)2兩,牡丹皮1兩,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炒)1兩,桑螵蛸21枚(炙)。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風虛冷,小便多,腿細腳弱,漸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煎黃耆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聖濟總錄》卷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銼),防風1兩半(去叉),丹蔘1兩半,白朮1兩半,白茯苓1兩半(去黑皮),芎1兩半,山梔子1兩半,赤芍藥1兩半,枳殼1兩半(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1兩半,大腹(銼)1兩3分,升麻2兩,秦艽(去苗土)2兩,蒺藜子3兩(炒,去角),獨活3兩(去蘆頭),苦蔘3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風癩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煎枳殼湯送下,每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八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炙,銼),犀角屑1兩半,黃連半兩(去須),茯神半兩(去木),當歸半兩(切,焙),防風半兩(去叉),芍藥半兩,升麻半兩,赤茯苓半兩(去黑皮),黃芩半兩(去黑心),甘草(炙)半兩,木通(銼)1兩,麝香(研)半分。

製法

上除麝香外,搗羅爲末,入麝香研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癰疽發背,一切熱毒及惡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薑湯送下。未效,加至30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外科大成》卷四:黃耆丸

處方

黃耆(炙)2兩,大附子(去皮臍,薑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薑汁1鍾盡爲度)7錢,菟絲子1兩(酒浸,蒸),大茴香(炒)1兩。

製法

上爲末,酒糊爲丸。

功能主治

石癰、石疽。因寒氣客於經絡,腫堅如石,癰則微紅,疽則皮色不變,久不作膿。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每日2服,空心食前以黃酒送下。

摘錄

《外科大成》卷四

《聖惠》卷六十: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蒺藜子3分(微炒,去刺),蝟皮1兩(炙令黃),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1兩,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大麻仁1兩,皂莢子仁半兩(微炒黃)。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酒痔。風熱壅滯大腸,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

《醫方類聚》引《神巧萬全方》有葛根。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白茯苓2兩(去黑皮),石斛(去根)2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半,五味子(炒)2兩,防風3兩(去叉),牡丹皮3兩,酸棗仁3兩,覆盆子3兩,生乾地黃(焙)3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虛勞,兼膀胱久積虛冷,目眩見花不明,漸成內障。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加至30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聖濟總錄》卷一一○: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蒺藜子1兩(炒,去角),獨活1兩(去蘆頭),柴胡1兩(去苗),生乾地黃1兩(焙),甘草1兩(炙),梔子仁1兩,苦蔘1兩,白朮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兩,防風3分(去叉),菊花3分,茯神3分(去木),山芋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枳殼1兩半(去瓤,麩炒),白檳榔(銼)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血氣不足,膚瞼下復睛輪,垂緩難開,又名睢目。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

《本事》卷五:黃耆丸

別名

黃耆枳殼煎丸

處方

黃耆2兩(蜜炙),枳殼2兩(去瓤,細切,麩炒黃),威靈仙(去苗,洗)2兩,續斷半兩(洗,推去節,銼,焙),槐角子半兩,白礬半兩(枯),當歸半兩(洗,去蘆,切,焙乾,炒),乾薑半兩(炮),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生乾地黃半兩,連翹(炒)半兩。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遠年腸風痔漏。

用法用量

黃耆枳殼煎丸(《普濟方》卷二九七)。

摘錄

《本事》卷五

《聖濟總錄》卷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3兩(銼),防風3兩(去叉),丹蔘3兩(去苗土),白朮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芎3兩,枳殼3兩(去瓤,麩炒),山梔子3兩(去皮),蒺藜子3兩(炒,去角),赤芍藥3兩,知母3兩(焙),地骨皮3兩,黃芩3兩(去黑心),柴胡3兩(去苗),苦蔘3兩,生乾地黃(焙)3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風癩。面上生瘡,身多盜汗,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臥以溫水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八

《外臺》卷十二引《延年祕錄》:黃耆丸

處方

黃耆5分,白朮6分,鱉甲5分(炙),白薇3分,牡蠣4分(熬),茯苓6分,桂心3分,乾薑4分,積實4分(炙),橘皮3分,當歸4分,檳榔子6分,人蔘6分,前胡4分,附子4分(炮)。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虛盜汗不能食,腹內有痃癖氣滿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注意

忌醋物、豬肉、冷水、莧菜、生蔥。

摘錄

《外臺》卷十二引《延年祕錄》

《外臺》卷二十六引《廣濟方》:黃耆丸

處方

黃耆3兩,枳實(炙)3兩,烏蛇2兩(炙),當歸2兩,赤石脂2兩,蝟皮2兩(炙)。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酒送下,日2服。更不加減。

摘錄

《外臺》卷二十六引《廣濟方》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半(銼),熟乾地黃1兩半(焙),當歸1兩半(切,焙),鹿茸1兩半(去毛,酥炙),地榆1兩半,卷柏1兩半(去土),茯神(去木)1兩半,木香1兩,代赭1兩,白石脂1兩,艾葉1兩,芎1兩,桑寄生1兩,赤石脂1兩,沙蔘1兩,白龍骨1兩,訶黎勒皮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血傷兼帶下,臍腹冷痛,腰腳痠疼,肢體倦怠,心煩渴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空心、日午、臨臥時各1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鹿茸(去毛,酥炙)2兩,牡蠣1兩(煅1復時),土瓜根1兩,黃連1兩(去須),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蔘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研令細,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數少,虛極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用何首烏湯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聖惠》卷二十六: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牛膝2兩(去苗),桂心1兩,熟乾地黃2兩,薯蕷1兩,遠志半兩(去心),覆盆子1兩,巴戟1兩,五味子1兩,石斛1兩半(去根,銼),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削去皺皮,炙幹),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勞六極七傷,骨髓虛憊,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1分(銼碎),栝樓根(銼)1兩1分,甘草(炙,銼)2兩,大黃(蒸過,銼碎,炒幹)1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研如脂)2兩,馬牙消(熬,研細)1兩1分。

製法

上先搗前4味爲細未,與杏仁、馬牙消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呷嗽。聲音不出,喉中作聲。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以溫水送下,每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七:黃耆丸

處方

黃耆3分(銼),蒺黎子3分(炒,去刺),防風3分(去叉),柴胡3分(去苗土),白朮3分,山芋3分,甘菊花3分,茯神3分(去木),甘草3分(炙,銼),秦艽(去苗土)3分,山梔子仁半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羌活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攻頭目,多淚昏澀,身體痹,皮膚風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茶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

《聖濟總錄》卷九十: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銼),肉蓯蓉2兩(酒浸,切,焙),五味子2兩,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牛膝(酒浸,切,焙)2兩,熟乾地黃3兩,乾薑1兩半(炮),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

製法

上爲本,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勞七傷,髓液虛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黃耆丸

處方

黃耆(銼)3兩,肉蓯蓉1兩半(酒浸,去皺皮,切,焙),鹿茸(酥炙,去毛)1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3分,石斛1兩,巴戟天(去心)1兩,山芋1兩半,遠志3分(去心),柏子仁(炒,別研)3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澤瀉3分,山茱萸1兩,熟乾地黃(洗去土,切,焙)6兩,續斷1兩,桂(去粗皮)3分。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腎氣冷弱,小便餘瀝。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棗湯送下,午食前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黃耆丸

處方

黃耆1兩(銼),桃仁1兩(去皮尖雙仁,炒,研),山茱萸1兩,龍骨1兩(煅),蒺藜子1兩(炒,去角),檳榔(銼)1兩,五味子2兩,海藻1兩1分(洗去鹹,炙),玄蔘1兩1分,牛膝3分(酒浸,切,焙),白茯苓3分(去黑皮),肉蓯蓉3分(酒浸,切,焙),枳殼3分(去瓤,麩炒),人蔘3分,續斷3分,桂3分(去粗皮),遠志半兩(去心),石南半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陰疝氣攻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黃耆丸

處方

黃耆2兩半(銼),黃連2兩半(去須),土瓜根(銼)2兩半,玄蔘3兩,地骨皮2兩(銼),菝葜2兩(銼),鹿茸(去毛,酥炙)2兩,牡蠣(熬)1兩,人蔘1兩半,桑螵蛸1兩半(炒),五味子1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虛膀胱冷,淋瀝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鹽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聖惠》卷八十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1兩(銼),白芍藥2分,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3分,柏子仁3分,續斷2分,芎2分,五味子半兩,熟乾地黃半兩,牛膝3分(去苗),白朮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肉蓯蓉3分(酒洗,去皺皮,炙幹),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沉香3分。

主治

產後蓐勞。寒熱進退,頭痛目眩,百節痠疼,氣力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散,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六十五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2兩(銼),烏蛇4兩(酒浸,去皮骨,炙令黃),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茵芋2兩,石南1兩,秦艽1兩(去苗)。

主治

乾疥瘙癢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荊芥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局方》卷五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1兩,杜蒺藜1兩(炒,去刺),川楝子1兩,茴香1兩(炒),川烏1兩(炮,去皮臍),赤小豆1兩,地龍1兩(去土,炒),防風(去蘆叉)1兩,烏藥2兩。

主治

丈夫腎臟風虛,上攻頭面虛浮,耳內蟬聲,頭目昏眩,項背拘急;下注腰腳,腳膝生瘡,行步艱難,腳下隱疼,不能踏地,筋脈拘攣,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節痠疼,腰腿冷痛,小便滑數;及癱緩風痹,遍身頑麻;婦人血風,肢體癢痛,腳膝緩弱,起坐艱難。刺風,氣血內虛,風寒蘊滯,寒熱相搏,遍身如針刺;腎臟風攻注腰腳生瘡,或虛腫熱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鹽湯亦得,婦人醋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三五二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6分,人蔘6分,茯苓6分,甘草6分,白朮6分,五味子6分,芎6分,當歸6分,澤蘭葉6分,陳皮6分,麥門冬20分,訶子20分,桂心12分,熟乾地黃12分。

主治

產後喘乏氣羸,腹內絞痛,自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日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八十八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半兩(銼),赤芍藥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蔘半兩(去蘆頭),柴胡3分(去苗),胡黃連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

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不拘時候,以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麻子大。

《聖惠》卷十八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1兩(銼),人蔘1兩(去蘆頭),知母3分,白芍藥3分,茯神3分,牡蠣1兩(燒過),鬼箭羽半兩,木香3分,白朮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3分,地骨皮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沉香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分(細研),鱉甲半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主治

熱病後,虛勞四肢無力,或時寒熱盜汗,心中虛悸,不能飲食,日漸瘦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如不飲酒,用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牛黃、麝香,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二九五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5分,青葙子5分,漏蘆5分,鱉甲5分(炙),狼牙5分,黃柏4分,豬懸蹄甲7枚(炙),蝟皮4分(炙),白礬10分(燒,去汁),(蟲元)青10條(去足翅),斑蝥10條(去足翅,炒),地膽10條(去足翅,炒),蜈蚣10條(炒),犀角屑8分。

主治

痔。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腹以米飲送下,日2次。增之以知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一切油膩、莧菜。

《聖惠》卷五十八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1兩(銼),黃連1兩(去須),土瓜根1兩,苦蔘半兩(銼),玄蔘半兩,栝樓根1兩,龍骨1兩,菝葜1兩,地骨皮1兩,牡蠣1兩(燒爲粉),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人蔘3分(去蘆頭),桑螵蛸1兩(微炒),五味子1兩。

主治

消渴小便頻數,小便量多而湯食漸加,至肌肉漸減,乏氣力,少顏色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竹根煎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

附註

本方原名“黃耆散”,與劑型不符,據《普濟方》改。

《聖惠》卷四十四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2兩(銼),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山茱萸2兩,五加皮2兩,檳榔3兩,白蒺藜5兩(微炒,去刺),海藻2兩半(洗去鹹味),玄蔘2兩半,五味子4兩半,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牛膝1兩半(去苗),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人蔘1兩半(去蘆頭),赤茯苓1兩半,桂心1兩半,遠志1兩半(去心),石南1兩,續斷1兩半,龍骨2兩。

主治

陰(疒頹),核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方名

黃耆丸

組成

黃耆3兩(銼),犀角(鎊)3兩,黃連5分(去須),茯神5分(去木),當歸5分(切,焙),防風5分(去叉),芍藥5分,升麻5分,黃芩(去黑心)5分,木通8分,甘草(生,銼)3分,麝香(別研)半分。

主治

酒醉汗出,風入經絡,久成風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生薑湯送下;食後再服,即煎麥門冬湯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