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論》:黃芩湯

別名

黃芩芍藥湯(《痘疹世醫心法》卷十一)。

處方

黃芩6克 芍藥6克 甘草6克 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清熱止利,和中止痛。治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身熱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日二服。

備註

方中黃芩苦寒,清熱止利;芍藥味酸,斂陰和營止痛;甘草、大棗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摘錄

《傷寒論》

《傷寒總病論》卷三:黃芩湯

別名

黃芩一物湯(《仁齋直指》卷十六)。

處方

黃芩12克

製法

哎咀。

功能主治

清熱止血。治鼻衄,吐血,下血,婦人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溫飲150毫升。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三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3分,大黃(銼,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銼)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土瓜根半兩,赤茯芩(去黑皮)1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後煩熱,大便不利,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聖濟總錄》卷十四: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2兩,白茯苓(去黑心)2兩,淡竹茹3分,羚羊角(鎊)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石膏(碎,研)3兩。

製法

上藥各爲末。

功能主治

風邪,心熱,神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以水2盞,煎取1盞半,去滓,下樸消1錢匕,食後分3服,如人行4-5裏1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四

《普濟方》卷二十七引《護命》: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3分,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3分,羌活(去蘆)3分,人蔘3分,升麻3分,桔梗(炒)3分,黃連(去須)半分,蛤蚧(酥炙)半兩。

製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上焦壅熱,久患肺與喘急,喉中作聲,不能起動。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5沸,去滓,先宜喫解上焦散子,食後、臨臥服;未愈,更服葶藶丸。

摘錄

《普濟方》卷二十七引《護命》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半,升麻1兩,木通(銼)1兩,芍藥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羚羊角(鎊)1兩,石膏(碎)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風熱客於肺經,上搏咽喉,氣壅腫痛,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萬氏家抄方》卷六:黃芩湯

處方

赤芍、黃芩、黃連、生地、木通、枳殼、甘草、歸尾、人蔘。

功能主治

麻疹下利,裏急後重。

用法用量

水煎,調天水散服。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六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2兩,阿膠(炒燥)2兩,甘草(炙,銼)2兩,柏葉1把(銼)。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生地黃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三: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萎蕤1兩半,木通1兩半,甘草(炙)1兩半。

製法

上銼,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熱毒攻眼,小毗偏赤。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地黃汁半合,芒消1錢匕,再煎取沸,去滓,食後良久分溫2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

《聖濟總錄》卷一○七:黃芩湯

別名

瀉心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桔梗(炒)1兩,知母(焙)1兩,玄蔘1兩半,馬兜鈴1兩半,防風(去叉)2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眼風牽。痛如針刺,視物不能回顧。心臟伏毒熱氣壅在膈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時,微有頭痛目眩,眼系常急,夜臥澀痛,淚出難開,時時如針刺,漸生障翳,遮滿相牽。

用法用量

瀉心湯(《祕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

《聖濟總錄》卷六十一: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1兩半。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膽黃。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赤水玄珠》卷二十:黃芩湯

處方

黃芩5分,川歸4分,側柏葉4分,蒲黃4分,艾葉1分,生地2錢半,伏龍肝2錢。

功能主治

經血不止。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水煎服。

摘錄

《赤水玄珠》卷二十

《外臺》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黃芩湯

處方

當歸2分,黃芩2分,芎2分,大黃2分,礬石2分,黃連1分,雄黃2分。

製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婦人陰中生瘡。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4升,洗瘡,每日3次。

摘錄

《外臺》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

《千金翼》卷二十二:黃芩湯

處方

黃芩2兩,梔子14枚(擘),蔥白1握,豉1升(綿裹)。

功能主治

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溼不解,肌中急攣。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納諸藥,煮取3升,分2服;不止,更爲之。

摘錄

《千金翼》卷二十二

《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嬰孺方》:黃芩湯

處方

黃芩1兩,人蔘1兩,甘草(炙)1兩,半夏(洗)1兩,乾薑1兩,柴胡3兩,大棗10個(去核)。

功能主治

少小中風,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煩心,喜嘔,不欲食。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3升,煮1升,爲3服。

煩,去半夏、人蔘,加栝樓子半個,當歸2兩,龍骨2兩,栝樓根2兩;腹中痛,去黃芩,加芍藥1兩,茯苓2兩;表證不解,去人蔘,加桂心2兩微發汗;得病7-8日不解,結熱在內,往來寒熱,加黃連2兩,芒消半兩。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嬰孺方》

《外臺》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黃芩湯

處方

黃芩1兩,黃連1兩,甘草(炙)1兩,黃柏1兩。

製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口瘡,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煎取1升,含之,冷吐取愈。

摘錄

《外臺》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

《幼幼新書》卷十引《嬰孺方》:黃芩湯

別名

黃芩散

處方

黃芩5分,鉤藤3分,蛇蛻皮1寸(炙),甘草2分(炙),芒消1分,大黃4分,牛黃(大豆大)3粒(湯成納之)。

功能主治

小兒溫壯,服細辛湯得下後,熱不愈,口中瘡,兼驚。

用法用量

黃芩散(《聖惠》卷八十二)。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引《嬰孺方》

《聖惠》卷六十二:黃芩湯

處方

黃芩1兩,白芷1兩,川大黃3兩,栝樓根1兩,甘草1兩,當歸1兩。

製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發背不消。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至3升,去滓,以故帛榲湯,更番揭患處。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聖惠》卷九:黃芩湯

處方

黃芩1兩,桂心1兩,赤茯苓1兩,前胡2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6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九

《外臺》卷一引《深師方》:黃芩湯

處方

黃芩3兩,桂心3兩,茯苓4兩,前胡8兩,半夏半升(洗)。

製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傷寒6-7日,發汗不解,嘔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用法用量

以水1鬥2升,煮取6升,分爲6服,白日3次,夜晚3次,間食生薑粥,小便利爲愈。

注意

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摘錄

《外臺》卷一引《深師方》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地骨皮半兩,人蔘半兩,乾漆(炒令煙出)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7遍,同生姜搗作餅子,曬乾)半兩,葛根(銼)半兩,幹青蒿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分。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熱勞。心忪肌熱,夜有盜汗,面黃肌瘦,飲食減少,骨節痠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先用水2盞,加小麥、烏梅、生薑各少許,煎5-7沸,去小麥等,入藥末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得效》卷十四:黃芩湯

處方

黃芩、白朮、縮砂、當歸各等分。

製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胎孕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水1盞半煎,溫服。

摘錄

《得效》卷十四

《普濟方》卷二七四:黃芩湯

處方

梔子仁半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2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表熱實,身體生瘡,或發瘡癤,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1錢,空心溫服。以利爲度,未利再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四

《醫學正印》卷下:黃芩湯

處方

黃芩2錢,白朮2錢,麥門冬2錢,芍藥2錢,甘草2錢,人蔘2錢,茯苓2錢,阿膠2錢,生薑3片,大棗2枚(一方有當歸、川芎2錢,無黃芩、生薑)。

製法

上銼。

功能主治

婦人妊娠3月,卒驚恐憂愁嗔怒喜。頓僕,動於經脈,腹滿,臍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學正印》卷下

《片玉痘疹》卷十一:黃芩湯

處方

條芩(酒洗)、黃連(酒洗)、當歸、川芎、甘草、木通、木香、赤芍。

功能主治

調陰陽。主痘後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腸鳴作痛,裏急後重;或因痘出之後,飲水太過,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裏,便下膿血。

用法用量

先用調胃承氣湯以徹其毒,後用本方。

久不止者,加升麻;腹痛者,加酒大黃。

摘錄

《片玉痘疹》卷十一

《麻症集成》卷三:黃芩湯

處方

黃芩、赤芍、枳殼、當歸、甘草、黃連、生地、木通、檳榔、木香。

功能主治

麻症火滯氣祕,裏急後重。

摘錄

《麻症集成》卷三

《普濟方》卷二七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瓜蔞、甘草。

功能主治

汗後餘毒,頰腫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八

《普濟方》卷三九七:黃芩湯

處方

黃芩3分,艾葉半兩(炒),當歸3分(銼,炒)。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血痢不止,肌體黃瘦,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七

《回春》卷二:黃芩湯

處方

黃芩1錢,山梔1錢,桔梗1錢,芍藥1錢,桑白皮1錢,麥門冬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連翹1錢,甘草3分。

製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腫痛乾燥生瘡,或鼻孔乾燥生瘡,或鼻腫痛,右寸脈洪數。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摘錄

《回春》卷二

《痘疹全書》卷下:黃芩湯

處方

黃連、黃芩(條實者)、當歸、川芎、人蔘、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功能主治

疹前曾有泄痢,未用清解,至疹後變爲休息痢,赤白,裏急後重,晝夜無度。

用法用量

水煎,調益元散服。

摘錄

《痘疹全書》卷下

《聖濟總錄》卷一○五: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木通(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萎蕤1兩,甘草(微炙,銼)山梔子仁1兩,生乾地黃1兩,芒消1錢匕(湯成下)。

製法

上除芒消外,爲粗末。

功能主治

風熱目赤痛,赤脈貫黑睛生翳。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取1盞,去滓,入芒消,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

《聖濟總錄》卷一○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2兩,大黃(銼,炒)2兩,梔子仁1兩,豉(炒)3合。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丹石發動,發熱,心腹脹滿,小便赤,大便難,胸中煩躁,目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聖濟總錄》卷一三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半,升麻1兩半,黃連(去須)1兩,芎1兩,大黃1兩,甘草(炙,銼)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羚羊角(鎊)半兩。

製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丹毒癰疽始發,焮熱浸淫長大。

用法用量

每用1兩,以水5盞,煎至3盞,去滓,下芒消半兩攪勻,以故帛3兩,重浸藥汁,溫搨患處數10遍,早、晚用之。以愈爲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八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半兩,白朮(銼,炒)半兩,白芍藥(銼,炒)半兩,黃耆(銼)1兩,人蔘1兩,山芋1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驚胎,胎動不安,時時轉易。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加糯米半合,蔥白3寸(細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茵陳蒿1兩,升麻1兩,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龍膽半兩,犀角(鎊)1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內消折熱。主傷寒發黃,或先服利藥未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生地黃汁1合,攪令勻,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聖濟總錄》卷一○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2兩,黃連(去須)2兩,木通(銼)2兩,柴胡(去苗)2兩,赤芍藥2兩,地骨皮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萎蕤2兩半,大黃(蒸過,切,炒)2兩半,甘草(炙,銼)2兩半,石膏6兩半。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白膜暈赤侵黑睛生翳,橫衝瞳人,成丁翳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入樸消半錢匕,食後良久溫服,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分,麻黃(去根節)1分,秦艽(去苗土)1分,升麻1分,大黃(銼,炒)半兩,防風(去叉)半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丹毒遍身。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下樸消末半錢匕,去滓,空心分溫2服,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3兩,石膏(碎)5兩,甘草(炙,銼)2兩,升麻2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食飲失度,乳石發,口中發瘡。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放冷,用漱口,1日10次;喉咽有瘡,稍稍咽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宣明論》卷十一:黃芩湯

處方

白朮、黃芩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婦人孕胎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水2盞,當歸1根,同煎至1盞,稍溫服。

摘錄

《宣明論》卷十一

《濟生》卷一:黃芩湯

處方

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乾地黃、黃連(去須)、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心勞實熱,口瘡,心煩腹滿,小便不利。心肺蘊熱,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濟生》卷一

方出《聖惠》卷八十九,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一:黃芩湯

處方

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葳蕤1分,玄蔘1分,犀角屑1分。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5歲以下小兒肝臟熱毒,目生丁翳。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分爲2服,每日3-4次。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八十九,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一

《聖濟總錄》卷三十: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3分,山梔子仁半兩,遠志(去心)1兩,桂(去粗皮)半兩,黃連(去須)3分,竹茹3分。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吐血,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貝母(去心)、升麻、玄蔘、麥門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桔梗(去蘆頭,炒)、牡丹(去心)、木香、胡黃連各等分。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心熱恍惚,煩躁面赤,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黃芩湯

處方

黃芩(去黑心)1兩,黃耆(銼)1兩,柴胡(去苗)1兩,秦艽(去土)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蔘1兩,梔子仁1兩,甘草(炙,銼),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肺臟熱實,涕唾稠粘,喉咽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聖濟總錄》卷六十:黃芩湯

處方

黃芩3分,石膏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銼)半兩,葛根(銼)半兩,五加皮(銼)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柴胡(去苗)1兩。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胃中熱盛,食已如飢,脣燥口乾。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

《女科百問》卷下:黃芩湯

處方

黃芩1兩,人蔘1兩,阿膠1兩(炒碎),當歸半兩(炒幹),吳茱萸1分(洗7次,焙乾,微炒)。

功能主治

養胎。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8分,去滓,食前服。

如覺大段不安,加烏梅1兩。

摘錄

《女科百問》卷下

《普濟方》卷一三六引《護命》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陳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銼,炒)1分,牡丹皮1分,荊芥穗1分,梔子仁1分,麻黃(去根節)半兩。

主治

傷寒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馬牙消半兩。

功效

除胃內瘀熱。

主治

傷寒發斑,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外臺》卷六引《傷寒論》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3兩,人蔘3兩,桂心2兩,大棗12枚,半夏半升(洗),乾薑3兩。

主治

乾嘔下利。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溫分3服。

製備方法

上切。

用藥禁忌

忌羊肉、餳、生蔥。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2兩,赤芍藥3兩,白茅根3兩,大黃(生用)3兩,瞿麥穗1兩半。

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樸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心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二○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1兩,當歸(切,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蛇牀子(炒)1兩,桂心1兩。

主治

齒齦腫痛及蟲蝕。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酸漿2盞,煎10餘沸,去滓,熱漱,冷吐。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2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碎)半兩,芍藥半兩,杏仁10枚(湯去皮尖雙仁,炒)。

主治

小兒傷寒,體熱面赤,口乾,或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薑3片,煎至3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方出《本事》卷十,名見《醫方大成》卷九引《簡易》

方名

黃芩湯

別名

黃芩散、子芩散

組成

黃芩。

主治

陽乘陰,天暑地熱,經水沸溢,崩中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以燒秤錘淬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用藥禁忌

脾胃虛不宜用。

附註

黃芩散(《醫統》卷八十四)、子芩散(《濟陰綱目》卷八)。

方出《聖惠》卷三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六二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3兩,川升麻2兩,甘草2兩(生,銼),石膏5兩,薔薇根3兩(銼)。

主治

飲食失度,乳石發動,毒熱上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盞,煎至2大盞去滓,冷含漱口,良久吐卻,每日10餘次即愈。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醫心方》卷二十引張仲景方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梔子2兩,香豉3升,黃芩2兩。

主治

散發動,腹內切痛。

用法用量

綿裹,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以衣覆臥,亦應有汗。

製備方法

上切。

《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方名

黃芩湯

別名

黃芩芍藥湯、芍藥黃芩湯、黃芩甘草湯

組成

黃芩1兩,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

陽明病發熱脈浮,口乾鼻燥,衄血,及挾熱下痢,寒熱脅痛,疹瘡不出。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陽明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錢氏方,挾熱下痢,頭痛胸滿,大渴;或寒熱脅痛,脈洪大而實者。挾熱作疹瘡不出,煩躁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黃芩芍藥湯(《傷寒總病論》卷三)、芍藥黃芩湯(《準繩·類方》卷六引東垣方)、黃芩甘草湯(《得效》卷十一)。

《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嬰孺方》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8分,澤瀉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湯去皮尖)6分,豬苓(去皮柴)6分,澤漆葉4分。

主治

小兒腫滿。小兒癇愈後血氣尚虛,而熱在皮膚,與氣相搏,通身頭面皆腫。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歲兒爲3服,1-2歲服2合。

方出《聖惠》卷十。名見《普濟方》卷一三三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1兩,大青1兩,川升麻1兩,石膏1兩,梔子仁半兩,川樸消2兩。

主治

傷寒臟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膚髮斑。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半,加豆豉50粒,蔥白2莖,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稍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外臺》卷三引《延年祕錄》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豉1升(綿裹)。

主治

天行5-6日,頭痛,骨節疼痛,腰痛,兼痢。

用法用量

上藥加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

用藥禁忌

忌蒜、熱面等5日。

《醫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師方》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1兩,甘皮6銖,人蔘1兩,乾地黃6銖,甘草半兩(炙),大棗5枚(去核)。

功效

除熱止變蒸。

主治

少小輩變蒸時服藥下後,有朝夕熱,吐利。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絞去滓,200日兒每服半合,300日兒每服1合,每日2次。

製備方法

上切。

《千金翼》卷二十二引靳邵方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2兩,枳實(炙)2兩,梔子14枚(擘),括樓1兩,厚朴(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

主治

石發,身如火燒。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大黃(銼,醋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主治

傷寒5日,口乾,頭痛,大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普濟方》卷一三八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3兩,人蔘3兩,乾薑3兩,桔梗1兩,大棗13枚,半夏半升。

主治

乾嘔下利。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煎取3升,溫分3服。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大黃(銼,炒)1兩,赤芍藥2兩,生地黃(切,焙)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

精極。目視不明,齒焦發落,身體虛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5片,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食後分溫2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普濟方》卷二一三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芍藥、苦蔘、甘草、當歸、蜀椒、甘松、豬膽2枚,青黛2兩,雄黃2兩,豉2兩,東引桃根1兩,蔥白1兩,鹽1合,麝香半兩。

主治

疳溼。不能食,身轉心熱腳冷,百節疼痛。

用法用量

以水1鬥8升,煮取4升,分爲2分,1度灌1分,然後加用麝香1兩,豬膽2枚,並蔥、豉和合食之;如1日不愈,更將1服如前灌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用藥禁忌

七日忌冷、毒物;但是油膩、醬、乳、醋,三十日忌之。

附註

方中黃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

《鎬京直指》卷二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炒黃芩2錢,葛根2錢,赤苓3錢,炒車前3錢,炒川連1錢,炒梔子2錢,通草1錢,澤瀉3錢。

主治

表邪轉裏,協熱下利,利色紅黃,糞似鴨溏。

《外科真詮》捲上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1錢,白芍1錢,洋蔘1錢,麥冬1錢5分,川貝1錢,桑皮1錢5分,連翹1錢5分,桔梗1錢,薄荷7分,甘草5分。

主治

鼻疽。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當歸、芍藥、熟地、柴胡、木通、川芎。

主治

婦人產後乳蒸,發熱,乳汁不通

《回春》卷五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去心)、當歸、生地黃、幹葛、人蔘、天花粉、白芍各等分,烏梅1個。

主治

上焦渴症,飲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

食遠頻服。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普濟方》卷六十三

方名

黃芩湯

組成

黃芩、蓽茇各等分。

主治

咽喉腫疼,口瘡。

用法用量

煎湯漱口。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