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 2015年06月2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鬼眼:1.經外奇穴名;2.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2.

經外奇穴名·鬼眼

鬼眼爲經外奇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位於手(足)大指(趾)橈(脛)側爪甲根角處。操作時,兩指(趾)相併,用線縛定,令艾炷半在爪甲上,半在皮膚上,然後點火,四處盡灸。專治精神病、癲癇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2.

鬼眼又名鬼哭、四鬼哭。約位於少商穴和隱白穴處。共4穴。《鍼灸大成》:“鬼眼四穴,在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同。”主治癲癇,精神病,暈厥等。艾炷灸3-7壯。

經穴別名·鬼眼

鬼眼爲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2.

隱白·鬼眼

鬼眼爲經穴別名。見《醫燈續焰》。即隱白。[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2.

隱白爲經穴名(Yǐnbái SPl)。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井穴,五行屬木。隱:隱蔽;白:白色。穴居隱蔽之處,其肉色白,故名。在足趾,大趾末節內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甲根。有健脾和血、清心寧志、溫陽回厥的作用。主治血證、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納呆、腹脹、腹痛、暴泄、屍厥、癲狂、煩心、夢魘、不寐、急慢驚風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痙攣、急慢性腸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休克等。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51.

膝眼·鬼眼

鬼眼爲經穴別名。見《醫宗金鑑》。即膝眼。[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2.

膝眼爲經外奇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位於膝關節部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在內者稱內膝眼,在外者稱外膝眼,左右共4穴。主治膝痛、腿腳重痛、腳氣、下肢麻痹等。一般向膝中斜刺0.5~1.0寸;或內外膝眼互透[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2.

膝眼[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