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風粉刺 2017年09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痤瘡·肺風粉刺

肺風粉刺(lung-wind acne)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4.。見《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是指以顏面、胸、背等處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碎米樣粉脂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典型皮損能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粉刺。以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伴皮脂溢出爲臨牀特徵。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多見於青春期男女。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清肺飲,外敷顛倒散。”

肺風粉刺相當於西醫的痤瘡[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肺風粉刺的病因病機

素體陽熱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鬱滯,蘊阻肌膚,而發本病;或因過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積熱,循經上燻,血隨熱行,上壅於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氣血鬱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化溼生痰,痰瘀互結,致使粟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累累相連。

總之,素體血熱偏盛是肺風粉刺發病的內因;飲食不節、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若溼熱夾痰,則會使病程纏綿,病情加重。

肺風粉刺的診斷

肺風粉刺好發於顏面,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處,典型皮損爲毛囊性丘疹,多數呈黑頭粉刺,周圍色紅,用手擠壓,有小米或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少數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後色紅,噸部發生小膿皰,破潰後痊癒,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有輕度凹陷的疤痕。有時形成結節、膿腫、囊腫等多種形態損害,愈後留下明顯疤痕,皮膚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一般無自覺症狀或稍有瘙癢,若炎症明顯時,可引起疼痛或觸痛。病程纏綿,往往此起彼伏,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一般到30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需要與肺風粉刺相鑑別的疾病

酒渣鼻

酒渣鼻好發於中年人,損害爲面部中央及鼻尖瀰漫性紅斑、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晚期形成鼻贅。

職業性痤瘡

職業性痤瘡常見於與礦物油接觸者,可產生痤瘡樣皮損,損害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面部外,常侵犯手背、前臂、肘及膝等接觸部位。

肺風粉刺的治療

辨證治療

肺經風熱

肺風粉刺·肺經風熱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in lung channel)是指肺經風熱,發於頭面,以丘疹色紅,或有癢痛,顏面潮紅,鼻息氣熱,口微渴,大便幹,多見於疾病的初期階段,舌邊尖紅或尖部芒刺,舌苔薄黃,脈略浮或弦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丘疹色紅,或有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辨證分析

肺經風熱,壅阻於肌膚,故丘疹色紅,或有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爲肺經風熱之象。

治法

清肺散風。

方藥治療

枇杷清肺飲加減。

溼熱蘊結

肺風粉刺·溼熱蘊結證(lung-windacne with dampness-heat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溼熱蘊結,發於頭面,以皮膚油膩,毛孔粗大,疼痛性丘疹和膿皰爲主,間有結節、囊腫,或伴口臭,口乾不欲飲,尿赤便祕,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皮損紅腫疼痛,或有膿皰;伴口臭,便祕,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

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溼熱蘊結,薰蒸肌膚,故皮損紅腫疼痛,或有膿皰;溼熱蘊結腸胃,故口臭,便祕;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爲溼熱蘊結之象。

治法

清熱化溼。

方藥治療

枇杷清肺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痰溼凝結
症狀

皮損結成囊腫;或伴有納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脈滑。

辨證分析

脾失健運,化溼生痰,痰溼凝結於肌膚,故見皮損結成囊腫;中焦不運則納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脈滑爲痰溼凝結之象。

治法

化痰健脾滲溼。

方藥治療

海藻玉壺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

肝經鬱熱

肺風粉刺·肝經鬱熱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經鬱熱,發於面頰兩側,甚至連及頸項,以炎症性丘疹、膿皰疹爲主,伴有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女性乳脹不適,月經不調,或月經過多過少,或經色暗淡,月經期間病情加重,舌質紅,舌苔黃,脈弦細或弦數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發於面頰兩側,甚至連及頸項,以炎症性丘疹、膿皰疹爲主,伴有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女性乳脹不適,月經不調,或月經過多過少,或經色暗淡,月經期間病情加重,舌質紅,舌苔黃,脈弦細或弦數。

熱毒夾瘀

肺風粉刺·熱毒夾瘀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mplicated by stasis)是指熱毒夾瘀,發於頭面,以膿皰、炎性丘疹爲主,根底紅腫,自覺局部灼熱疼痛,膿皰破潰或吸收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見於青少年,伴口乾喜飲,煩熱口臭,便幹溲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或弦數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發於頭面,以膿皰、炎性丘疹爲主,根底紅腫,自覺局部灼熱疼痛,膿皰破潰或吸收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見於青少年,伴口乾喜飲,煩熱口臭,便幹溲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或弦數。

痰瘀互結

肺風粉刺·痰瘀互結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stasis)是指痰瘀互結,發於頭面,以皮疹暗紅或色紫,炎性結節或囊腫爲主,經久不愈,有瘢痕和色素沉着,或見竇道,無明顯疼痛,常伴有胸悶腹脹,身困口黏,女性伴有月經不調,夾有紫黑色塊,痛經,舌質暗紅,舌邊尖有瘀點或瘀斑,舌苔黃膩,脈弦滑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發於頭面,以皮疹暗紅或色紫,炎性結節或囊腫爲主,經久不愈,有瘢痕和色素沉着,或見竇道,無明顯疼痛,常伴有胸悶腹脹,身困口黏,女性伴有月經不調,夾有紫黑色塊,痛經,舌質暗紅,舌邊尖有瘀點或瘀斑,舌苔黃膩,脈弦滑。

外治法

(一)顛倒散、鵝黃散等,茶水調搽。

(二)三黃洗劑、顛倒散洗劑、痤瘡洗劑等外搽。

肺風粉刺患者日常保健

1.經常用溫水、硫黃肥皂洗臉,以減少油脂附着面部堵塞毛孔。

2.禁止用手擠壓皮損,以免引起感染。

3.少食油膩、辛辣及糖類食品,多喫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酒皶鼻·肺風粉刺

肺風粉刺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4.。見《外科正宗》卷四,即酒皶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4.

肺風指類似酒皶鼻的病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8.。見《丹溪心法·鼻病》。又名肺風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8.。主要症狀爲鼻色赤[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8.。《類證治裁·鼻口症》:“有不飲酒而鼻色赤,名肺風,由血熱鬱於肺。清肺飲。”《雜病源流犀燭·鼻病源流》:“鼻上紅腫……亦有不飲酒而色赤者,名肺風瘡,由血熱鬱肺不散也。宜清肺飲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黃芩、黃柏。”

酒皶鼻又稱酒齇鼻、鼻齄、肺風、肺風粉刺、赤鼻、鼻準紅赤,俗稱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出《魏書·王慧龍傳》。《黃帝內經素問·熱論》:“脾熱病者,鼻先赤。”由脾胃溼熱上燻於肺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症見鼻準發紅,久則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鼻部油膩,疹起如黍,色赤腫痛,破後出粉白汁,日久皆成白屑[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重則皮膚變厚,鼻頭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狀如贅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治宜清熱涼血,宣肺散結。內服涼血四物湯或枇杷清肺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形成鼻贅時內服通竅活血湯或用手術切割。早期外用顛倒散涼水調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亦可用七星針輕刺患處,日一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4.

證治詳見酒渣鼻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