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 2015年07月1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癲狂爲病症名。指精神失常的一類疾患。主要由痰濁矇蔽心竅或痰火上擾心神所致。癲者,精神抑鬱、靜默癡呆,多疑妄想,語無倫次,悲喜無常。多屬陰證、虛證。狂者,精神亢奮,狂躁好動,毀物打罵,棄衣裸體,喧擾不寧。多屬陽證、實證。二者在病理上有一定聯繫,臨牀上可互爲轉化,故常並稱癲狂。現代醫學中的各類精神異常及精神障礙疾患,均可參照本條施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71.

癲狂是精神失常的病症,多見於青壯年發病。

出《黃帝內經靈樞·癲狂》。《難經·二十難》:“重陽者狂,重陰者癲。”癲屬陰,多偏於虛,表現爲精神抑鬱,沉默癡呆,喃喃自語。狂屬陽,多偏於實,表現爲喧擾打罵,狂躁不寧。癲病經久,痰鬱化火,可以出現狂證;狂病延久,正氣不足,亦可出現癲證。故癲狂常並稱。《證治要訣》卷九:“癲狂,由七情所鬱,遂生痰涎,迷塞心竅,不省人事,目瞪不瞬,妄言叫罵,甚則逾垣上屋,裸體打人。”《雜病源流犀燭·癲狂源流》:“癲狂,心與肝胃病也,而必挾痰挾火,癲由心氣虛、有熱,狂由心家邪熱,此癲狂之由。……癲爲久病,狂爲暴病;癲病多喜,狂病多怒;癲有時人不之覺,是顛之輕者,狂有時人不及防,是狂之驟者。癲病痰火一時忽動,陰陽相爭,亦若狂之狀,狂病痰火經久煎熬,神魂迷瞀,亦兼癲之狀,此癲狂之形勢宜辨。”治療以化痰、清火、活血、祛瘀、攻下、湧吐、補益、重鎮、開竅、寧神等法。參見癲、狂等有關條。

臨牀表現癲與狂有所區別,癲證沉默呆靜,屬陰;狂證急躁狂動不安,屬陽。兩者病理和病因相似,又可互相轉化,故常癲狂並稱。

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鬱型)、反應性精神病均屬本證範疇。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感情、行爲具有非現實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離不相協調爲特點,可根據特徵作不同治療。

鍼灸治療癲狂有一定效果,治療同時配合心理療法,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

癲狂的病因病機

癲狂以內傷七情,痰氣上擾,氣血凝滯爲主要因素,病變在肝、膽、心、脾。

癲證:多由思慮太過、所願不遂,以致肝失條達,心脾受損,心虛神耗,脾失健運,神無所養,痰涎內生,矇蔽心竅,神明失常而發。

狂證:多由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氣機鬱滯,久則化火,灼津爲痰,肝胃火盛,挾痰上擾,神無所主,神明逆亂,痰溼互結,上蒙心竅而發。

癲證日久,鬱而化熱難以宣泄,可轉化爲狂;狂證日久,火熱漸得發越,亦可轉化爲癲。

現代醫學對本病病因尚未清楚,近年來發現與腦內神經介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多種物質代謝障礙可能有關。此外與先天稟賦、家族遺傳有一定關係。

癲狂的辨證分型

癲狂初病體實,病理因素不離乎痰,癲因痰氣,狂由痰火。

癲證:症見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或多疑慮,喃喃獨語,語無倫次,或時悲時喜,哭笑無常,少食不眠,不知穢潔,動作離奇,甚至忿不欲生,苔白膩,脈弦滑。

狂證:症見性情急躁,頭痛失眠,面紅目赤,突然狂吼無知,喧擾不寧,逾垣上屋,妄言責罵,不分親疏,披頭散髮,或毀物傷人,渴喜冷飲,便祕溲赤,舌質紅絳,苔黃膩,脈弦大滑數。

癲狂的治療

刺灸法

鍼灸治療:癲證取神門、心俞、人中、大陵、三陰交、豐隆等穴爲主。幻視加睛明;幻聽加聽宮;悲泣加意舍。狂證以取勞宮、水溝、上脘、神門、大鐘、風府等穴爲主。熱盛加大椎、十二井(刺血);狂怒加太沖、大椎、支溝。電針:百會、水溝;大椎、風府。兩組穴交替使用。針後通以脈衝電流15~20分鐘。狂證用連續波作時間較長的強刺激;癲證用斷續波作時間較短的強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水針:取心俞、巨闕、間使、足三裏、三陰交等穴。用25~50毫克氯丙嗪注射液,每日注射1次,每次選1~2穴,交替使用。適用於狂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71.

癲證

治則 豁痰開竅,理氣解鬱

處方 心俞 肝俞 脾俞 豐隆 神門

方義 肝俞疏肝解鬱;脾俞、豐隆健運脾氣,化痰濁;心俞、神門開心竅,蘇神明。

隨證配穴 癲證日久,心脾虧損—足三裏、三陰交。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狂證

治則 清心瀉熱,醒腦定志

處方 上星透百會 水溝 內關 曲池 豐隆

方義 取上星、百會醒神定志,鎮靜安神;水溝醒腦開竅,內關寬胸利氣解鬱,曲池清瀉陽明熱邪,豐隆和胃化痰,使神明有主而狂躁自平。

隨證配穴 狂躁日久,耗氣傷陰—太溪。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耳針法

選穴 心 皮質下 神門 耳背心

方法 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穴位注射法

選穴 參照針刺法穴位。

方法 氯丙嗪25~50mg或泰爾登15mg加適量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每次選3~4穴,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