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道 2016年08月1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衝道爲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3.。出《循經考穴編》。即神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3.

[穴位基礎信息表]神道|Shendao|Shentao|God's Path|GV11|11|VG10|IVG10|LG10|Gv11|Go11

神道爲經穴名(Shéndào GV11)[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衝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屬督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標準定位

神道穴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下凹陷中[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神道穴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處。俯伏或伏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神道穴位於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神道穴的位置

神道穴的位置

神道穴的位置神道穴的位置神道穴的位置

取法

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神道穴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處。俯伏或伏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穴位解剖

神道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五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五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五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布有第五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五肋間動脈後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功效與作用

寧神安心、清熱平喘

神道穴有寧心安神、清熱散風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主治病症

神道穴主要用於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驚悸、神經衰弱、癔病、小兒驚癇、瘈瘲、心臟病、身熱汗出、咳嗽氣喘、風寒汗不出、瘧疾及項強背痛、肋間神經痛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神道穴主治健忘,驚悸,咳嗽,瘧疾,脊背強痛,癲癇;以及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心驚,心悸,肩背痛,咳喘,健忘,小兒風癇,增生性脊椎炎,心臟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瘧疾,肋間神經痛。

刺灸法

刺法

一般針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向上斜刺0.5~1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配伍

神道穴配心俞治癲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神道穴配神門、三陰交治失眠、健忘[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神道穴配關元治頭痛、身熱、寒熱往來[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1.

神道配心俞,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風癇,神昏。

神道配少海,有行氣清熱養心的作用,主治心悸,多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